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生态美学理论对《聊斋志异》进行分析,揭示了作者"倾听自然--欣赏自然--化为自然"的生态观.《聊斋志异》重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描写,显示出难能可贵的生态美学价值.它体现出中国古代文人独有的审美心胸与追求和谐的审美趣向,继承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天人关系的传统,与自然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2.
"自然"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的范畴。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存在着一种以"自然"为核心的文学观,系统体现在魏晋六朝《文心雕龙》、《诗品》两部鸿篇巨制中。刘勰以"自然之道"为基础,以"自然"为核心探讨了文学发生、文学创作以及文学风格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建立了相当系统化的"文道自然"观。钟嵘《诗品》则在诗歌理论上确立了"自然英旨"的审美标准,提倡"即是即目"的"直寻"创作方法,进一步促进了"自然"论文学观的确立,并对后世文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林艺婷 《英语广场》2020,(26):13-15
《瓦尔登湖》是梭罗对自己在瓦尔登湖畔生活的记录,梭罗在书中通过对自然生物的描写,流露出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尊敬和热爱。生态批评主要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入手分析文学文本,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生态批评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并逐渐成为研究中外文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视角。本文将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瓦尔登湖》中的“豆田”和“湖”两章节进行分析,探讨其中体现出来的自然意识。  相似文献   

4.
生态批评旨在揭示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生态思想,探索文学的生态审美及其艺术表现。《庄子》寓言中涉及文学与自然关系的言论十分丰富,其中拟人、夸张修辞手法对自然之"道"的阐释,隐喻修辞手段的"生态化"取向以及绿色修辞言说对"天人合一"精神的揭示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庄子》寓言修辞的生态批评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承志的《黑骏马》是80年代"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其丰富的文本意旨已不再局限为文化寻根的价值,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黑骏马》中女性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二者如何在父权制统治下遭受压迫,可以提供一个重新审视自然与人的关系的视角,进而呼应作者对于建立两性之间以及人与环境之间和谐关系的吁求。  相似文献   

6.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女性与自然的双重角度研究文学,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自然观,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可解读出D.H.劳伦斯作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女性与自然的统一"和"女性对男性的抗争"两大主题。在当今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丰富的文化和生态内涵对构建两性和谐、天人和谐的社会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法制文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关汉卿的《窦娥冤》堪称中国法制文学的第一座丰碑。《窦魏冤》首开"冤狱类"法制文学之先河,奠定了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开创了法制文学积极向上的理想探索模式,为中国法制文学从雅向俗的转化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环境危机的日益加剧,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写作和生态批评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态文学"的关键是"生态",这个限定词的主要含义不仅是指描写生态或描写自然;而是指这类文学是"生态的"——具备生态思想和生态视角的。所以在生态文学的层面上,《狼图腾》可以说是一部力作。该书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生态文学,所以其中蕴涵的生态文学元素还需要我们结合生态文学的内涵和特点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人与事"中的文学社群:现代中国文学社团和作家群体文化生态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年7月版)是杨洪承教授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研究领域中的又一新成果。《"人与事"中的文学社群》以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社团与作家群体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10.
《老子》一书,涵盖极广,尤为关注国家和社会政治问题。老子构拟了一个"小国寡民"的生态国家模式,这个国家持有"自然"的生态存在状态,施行"无为"的生态治国理念。老子政治学说中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展示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于当今生态政治建设颇具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生态学理论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中国古代山水诗人和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中都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学理论.他们都崇尚自然,敬仰生命,推崇健康、淳朴的精神价值。他们提倡人类应该正确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回归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但由于中西文化、哲学、宗教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这两者也还是许多不同之处的.本文将从生态视角重新解读中国古代山水诗和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并将它们进行相应的比较。  相似文献   

12.
文学"形式批评"的术语源于西方,但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文学语言及形式的论述是相当丰富的.本文简要论述了古代文论中有关形式批评的理论和观点.本文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形式研究,从形式推敲、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两个方面予以梳理.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风水理论是古代人民智慧的凝结,除去其迷信与不科学的成分,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不乏古人朴素的生态观与哲学形而上的追求。它探讨天地人互相感应制约的关系,以便使人能够顺应自然,调和阴阳,生存发展。风水论的理论基础是《周易》,《周易》的哲理与思维方式贯穿于风水理论之中。风水理论包含气本体论思想、阴阳对立调和思想、天人感应思想和尚中思想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生态批评力主文学尊重自然界的价值与权利,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共生亲和关系.将目光投向对自然的再现,对存在于文学中的自然原型作生态学的深层追问和及时性理论研究.生态批评的文学生态构想从根本上颠覆了"人类中心主义"话语对文学的管制,从而要求同在一个生态场域中的生态文学现实性地构成多种文学生态品格.生态批评通过将纯学术话语与诗性话语融合,文化性与审美性和谐统一以实现批评的理想吁求.  相似文献   

15.
《文心雕龙》是一部集大成的文学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自成体系的批判理论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对后世的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文心雕龙》取得如此高的文学成就,与对先秦文学的继承与创新是密不可分的,其成书深受先秦文学的影响。本文从多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分析先秦文学对《文心雕龙》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研究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文心雕龙》的内涵与成书渊源。  相似文献   

16.
汪涛 《甘肃教育》2014,(12):88-88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中明确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古典诗词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也很大。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五册一共安排了三个单元。学习中国古代诗词,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增进文学素养,丰富文化底蕴,充实语文知识,增强语文能力,从而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为我国现存最早之医学典籍,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奠定了我国医学发展的基础。其中大量的文化负载词真实反映了中国历史社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正确理解和准确翻译《黄帝内经》中的文化负载词是中医英译的重点与难点。本文旨在通过生态翻译理论中三维转换理论,探究《黄帝内经》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得出较符合"生态翻译学理论"的英译本并丰富中医古籍英译中研究。  相似文献   

18.
邵练炼 《海外英语》2012,(21):182-184
国内外评论界曾用冰山理论、悲剧意识等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进行过充分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开始从生态文学的角度重新解读这部作品,这篇文章立足于老人与自然的关系,运用生态批评理论,探讨作品中所体现的重建和谐统一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9.
《道德经》体现的生态美学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的《道德经》具有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道德经》以其符合宇宙规律,显示出其独有的生命力和科学性,对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为新的美学理论创造吸纳、包含中国美学的有益成分提供了可能,显示出我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0.
张琴 《文教资料》2011,(29):17-18
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加剧,作为研究文学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学问——生态批评为我们解读《老人与海》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生态批评理论为指导.分析了《老人与海》中所体现的生态意识,认为它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鞭挞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念,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呼吁了人类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