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创新创业教育、"新工科"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主动作为,适应"三个面向"、创新驱动发展、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培养跨学科交叉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的战略举措。从深化传统工科专业内涵改革和创办适应未来科技经济发展需求的新专业两个角度出发,积极开展"新工科"探索与实践,提出了"新工科"具有的创新性、前瞻性、交叉性、多样性和引领性等特征,并结合创新创业教育需求,以培养"品行、知识、能力和思维"四位一体的工程领导人才为目标,努力构建具有西安交通大学特色的"新工科"教育模式,丰富和发展了"新工科"建设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针对应用型高校机械类传统专业与智能制造、精密制造行业发展深度融合的迫切需要,结合新工科建设的要求,提出应用型高校机械类传统专业改造升级的思路。面向智能制造与精密行业对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以CECCCDIO校企深度融合工匠型项目式工程教育为指导,以OBE理念为人才培养目标,对面向精密制造、智能制造业的高技能复合型机械工程领域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改革,构建校企深度融合工匠型项目式一体化课程体系,面向行业需求开展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的校企合作机制改革,为应用型高校机械类传统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要素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如何加快培养一大批创新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来满足产业需求,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课题。新工科的出现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更大的机遇。以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为例,围绕新工科的教育大背景,在专业现有的建设基础上,对国际化专业教育、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以及教学资源开发进行改造与升级,探索机械类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推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迈进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新工科"建设呼唤高等工程教育实验平台的改革创新。"校地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打破了专业学科的人才培养藩篱,构建起跨界与跨学科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通过有效整合多方资源,打造专业交叉融合式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实验平台,构建专业群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实验平台,搭建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素养的实践平台,为地方高校培养未来产业和行业发展需要人才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数控原理及应用技术是机械、电气、液压与控制学科融合,且与智能制造技术高度关联的重要技术。随着智能工厂技术的发展和新工科建设的进行,培养适应以数控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制造专业研究型人才成为工科高校亟待解决的任务。面对当前机械制造领域发展趋势和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数控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有待改革与完善,这对促进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诞生,昭示着我国制造行业未来必然朝着智能化、复合化的方向发展。但高校目前已有的工学类教学教育资源难以满足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这一综合学科的发展需要。对此,本研究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建设语境,定位了智能制造工程人才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难点,并针对建设难点探索了智能制造工程人才培养复合模式的构建机理:以“新工科”为目标,构建工科范围内的学科融合局面;校内教学、实验资源共享,实现专业人才培养可用资源的增量;遵循校本及专业特色,形成智能制造工程教学互助链。  相似文献   

7.
开展新工科背景下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已成为我国急需发展的领域.新工科专业建设高度重视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锻炼,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是新工科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聚焦培养集成电路设计人才的微处理器设计工程实践能力,基于"一体贯穿、科教协同、成果导向"的模式设计了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所...  相似文献   

8.
工程训练是给大学生以工程实践的教育、工业制造的了解、工业文化的体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教育环节,更新工程训练体系成为新工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在分析选择工程训练体系建设作为新工科改革试点必要性的基础之上,对标新工科建设要求,构建了训练平台校企融合、训练内容多学科融合、训练对象多专业融合、训练环境虚实融合、训练指导"双师"融合的"五融合"新工科工程训练体系,最后讨论了新工科工程训练体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国内外产业界快速发展智能制造的大趋势下,化工行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化工专业教学体系成熟,推进学科交叉培养难度较大。本文以化工行业信息化和智能化为背景,依托太原理工大学化工学科作为"双一流"建设学科的优势,开展化工专业新工科建设,提出了化工、控制和计算机三个专业交叉融合的"智能化工"课程体系,以期为相关专业融合信息技术培养新工科智能制造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应对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长安大学工程机械专业将原有传统专业方向进行改造与升级,建设以应对当前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型工科专业:智能工程机械专业方向。新工科建设将有力地促进我院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机械工程专业高等教育改革提供示范和引领,为传统专业加快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提供新的模式和经验。  相似文献   

11.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结合2018年社会热点事件新药GV-971上市、电影“我不是药神”热播、王逸平研究员时代楷模事迹宣讲、抗生素耐药国际会议召开等,深层次解析医药专业知识,增强自主科技创新意识,提升民族自豪感,强化职业操守培养,进行社会热点整合式药理学教学,推进课程思政,是践行立德树人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企业顶岗实习是培养高技能复合型数控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校企合作的主要体现。围绕数控专业学生企业顶岗实习现状,依据数控技术(中高职贯通)专业的实际情况,通过与企业的沟通,探讨了对教师"产教研"融合能力的培养途径,建设了"产教研融合"平台,构建了基于复合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和"五位一体"的创新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13.
青年教师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师资力量,是我国高等教育前赴后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教学改革催生了新的探索。思想革新和制度革新,是一切高校教改的源头。只有在制度建设和内在基础等方面同步发力,才能促进高校科学考评体系的形成,推进高校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4.
物理化学实验原理和仪器装置比较复杂,操作步骤中关键点较多,对学生的实验预习质量要求很高。而传统实验教学因实验课时、形式、仪器数量等导致实验相对缺乏效率。本文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开发一套虚拟实验教学系统作为高校传统实验教学的补充和完善,为解决当前高校实验教学的困难寻找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专业方向的名师工作室学习共同体是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之一。信息技术能为各专业方向的名师工作室提供及时共建、共享资源平台,突破工作室专业领域的局限,提供跨专业融合的跨界学习,更大效能地发挥名师工作室这种优质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16.
在企业开展实习生带教工作中,经常发现口腔工艺专业学生(实习生)在校期间已充分掌握口腔修复体制作基本技能,在临床上能迅速融入角色开展生产操作,但是新入职学生对于企业生产质量管理要求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略显欠缺,现企业中又缺乏相关系统培训——尤其是适应岗位标准需求、执行业务标准操作时显得束手无策——这样一个弱点严重地影响了应届毕业生的岗位发展。鉴于此,通过校企合作分析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现状,并基于岗位需求探索口腔工艺专业人才入职培训方案,力争为企业能更顺利地招募本专业学生作为新员工建立起一座校企衔接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冯靖 《教育教学论坛》2019,(31):112-113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肩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任务。目前,该门课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设计待创新、教材内容待充实、教学的有效性待提升。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与形式、重视榜样教育、运用信息化教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18.
利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中国和瑞典高校学生对瑞典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数据,综合利用相关分析、主因子分析法对中瑞学生的调查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显示:①在课程学习、文献阅读、论文写作以及学习与娱乐时间上,中国大学生的评价得分整体上高于瑞典大学生;②年龄、教师印象、课程丰度、绩点期待、考试紧张程度以及论文兴趣是影响课程学习和教学评价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9.
高校要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以文化内容传承增强德育实践的感召力,以文化内涵凝聚拓展德育实践的新媒体平台,以文化形式创新提升德育实践的针对性,以文化氛围创设提升德育实践的实效性,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大学生思想成长、道德修养、奋发有为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20.
《C#程序设计》作为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重要的基础课,采用理实融合的教学方式,探索新型教学方法及模式,革新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模式及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法,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技能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