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根据对"给"的词性和基本用法的演变分析,认为网络用语"给跪了"符合现代汉语基本的语法结构系统,是口语化的"给VP"结构的很好体现。从句法结构和功能上来看,"给跪"和一般的"给VP"结构一样,可以受副词修饰,也可以加动态助词"了"表示动作的完成等,并没有给我们的语言系统带来结构性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因此网络用语逐渐流行,成为一种流行语。网络流行语深受社会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新近网络流行语"给力"的特征,从社会语言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给力"这一流行语及其流行原因。  相似文献   

3.
王晓阳 《海外英语》2011,(5):154-155,157
"给力"一词目前在网络上和纸质媒体上十分流行。该文讨论了"给力"一词的来源、词义和翻译,同时探讨了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的普及,大量的新词新语不断出现,使得原有的传统语言被运用到新的场所并赋予了新的意义,尤其是在全球英语广泛传播和使用的情境下各种类型的网络流行语不断兴起,它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影响,网络流行语给社会和人们的各种交际场合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当网络流行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积极意义的同时,它的各种弊端也随之一起出现。它对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尤其是有些英语语言的错误组合不利于给青少年创造良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因此,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我们要辩证的看待网络流行语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面对负面的影响,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面对积极影响,我们要发挥它的作用。总的来说,我们要努力给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促进社会,促进人类更好的向前进步。  相似文献   

5.
语言作为人交流的工具,是人类社会心理最集中的体现,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依托网络得以发展的网络流行语逐步成为网络语言文化的一部分,本文从网络流行语和社会心理的联系入手,分析了“给力”作为网络流行语的形成机制,认为“给力”的流行之所以能够被人们所接受,离不开社会的繁荣和网络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变更,文章最后对网络流行语“给力”的流行进行了总结,认为现当代人们的社会心理状况和中国以后现代为精神标签的文化表征是流行语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ABB式网络流行语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构词方式,探讨了"ABB"式网络流行语的语义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近来,由于网络的强大号召力,"给力"已成为当下网络上的流行语,并不知不觉地从网络走入了社会。拟从"给力"产生的语言现象出发,分析其词性,并通过与之相似词的比较分析,探讨"给力"广泛传播的原因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网络流行语是流行语的一种。本文对网络流行语"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的来龙去脉作了简要梳理,并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究分析。一是语言学视角,主要包括结构、语义、语用等方面;二是心理学视角,分析了使用者的心理需求;三是论证了"显—隐—显"理论的现实性。由于网络流行语具有时效性,我们应该任其"自生自灭"。  相似文献   

9.
陈思 《考试周刊》2015,(43):20-21
本文从句法学的角度研究了时下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方式。句子的生成方式有派生和复合两种,复合又分为"糅合"和"截搭"。本文发现这类新兴的网络流行语归根结底不完全是"新事物",其主要采用的生成方式是复合。  相似文献   

10.
杨亚蒙 《现代语文》2015,(2):129-130
现今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大量新兴网络语不断涌现并迅速传播。本文以网络流行语"X也是醉了"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醉"的用法与含义,并结合现今网络中"X也是醉了"产生的背景,重点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其语义的演变及语用的发展趋势。"X也是醉了"作为网络流行语;在词汇意义和色彩意义两方面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1.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人选择在网络上交流、抒发感想,一些网络流行语也随着网络的发展应运而生。如现今常见的网络用语"种草"与"拔草",这两个词有其原本的含义,但借助隐喻机制,在网络上有了另外的解释,即"旧词新意"的现象。除了"种草"与"拔草",很大一部分网络流行语的形成都要借助隐喻机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些流行语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发现语言的产生规律和人们对新鲜事物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2.
网络流行语研究与话语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网络流行语研究存在单向度的缺陷,未能解释网络流行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话语理论对网络流行语研究有积极意义,其三种分析向度为研究网络流行语提供了全面视角,能更好探讨网络流行语与社会变迁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规律,从模因论视角,以网络流行语"杀马特"为例,简述其的兴起和发展历程,剖析"杀马特"语言模因的复制周期及其基因型与表现型并重的传播方式,从文化背景、社会心理需求和社会化媒体等角度阐释"杀马特"强势模因生成的推动因素,提出流行语"杀马特"的语言模因解读有助于揭示语言的发展规律,丰富语言的语用效果,挖掘文化烙印和社会焦点问题等语用价值。将网络流行语的研究纳入模因研究的领域,挖掘实证新例,拓展新思路,以期能为学界的研究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网络的迅猛普及,许多网络流行语被人们广为关注。本文将对今年流行的"元芳,你怎么看"和"屌丝"网络流行语从词语运用和社会文化心理视角对其进行释析,并试图探析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模因论在网络流行语分析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网络流行语进行模因分类、开展模因生命周期研究和模因特点分析等方面。模因论在对网络流行语做描述性分析时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是由于模因论本身存在"强模因"界定的逻辑悖论、模因概念的生物学困境、解释层次的困境,因此对网络流行语形成原因的解释力度还不够,需要从更宏观的社会文化层次进行更深入地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语言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其独特的魅力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高中生对网络流行语充满了好奇而且乐于接受,并常常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这不可避免地给高中生的学习带来影响。我们通过对河南省商城高级中学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当下高中生使用网络流行语的情况、原因以及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分析了网络流行语对高中生学习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对其引导、教育。  相似文献   

17.
郭小云 《家教世界》2013,(8X):273-274
网络流行语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是语言的一种变异,对它们的翻译也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从语境视角出发,以网络流行语"二"为例,就其出处,释义和用法进行阐释和汉英翻译,总结了网络流行语翻译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饶宏泉 《唐山学院学报》2011,24(4):49-50,54
从分析"××哥/姐"的个案扩展到众多网络流行语,认为它们采用能够娱乐大众的流行元素来包装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凸显其新闻娱乐价值,并对所概括事件的真实性和严肃性进行娱乐化的解构。从网络新词到网络流行语的过程能给修辞传播学的构建带来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依托网络得以发展的网络流行语逐步成为网络语言文化的一部分,该文从认知语用角度入手,利用模因顺应论分析了"hold住"作为网络流行语的形成机制,认为"hold住"的流行之所以能够被人们所接受,离不开社会的繁荣和网络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变更,文章最后对网络流行语"hold住"的流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网络流行语"厉害了我的哥"的语义、句式结构及其流行的原因,进而对基于该流行语产生的"厉害了我的X"和"XX了我的X"这两个语模进行分析。网络流行语具有生动活泼、幽默有趣的特点,但它们的生命力如何,还需要时间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