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体现了当代文本解读观,即摒弃过去只注重"作家—作品"的解读模式,把文本解读的重心转向"文本—读者",视读者的解读为文本的本体存在。当然,"对话"的前提是在文本解读中生成自己的意义,意义的生成"往往需要探究文本后面的一些心理、社会的因素,这时候,引进相关的‘同题’、‘异质’的文本材料,往往能够使得课文中模糊的意义显得清晰起来"。这种引进材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平等"是对话的前提,而对话的要求是"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对话意味着尊重和理解对方的立场和观点,也就是说,教学中,教师对文本的阐释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教师不仅要关  相似文献   

3.
对话是阅读课堂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是学生与教师、教材、文本编写者进行"对话"的重要体现,这是践行新课标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的重要方式。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和阅读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搭建对话平台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文本。本文从抓住文本解读引导对话,实现对课文的深度解读;设立阅读问题引导对话,实现对课文的深度解读;搭建交流平台引导对话,实现对课文的深度解读三个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想在阅读教学中,实现真正的"个性化阅读",必须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人本对话,夯实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是一个三维互动的过程,可见"人本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与核心。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应突出"人本对话",强化师本对话、生本对话。1.师本对话是前提阅读教学,开始于教师与"文本"教材之间的对话。接触一篇新课文,教师首先是一名读者,要揣摩作者的旨意,要解读课文的内  相似文献   

5.
黄雪琴 《广西教育》2007,(6A):21-21
解读文本,是教学的前期工作。因为“怎样教”的前提,是首先明确“教什么”,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解读文本,就是要与文本展开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把握教材,解读文本的能力,却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6.
文本解读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正如有的专家所言:"千重要,万重要,文本解读最重要;这个法,那个法,不读懂文本就没有法。"成尚荣先生认为:研读是语文教师的第一基本功。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对话的过程。这三者之间的对话,教师是核心、是灵魂、是首席。唯有教师首先与文本进行深入、细致、广阔、多维的对话,把握文本的精髓,深得文本之三味,方能在教学中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地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  相似文献   

7.
关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关于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解读,不是把自己或权威的解读灌输给学生,而是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交流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8.
解读文本,是教学的前期工作。因为”怎样教“的前提,是首先明确“教什么”,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解读文本,就是要与文本展开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但从实际情况来看,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解读,要和学生站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与文本进行对话.在指导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的前提下,通过引导,使学生轻松走进文本,从而有效地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0.
文本对教师来讲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概念,准确、深入、透彻地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能力。解读好文本是进行创造性教学设计的前提,也是引领学生展开深入对话、灵活应对、驾驭课堂的基础。阿兰兹教授说:当教师不能理解所教的科目时,或者缺乏充分的例子解释时,讲解就会模糊不清。所以,文本解读是优化"教学文本"、提高课堂质量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教学大致包括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只有理解文本,对文本有深入的解读,才能教给学生更多的思想,从三维目标角度去引导他们不断学习和成长。学生只有充分与文本对话,理解作者的用意,才能不断地增强认知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将对作者、文本、文本中人物事件的认知通过共享,形成基本的共识。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按照新课程标准精心遴选的这些文质兼美、意蕴深远的美文,教师引领学生去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凝心静气地深入文本、研读文本、吃透文本,引领学生去正确解读文本,这样才能使学生更主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教师如何解读文本,不仅意味着该课选择怎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是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起点。一、用心解读文本应做到"正确"解读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堂"教什么","怎样教"有效,是许多语文教师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疑难问题.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是对话的核心,对话的依据对文本的有效解读,将为学生开凿一条登山之路.如何深入解读文本,提高课堂效率?本文以<孔乙己>几堂课为例,浅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与阅读文本高效对话,是通向高效英语阅读教学的桥梁。尝试以"3+1"重身份,即"读者/学生/编者+教师"身份对话小学英语阅读文本:学着"忘却",以"读者+教师"身份触摸文本;转换"立场",以"学生+教师"身份体悟文本;跳出"桎梏",以"编者+教师"身份洞见文本,从而使文本解读更灵活、更精准、更深入,有效落实学科育人。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动态生成的,为了让文本活跃起来,三者展开深层次的对话,本文借用《孙子兵法》中"势"的应用,从借势而为、读厚文本;造势而发、读厚文本;乘势而上、读透文本三方面进行论述。阐述了阅读教学中巧妙用势,解读文本,丰富文本内涵,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阅读文本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前提,而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和情操的熏陶都是源于对文本的解读。对话作为一种教学精神,它是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之间关系的主旋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人在知识中的“适意安居”。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对话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沟通,心灵上的碰撞,是一种尊重主体、体现创造性、追求人性化的教学。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包括:对话中品悟,张扬个性;对话中探究,动态生成;对话中想象,超越文本;对话中鉴赏,多元解读;对话中积累,美读成诵。  相似文献   

18.
教师根据自己的授课目标,在吃透教材、正确解读文本的前提下,"找准"教学阅读的切入点,有利于一堂课的知识建构,达到课堂教学辐射效果,有效实现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提高课堂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19.
阅读文本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前提,而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都源于对文本的解读。对话作为一种教学精神,是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之间关系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0.
卞德荣 《考试周刊》2009,(40):70-70
关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解读,不是把自己或权威的解读灌输给学生,而是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交流,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