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巧取老虎     
从前,在一个山高林密的地方住着一只凶恶的大老虎。他称王称霸,很少出去找食物,每天都命令一只动物向他“进贡”一份丰盛的美食。大家对这个霸王切齿痛恨,不约而同地走到一起,诉说他的种种暴行,讨论惩罚他的办法。其中有一只被同伴们称为“智多星”的猴子谈了自己的计划,他的大智大勇得到了大家  相似文献   

2.
朝三暮四     
春秋时,宋国有个老人养了一群猴子,人们叫他狙公。猴子越养越多,食物就成了问题。狙公打算减少它们每天的食物,把每天的栗子由8颗改为7颗,又怕它们不顺从自己,因此想了一个办法。一天,狙公对猴子们说:“以后,我每天给你们吃栗子,早上3颗,晚上4颗,够吗?”猴子们听了,顿时又跳又叫地吵闹不体。  相似文献   

3.
从前,在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人。他非常喜欢猴子,所以养了许多。他很了解猴子,猴子们也能够懂得他的意思。为了让猴子们吃饱,他减少了家里的粮食。不久,他家的粮食不够吃的了,他就想减少给猴子们的食物。但他怕猴子们不会听他的。于是,他先哄骗它们“:如果早上我给你们三个栗子,  相似文献   

4.
朝三暮四     
从前有个老人养了一群猴子。他每天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作早餐,四颗栗子作晚餐。经过一段时间,老人再也负担不起了。于是他问猴子:“我早上给你们三颗栗子晚上给你们四颗栗子,可以吗?”猴子们听了很不高兴,它们生气地跳来跳去。“那早上四颗晚上三颗怎么样啊?”老人问道。猴子们见能得到四颗栗子作早餐都很高兴。但是它们有意识到晚上只能得到三颗栗子,它们被欺骗了。AT DUSKTherewasanoldmanwhokeptagroupofmonkeys.Everydayhefedeachmonkeyfourchestnuts(栗子)forbreakfastandanotherfourforsupper.anymore.Soheaskedthemonkeys,“canI…  相似文献   

5.
<正>陈敬宜,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孩儿,她活泼开朗,乐于助人。她的数学思维很独特,善于从某一个独特视角分析问题。数学课上,她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数学故事。故事内容是:花果山风景秀丽,鸟语花香。桃树上挂满了成熟的桃子,桃树下坐着一群猴子,它们等猴王来分桃子。猴王准时到来,对小猴子们说:"每2只猴子分8个桃子。"小猴子们说:"不  相似文献   

6.
虞关寿 《数学教学》2005,(12):31-33
背景材料:李政道博士在一次访问中国时给学生们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五只猴子分一堆桃,分了一天可怎么分也分不均,于是猴子们决定今晚先睡觉,明天再说.夜里一只猴子偷偷起来,把一只桃子吃掉后正好可以分成五份,又拿掉一份后去睡觉了.第二只猴子起来后,像第一只猴子一样,先吃掉一只,剩下的又刚好分成五份,也拿掉一份睡觉去了.第三、第四、第五只猴子也都按同样的方法操作.问:这堆桃子最少是多少个?  相似文献   

7.
春秋时期,宋国有位狙公[狙(ju):猕猴,狙公:养猕猴的人,]养了一只猴子,他每天早晨给猴子4支橡子(一种猴子的食物),猴子十分高兴地吃了,到了晚上,再给它3支,猴子就大吵大闹,可他每天也只有这几支橡子,于是他改为早上给3支,晚上给4支.  相似文献   

8.
猴子与狗     
<正>有一个人养了一只猴子和一条狗,每天他带着狗和猴子到大街上跑步,狗跑得很快,人在后面追着,而他的后面又跟着那只蹒跚追赶的猴子,猴子不得不用手和脚一起跑,手脚都跑出了伤痕,结疤后再磨破,再长出新的皮。日子久了,猴子也跑得快了,几乎能追上前面的狗。那人为了方便起见,每天给狗和猴子吃同样的食物,餐食有时只是两根香蕉,猴子  相似文献   

9.
朝三暮四     
◆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成语解释原比喻聪明的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物。后来比喻反复无常。◆成语故事战国时候,宋国有一个老人,非常喜欢猴子。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左邻右舍都称他为“狙公”(狙,古代指猴子)。日子一久,狙公和猴子居然能沟通了。狙公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橡子。几年之后,他的手头越来越不宽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他想把每天的橡子由八颗改为七颗,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还是照例给你们四颗橡子,而晚上给你们三颗橡子,不知你们同意不同意?”猴子们听…  相似文献   

10.
森林里最聪明的动物——猴子来到了井边,看着井底的青蛙,它们想起了"猴子捞月"这个成语。虽然这个成语是讽刺它们的前辈们的,可它们还是决定根据这个成语来次"猴子捞青蛙"行动,结果获得了成功,于是猴子们成了森林里动物们的偶像,为猴子家族争回了荣誉!这次的主意绝吧?"搜主意"栏目组的全体成员都乐坏了呢!如果你有更高明的点子,可千万要记得告诉我们哦,让大家千一起为你的智慧鼓掌吧!  相似文献   

11.
一只猴子误入草原,被一只狮子吃了。猴子们决心为自己的同胞报仇,于是,把狮子诱入森林。猴子们在树上来回地奔跳、腾跃,动作迅速敏捷。它们在树上嘲笑着地上的狮子:"来呀,有本事到树上来捉我们呀。"狮子哪受过这样的嘲弄,心想,自己是百兽之王,还怕这小小的猴子不成?狮子张牙舞爪地向树上爬  相似文献   

12.
自动加水器     
《科学课》2008,(3)
1.设计的起因我家养了十几只小鸡,爸爸特地为它们搭了一个笼子,而每天给小鸡喂食、添水自然就成了我的任务。平时每天我都是早上到学校,晚上才回家,尽管每天早上我都给他们加上满满一碗水,但是每天放学回家,小鸡们还是渴得"唧唧"直叫。于是我就想发明一个可以自动加水的装置,这样,即使我不在家,小鸡们也能及时地喝到水了。  相似文献   

13.
n猴分桃     
有n只猴子均分一堆桃,怎么也分不了,于是大家决定先睡再分.半夜一只猴子偷偷起来吃了一只,余下的恰好分成几份.它藏好自己的一份后睡了.第二只猴子又起来吃了一个,刚好又分成几份,并拿走了自己的一份.其余猴子都同样行效,吃掉一个,再拿走剩下的n分之一.问至少有多少个桃?  相似文献   

14.
一鼓作气     
《小学语文教学》2005,(11):51-51
春秋时代,宁国有一个人,养了一大群猴子。这些猴子能够听懂主人的说话,过了一段时间,主人家里穷了,想限制一下猴子每天吃的粮食,于是对猴子说:“每天给你们吃的橡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了吗?”猴子们听了,部怒气冲冲地站了起来主人又说:“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够了吗?”猴子们听了,都趴在地上表示满意。  相似文献   

15.
几百只猴子,生活在日本某天然公园小山上,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每年春天,小山上会长出许多竹笋,淘气的猴子就要掰折竹笋玩耍或啃吃。为了保护竹子,管理人员只好选个固定的地方,每天早上给猴子放足食物,让它们吃好吃饱。  相似文献   

16.
<正>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每次提到创新精神,都会使我想到一个故事:一群猴子一块儿爬行,有一天,其中的一只猴子勇敢地站起来并且还用两只后腿走了几步,没想到一群猴子都开始批评他:"我们祖祖辈辈都是爬着走的,你竟然敢站起来走,太大逆不道了!"这只猴子不顾大家的指责还想再试试,没想到这群猴子一起上前把这只勇敢的猴子给活活地打死了。从此以后,就是有些想站起来走的猴子看到这个场景也不敢再尝试了,所以一  相似文献   

17.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曾给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大学生出了这样一道数学题:五只猴分一堆桃,从早到晚一直分不下去,大家商定第二天再分.夜里,一只猴子偷偷地起来,先吃了一个桃子,再把余下的桃子分成五等分并拿走一份,另四只猴子都象第一只猴子那样,先吃掉一个,再拿走余下的五  相似文献   

18.
有一只猴子,他非常有钱,但是他非常小气。森林里的动物们都知道,猴子是个小气鬼。猴子想:“小气鬼这个名声可不好,我得改变它。”这天,猴子来找胖猪,说:“明天是我的生日,你把这些请柬都送出去,我要请客。”胖猪很惊讶,说:“有一次你请客,给每位吃了一颗葡萄。还有一次请客,每位只有一颗瓜子。这次你又要请客?”猴子说:“这次不同了,我要请大家吃最香、最大的大饼!”胖猪一听,口水都流下来了。这天夜里,猴子亲自在做大饼,他忙了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动物们都来了。猴子很热情地说:“啊,大家都来了。以前,大家都说我小气。这次不同了,请…  相似文献   

19.
征服困难山     
史维 《小学生》2006,(10):47-47
森林里住着三只狮子。一天,其他动物选出的代表一一猴子召集大家开会。它说:“我们大家都知道狮子是百兽之王。可是咱们森林里有三只狮子,而且个个都很强大。我们应该向哪一个俯首称臣,它们中的谁会成为我们的国王呢?”三只狮子得知这次会议的内容,于是聚到一起商议怎么办。它们觉得,为了当王彼此争斗不可取。但如何决定谁做森林之王,它们也没好办法。后来,动物们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终子商量出一个办法。它们对三只狮子说:“你们一起去爬‘困难山’,谁第一个到达顶峰,谁就是我们堂堂正正的‘森林之王’。”  相似文献   

20.
<正>“我读的故事是《朝三暮四》。宋国有一个养猴的老人,很喜欢猴子。老人宁可减少自己和家人的食物,也要满足猴子的需求。不久,家里的粮食越来越少了,他决定限定猴子的食物数量。但是,他又怕猴子不同意,就说:‘以后,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橡实吃,晚上四颗,可以吗?’猴子们一听都十分恼怒地站了起来。老人想了想,又说:‘那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总可以了吧?’猴子们一听,高兴得在地上打起滚儿来。”蛋蛋磕磕巴巴地读完,不好意思地坐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