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文化是从旧文化发展而来的,新文化的创造不能脱离历史文化遗产.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某一阶段的文化总是继承了前一阶段的文化,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我们不能割断历史.对待历史文化遗产要采取辨证的态度,进行历史的辩证的分析.这样做,既可以提高民族的自信心,又有助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其目的是为了创造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2.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认为传统文化中蕴涵着建设新文化有价值的因素,主张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遗产;传统文化中的腐朽成分是建设新文化的主要障碍,批判封建腐朽文化是建设新文化的必要环节;在新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把认识民族文化的研究过程和创造民族新文化的实践过程统一起来,批判继承,发展创新。这些论述不仅对延安时期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对当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仍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固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是民族文化传统合乎规律的发展.民族的历史经验为当前认识现实事物、解决现实问题所必需;文化只有具备民族形式,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我们民族历史遗产中台有大量的优秀成分。  相似文献   

4.
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是民族文化传统合乎规律的发展;民族的历史经验为当前认识现实事物、解决现实问题所必需;文化只有具备民族形式,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我们民族历史遗产中含有大量的优秀成分。  相似文献   

5.
从秦汉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统一的思想不仅在汉族人民和统治阶级中根深蒂固,而且许多少数民族的政治家、思想家也都积极地予以鼓吹。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元、清两个统一全国的王朝和许多地区性政权,都继承和发展了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国文化,保持了中国历史的连续性,这在世界文明古国中别无先例。清朝康熙皇帝在祭祖诗中用“卜世周垂历,开基汉启疆”等诗句,表明清朝是继承了周朝和汉朝的正统。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秦汉开创,经唐、元、清三朝的的巩固与发展,成为历史文化最久、统一时间最长的伟大国家。由此…  相似文献   

6.
任何科学理论的产生,从认识史的角度看,都是既有对以前认识的继承,又有总结新的实践经验而作出的发展,是认识的继承与发展的结合,或者说是认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发展也是如此。就毛泽东思想而言,它作为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长期地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指导作用,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正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毛泽东思想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邓小平这样说过:“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  相似文献   

7.
民族主体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凝结和体现,是一个民族内在特质的深层表现。中国当代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应该体现出民族文化主体性特征。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审美精神的继承,构建以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和谐"社会主义新文化背景,是实现中国当代艺术建立自我评价标准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的伟大理论成果。邓小平同志是这一理论的创立者。他的有关著作,特别是最近出版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体现了在形成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最重要最富有独创性的思想。本文仅从“继承”和“发展”两个方面谈一点学习体会。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可以从这两个理论体系之间的连续性和共同点来认识。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即:1.两个理论创立者之间存在连续性。两个理论…  相似文献   

9.
当今,文化力与政治力、经济力都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份。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文化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基础与核心。在中国,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以创新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必须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必须以立为本,重在建设,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为根本方向。 创新是文化的生命,社会主义文化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体系,继承、借鉴和创新是先进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中华民族在实现全面复兴的历史时期,一定能够创造出璀璨夺目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10.
义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与“和”精神与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精神相互融合的产物。义和文化与义和团运动密不可分,但二者绝非同一概念。义和文化和辛亥革命、太平天国运动所产生的影响、所形成的文化现象性质是类似的。它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又是近百年来在我国北方形成的一种新文化。这种新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之一部分。它不是一般意义的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1.
科学地对待传统文化,坚持把批判继承和超越创新统一起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重大问题。而要科学地对待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新传统提供科学的价值取向和现实的力量保证;也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破和立的关系;处理好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学校文化根植于学校历史传统的土壤,但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学校文化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前进,多元的文化会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无序地涌进学校,使学校文化建设处于不断选择、转化和更新的动态发展之中。因此,学校文化建设要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进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生成有自己特色的学校新文化。学校新文化首先是理念的新,有了新的理念,才会有新的目标、新的观念体系、新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3.
繁荣昌盛的唐代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峰,这是学术界公认的。唐代文化之所以能够得到高度的发展繁荣,是与总结、继承和发展了东汉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文化成果分不开的。这是一种全国性的、不分南北的总结。同时,也是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各族文化同外国优秀文化相结合的结果。正是由于对中国固有民族文化的大总结、对外来文化的大吸收,才造成了唐文化各部门的大发展,形成一个新的高峰。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并不是任何时代都可以对外来文化、民族文化大吸收、大总结的,它必须具备客观的、主观的条件。从客观条件来看,经过隋末农民战…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论述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精要。什么是现代化,现代化不是西化。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发展,创新,建设新文化。  相似文献   

15.
宋建玲 《考试周刊》2009,(26):68-69
回顾历史中的每一次教育变革,几乎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教育现代化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或者说都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改造有关。每一次的变革,都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在冲击中进行文化的继承或者再创造,继而形成能够代表其时代特色的新文化,成为后来教育发展的新的文化基础,从而实现我们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西方国家语文教育发展的三种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世界上 ,语言都是民族的语言 ,文字都是民族的文字 ,任何一个民族的语文文字都不仅仅是一个符号系统或交际工具。一方面 ,语言文字本身反映了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 ,另一方面 ,民族文化也附着于语言文字得以继承和发展 ,因而任何一个民族的语文教育都承担着继承和延续本民族文化的任务。所以 ,我们探讨一个国家或民族母语教育的发展就不能忽视该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征。从西方国家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加以考察 ,其发展轨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即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古典模式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模式 ,以日本为代表的东西方…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特征与现代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以和谐创新、组合创新、宽容性为范式的自主创新体系,如何正确处理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综合与创新的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实现现代转换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只有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扬弃、改造和更新,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创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与中国社会物质财富相比,乃是一笔毫不逊色,足以与前者相媲美的精神财富。西方有识之士甚至提出要从“东方的儒家文化中寻找人类二十一世纪的光明”,以攻克二十一世纪人类将面临的两大难题之一:经济发展对道德的挑战。所以民族传统文化于我们,是无可替代应该充分利用与挖掘的宝库。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更不可以离开传统文化的沃土。而能否继承本民族的优良传统,这是一个民族趋向成熟,走向兴旺与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历史的反思更趋成熟的中国人民,比以往任何时候…  相似文献   

19.
在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评判、比较,以及对中西文化冲突条件下中国文化发展路径所作的探索过程中,李大钊与毛泽东的中西文化观呈现出诸多趋同性:对传统文化都强调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西方文化都强调选择借鉴、洋为中用;在中西文化之比较中都主张融合中西文化,创造中国新文化。研究和探讨李大钊与毛泽东中西文化观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及其所展现的先进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人文化观的理论渊源及其思想体系历史发展的逻辑性和继承性,指导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现代文化意义上的阐释沈卫威辛亥革命,帝制轰毁,以1915年陈独秀《青年杂志》创刊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的勃起,揭开了现代历史新的一页。“新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所指,以它的等项对立指示,与传统的旧文化划开一道历史的鸿沟。新文学是在新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