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战略的提出,旨在提升我国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现实选择,是对一流大学发展目标的校正,与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目标相契合。世界一流大学不仅是一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的标志,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对整个国家的科技、文化、社会、教育,都起引导作用。世界一流大学是通过长期的历史积累形成的,而且是以一流学科为基础而建成的。在当前"双一流"建设中,我国不同类型高校的目标应该体现多元化的选择,促使高水平高层次大学、普通高校和应用型大学分别朝着"世界一流"的目标努力。  相似文献   

2.
分类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学科是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的体现。分类建设"双一流"的难点在于合理分层定位难、体制机制突破难、学科特色凝练难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难。让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争创不同的一流,有赖于政府、高校和社会和衷共济,建立分类引导、动态调整、特色发展、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1月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对高校来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一流专业既是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直接体现,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逻辑起点。高水平行业高校是"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中的特殊群体,数量占到其中的1/3,在新的形  相似文献   

4.
一流大学的主要标志之一是拥有若干一流学科,一流大学的形成以科学的学科布局和发展模式为基础,建设一流学科无疑至关重要。基于学科的内涵、属性和分类标准,以中国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研究对象,对其学科布局量化分析发现,学科布局结构呈现如下布局特征:门类齐全,冷热不均;基础应用并举,理工社交融;冷门学科,特色突出。运用层次聚类法分析得出,中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科发展模式主要有:理工社协同发展模式、基础学科群支撑模式、主干应用学科群引领模式和特色学科差异化发展等模式。依据学科之间的关联度、学科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开放度,构建学科布局生成机理矩阵,总结归纳出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主要通过以下方式生成具体学科布局:优势学科的自我生长;院系合作产生新的交叉学科;校校合作产生新的整合学科;国家战略、社会需求和技术难题催生新特色学科。一流学科建设应积极培育健康的学科生态环境,优化"学科链"建设,实现我国"双一流"建设核心环节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正>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国务院专门下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了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加强高校学科建设的总体要求、基本任务、支持措施等。这为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近年来,我省高等教育抓住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快推进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即"双一流")的战略部署。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地方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地方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存在发展瓶颈。"双一流"的提出,对地方高校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地方高校应积极探寻发展路径,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中找准自身的立足点,不断加强内涵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的高等教育新政策。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是具有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世界一流的教育质量和世界一流的科研水平。高水平教师队伍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突出特征,是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活力的高水平大学教师队伍对高校"双一流"战略目标的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双一流"是中央党委、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双一流"方案的提出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院校进行改革的重要举措,使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了在"双一流"背景下的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涵义,旨在为"双一流"背景下我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提供借鉴。并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得出一流大学需包括优秀的学生、雄厚的师资力量、精湛的学术、丰富的资源、科学的管理、优质的服务等等,最后提出了一流外国语言文学科发展战略的措施,促进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双一流"建设既是对我国高等教育"985工程"、"211工程"的承继,更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高等教育建设的再谋划与创新,方案中提出的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调整机制,则是力图破解大学建设过程中的身份固化、缺乏竞争、千校一面和学科交叉重复等难题。但在实施过程中,社会各界对"双一流"的形式、程序、标准、名单等问题的争讨从未止息。以主客观二维分类予以澄清,争讨背后折射的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教育资源需求与供给这一根植性问题。"双一流"着眼于高校与学科两个维度,以"一流大学"进一步夯实我国高等教育建设成果,以"学科"为基本单位实现特色学科、优势学科、一流学科的发展思路,推动教育资源在高等教育内部合理流动,构建高等教育内部层级交流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恐怕是一流大学以及由此"衍生"的大学排行版。2015年10月,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文件,一流学科又进入了大学人的视野,并且其重要性似乎开始超越一流大学的概念。从关注一流大学转向一流学科,这无疑是一个进步。但由于大学在社会组织体系中的独特性,仅仅强调一流大学或一流学科还远远不够,或者说只是从一流学科的角度解读和建设一流大学,只能表明一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教育对“双一流”大学建设具有高端引领和战略支撑作用,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突出特征。地方“双一流”高校以系统思维坚持追求卓越来构建一流研究生教育体系,在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和培养模式上,应借鉴地方标杆大学的成功经验,着力破解育人体系建设、资源优化配置、完善学科设置、创新培养模式、搭建创新平台等关键问题,提升研究生培养改革的整合和协同力度,打造支撑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相似文献   

12.
发展规划作为高校的未来远景计划,对高校在未来几年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实现目标的主要途径等方面所做的安排,对学校未来发展有着指向性的作用。规划文本作为规划的具体表现形式是高校规划发展目标的具体化。通过对规划文本的分析,借助文本挖掘和显示工具揭示33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存在的普适性规律,并提出对高校发展规划编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一流大学,各国有不同的战略。德国“卓越大学”的建设不以学科为导向,而是以“卓越集群”建设为重点。“卓越集群”聚焦重大研究问题,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鼓励不同学科和院系的研究者合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术平台。德国“卓越集群”的发展历程对中国“双一流”建设的启示在于,在注重学科基础建设的同时,应当考虑如何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为大学内部学科之间的合作与整合,为跨学科的研究团队的涌现多创造一些制度性条件。  相似文献   

14.
"双一流"学科建设是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本文针对我国各高校非优势学科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改变自身学科发展的劣势,提出更新观念、以培育师资队伍为基础、以强化特色为突破点、主动联合、开放自我、牢抓人才培养的初心,走符合自身实际的学科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5.
在“一流学科”建设的大背景下,图书馆作为一个支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子阅览作为学科科研、教学补充与服务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本文对不同学科的学生对电子阅览的理解、利用及思考进行访谈调查并分析,发现“一流学科”建设中人才电子阅览频次、时间、目的数据均高于其他学科,基于此提出“一流学科”建设的具体举措,为更好的做好“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主要介绍“微分方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作法:1.把微分方程的古典理论与现代理论紧密结合在一起;2.采用与学生水平相当的教材;3.采用启发式讲解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知识学习与创作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7.
“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提升学术水平,提升学术水平的根本在于大学教师。在一定的知识与能力基础上,大学教师的精神和状态是影响其学术产出与水平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可变性因素。其中,最根本的是他们要专一于学术,尽心尽力于学术。因此,要推动“双一流”建设,就需要呼唤大学教师的学术忠诚,加强学术忠诚激励机制的建设营造学术氛围,激发学术自觉;保障学术权力,彰显主体地位;提升社会地位,增加职业认同;舒缓工作压力,保证学术从容;维护学术公平,树立良好学风;加强监督治理,防治学术失范。  相似文献   

18.
认识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前提。正确理解“双一流”建设的要义对于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至关重要。近年来,伴随相关政策的实施,“双一流”建设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也面临许多的困扰。实践中,如何处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关系,如何理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涵义,如何通过制度学习和政策创新形成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模式等重大问题都需要从理论层面上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9.
基于35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教师调查数据,根据近似性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分析海归教师的海外和本土二元学术网络特征,考察海外流动的学术网络构建作用。研究发现,海外流动对海外和本土学术网络产生相反的影响,海外流动经历显著优化了海归教师的海外学术网络规模、关系强度和网络顶端,但显著降低了本土学术网络关系强度。不同类型的海外流动对学术网络构建的影响作用存在差异,海外博士/工作流动对海外学术网络的优化作用和对本土学术网络的削弱作用最大,其次是海外博士留学,最后是海外工作流动。不同回国阶段海归教师的二元学术网络特征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回国时间的推移,海归教师的海外学术网络优势逐渐下降,本土学术网络劣势有所修复。高校应充分利用海归教师的跨国社会资本优势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并促进海归教师尽快融入本土学术圈。  相似文献   

20.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课程建设已成为高校研究生教育中的一项重点工作。文章以西北地区某高校研究生课程建设为例,在分析现状、问题的基础上,从开展课程建设的必要性、课程建设的方案、课程建设措施及取得的成效等方面进行论述,介绍学校在研究生课程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为研究生课程建设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