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形容词重叠一直是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有关形容词重叠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和可重叠形容词范围等方面的研究有所深入,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只有继续坚持对语言事实的调查分析,进一步吸收相关理论,改进研究方法,才能促进形容词重叠研究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于汉语中名词重叠的相关研究,不仅要比动词和形容词相对较少,并且对于汉语中名词重叠的使用情况,也一直被很多研究认为相对比较少。但是,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汉语中名词重叠情况越来越多,并且汉语名词的重叠在其构成形式以及语义特征、句法功能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特征规律。结合汉语中名词重叠情况以及汉语名词重叠的构成形式、语义特征、句法功能等,对于汉语名词的重叠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从动词重叠的语法性质、语法意义、适用句式及功能、可重叠的范围等方面 ,勾勒出动词重叠研究的轮廓 ,并展示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4.
动词重叠与句类的语用制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讨论动词重叠,多从静态的角度,关注哪些动词可以重叠以及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这里尝试从动态的角度,研究陈述、疑问、祈使等不同的句类对动词重叠的语用制约。  相似文献   

5.
动词重叠一直是语法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总结近三十年来动词重叠的情况,分别从动词重叠的类型、制约因素、语法功能、语法意义等方面,对三十年来动词重叠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形容词重叠历时、共时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形容词重叠的形式、意义、功能、重叠能力差异条件等方面的成果进行概括、归纳和评述,指出今后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动词具有重叠用法是现代汉语的一大特点,历来多有著述讨论其重叠形式、重叠条件、语法意义、语用意义等方面.总的来说,动词重叠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纵观各家说法并深入比较,可以发现仍有一些问题尚待解决.  相似文献   

8.
李思军 《重庆师专学报》2009,(6):175-177,188
本文对汉语名词重叠研究的性质及范围、研究意义、重叠形式、语法意义及功能、研究现状及展望等方面作一综述,以期对汉语名词研究提供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动词重叠的语法性质、语法意义、适用句式及功能、可重叠的范围等方面,勾勒出动词重叠研究的轮廓,并展示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0.
探讨分析<骆驼祥子>中形容词重叠的形式、句法功能、语义特征、表达效果及可重叠形容词的条件等,从一个侧面研究形容词重叠这一现代汉语里出现较频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重叠在世界语言中都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在韩国语中,重叠现象也是存在于音韵、形态、句法各个方面。韩国语的动词、形容词、名词等词类,将具有相同或相似音的形态素结合在一起构成这种重叠词。韩国学者对于重叠现象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大多数都是着眼于音韵这一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就以韩国语形容词为中心,从形态、句法、语义等角度对韩国语形容词的特点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前人学者对汉语动词重叠的深入研究,在动词重叠的演变、基本格式、语法意义、可重叠范围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总结,并提出了在当前研究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前人学者对汉语动词重叠的深入研究,在动词重叠的演变、基本格式、语法意义、可重叠范围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总结,并提出了在当前研究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孙永选  张月芹 《现代语文》2006,(10):110-111
汉语中的有些双音词具有AABB式重叠形式,如"干净"重叠为"干干净净","弯曲"重叠为"弯弯曲曲"等.这些词一般都是形容词,有少数是动词.关于词的重叠问题,不少学者作过研究.据刘云同志所编的<重叠研究索引>,最近二三十年间公开发表的论及汉语各种重叠形式的文章就有三百余篇.  相似文献   

15.
重叠是汉语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学术界对名词重叠、动词重叠、形容词的重叠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有关数词重叠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专篇的论文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篇,而研究歌词中数词重叠的论文更是凤毛麟角.在我们的语言中,随着词语表达形式的日益丰富,数词重叠的使用也越来越多,而且这种重叠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歌词中.不过歌词中的数词重叠和应用在其它地方的数词重叠有很多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6.
南通方言主属江淮官话,但因南通在地理上南与吴语区接壤,北与江淮(北方)语系区相连,故其既有吴语和江淮官话的过渡特点,又形同孤岛,独树一帜,非常值得研究。文章以南通方言中的形容词为研究对象,其生动形式主要为重叠和附加两种,且依靠单音节重叠、双音节重叠、前附加、后附加以及附加后再重叠等形式来表现形容词的生动性。  相似文献   

17.
重叠发话指不同的人同时说相同的话,它主要包括程式性重叠、然否性重叠、反义性重叠、重复性重叠、顺接性重叠等类型;形成重叠发话的原因主要是发话者能通过指定或提示等手段确定共同发话时间,以及通过前文引导和规约因素确定发话内容。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现代汉语副词的重叠现象就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虽然我国对副词的研究逐渐深入,但是学术界对于副词的争论一直广泛存在。究其原因不难发现,第一点是学术界对于什么是副词,目前还没有清晰的界定。第二点也是最主要的一点,由于副词是一个半开放的半封闭的词类,所以无法完成对其成员的准确统计。副词重叠的现象与其他词类重叠的方式既有共同点,也存在着差异。对副词重叠现象进行研究,能够对现代汉语整个重叠系统进行很好的补充。从现代汉语副词重叠现象的含义及类型出发,解释副词重叠现象的产生及原因,从单音节副词重叠的类型及差异以及多音节副词重叠的类型及差异等两方面,对现代汉语副词的重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叠字的妙用     
叠字通常指词的重叠,是词形变化形式的一种,是语法中的一部分——词法中构形法研究的问题。构形法的研究对象是词形变化。作为现代汉语,它不像英语、俄语等那么富于形态变化,它缺少发达的形态,所以汉语的构形法主要研究词的重叠等方式表示的语法意义。我们这里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萨克斯提出的重叠的概念和话轮转换理论,对汉语口语交谈中的重叠现象进行考察、分析。从发生重叠的根源上归纳了常见重叠的类型,并对重叠者在重叠发生后的反应、重叠持续的时间和对重叠时受损话语的修复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