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也逐渐增多,同时对其质量也提出了较高要求,而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对于工程项目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施工中要选择与实际工程相符的导流和围堰技术,由此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促进工程的发展。因此本文对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以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施工导流与围堰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问题局限,从实践角度出发,分析了导流与围堰技术的应用现状,并分别提出了技术优化应用措施,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只有从与水利水电工程所处的河道流域等实际情况进行结合,才能使施工导流与围堰技术运用的效果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3.
水利工程的快速发展,围堰的建造要求更高。合理的应用围堰技术与安全施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围堰技术的应用与施工进行讨论,并且提供了几种围堰稳定性的评估方法,提高围堰的施工质量和效率,加强水利工程的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古运河桥水中桩和系梁工程圆木桩围堰施工方法进行阐述,供类似工程项目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5.
水利工程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项目,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其施工质量,施工人员一般会将围堰技术应用在其中,它能够使工程达到理想的效果,使水利工程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本文就围堰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河道、海洋及港口等水上或水陆结合部位施工中,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干地作业。本文论述了在合理、快速、经济的前提下,采取钢板桩围堰对后续工程能顺利尽早展开施工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基坑在目前的建筑领域已成为最为常见的施工环节之一,在诸多工程项目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地位。在基坑施工中,防水与排水是不容忽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确保施工质量和稳定性的核心环节。尤其是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在围堰合拢闭气施工之后必须要对基坑内部存在的积水和渗水现象进行处理和排除,确保基坑内部处于一种干燥的施工状态下。这样有利于基坑在施工中的开挖、地基的填实以及上部建筑结构施工的正常进行。本文就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所采用的基坑排水技术进行分析与总结,并提出了相关施工标准与施工质量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东湖隧道采取明挖顺作法施工,湖中段主体结构施工前须构筑钢板桩围堰形成施工场地,钢板桩围堰施工质量不仅关系到湖中段隧道结构施工成本与工期,更关系到后期施工安全,其意义巨大。介绍了东湖隧道钢围堰工程概况与结构特点,阐明了钢板桩围堰施工工艺流程,并从材料控制、测量放线、钢板桩打入、土工布铺设、堰内土体填筑和围堰变形监测等角度论述了影响围堰施工质量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河道防洪抗汛工程是我国重要的防洪设施,河道防洪抗汛工程的施工质量就是工程项目建设的重点。在进行河道防洪抗汛工程施工时,要采取措施提高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做好设计图纸审核和场地清理工作,并对工程施工的各项工序进行质量控制,保证工程各项结构质量都达到工程建设质量标准。河道防洪抗汛工程的施工质量对我国社会和谐发展至关重要。对河道防洪抗汛工程的施工质量相关内容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7,(15)
围堰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并且技术水平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能够使围堰施工的质量得到保证。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用围堰技术能够防止堤坝被冲毁,将水流安全的隔离,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以及寿命。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围堰技术,强化技术管理,提高施工管理的效率以及效果,为水利工程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就围堰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与介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国外某水电站一期围堰施工工作内容受现场实际情况的影响,无法在枯水期内施工完成。因一期工程施工和度汛的需要,在枯水期设计的导流围堰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故又在枯水期围堰的基础上变更全年围堰所采取的设计理念及加固措施,并阐述了为满足全年度汛导流围堰设计方案调整情况,以及土石围堰、截流闭气、防护加固、粘土斜墙与心墙结合防渗土工膜作为防渗体系的施工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罗柱 《中国科技纵横》2010,(9):412-412,420
东山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导流方案,二期纵向围堰将经过两个汛期江水的冲刷而且围堰处于纵向涡流区,束窄后河床的水流流速较大,流态发生急剧改变,严重淘刷堰脚,极易导致溃堰的严重后果,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提高其安全性。另外,二期纵向围堰所在位置为11~15孔水闸及对应上游护底、消力池及海漫位置,必须待到以上部位施工完毕后方可进行围堰的修筑.而一期主体工程施工因受诸多因素的干扰,工期有所滞后,若要在一期围堰拆除前完成二期纵向围堰的修筑,施工强度非常大,且受施工场地条件限制,单从加大机械设备的投入也很难满足施工强度的要求,工期非常紧张。面对以上问题,为了对二期纵向围堰进行有效保护,防止发生冲刷破坏,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对其断面型式和施工程序进行优化,确保主体工程的顺利进行和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13.
河道巡渠是河道管理中最基础的工作,表面上看就是在渠道上走走看看,其实是需要熟知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一些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如土石方开挖、围堰、河堤工程等。为了防止施工中超范围、超深度开挖,应熟知施工范围、河底高程等重要位置。同时,当工程施工现场临近重要渠系建筑物时,为保证临近重要建筑物的安全,督促施工单位布点监测建筑物的位移、沉降,并加强重要建筑物的外观检查。通过对东风渠灌区府河下段的几个管理实例分析,基于管理单位对渠道管理人员素质要求的提高和更好地为城市发展服务,提出一些如何在河道巡渠过程中运用工程技术专业知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钢围堰施工根据钻孔桩施工先后顺序一般可分为"先桩后堰"(先钻孔成桩后进行围堰施工)和"先堰后桩"(先拼装下沉围堰后进行钻孔桩施工)两种方法进行施工,实际选用时要考虑现场施工条件及工期等要求,前者钢围堰受水位变化影响时间短,材料投入稍大些,后者钢围堰施工受水位变化影响时间长,施工周期长,钻孔风险大一些,各有利弊。一般在砂土黏土层地质多采用先搭设钻孔平台施工钻孔桩,然后再进行钢围堰施工,即"先桩后堰"法,这样钻孔桩施工质量容易控制,且钻孔桩实体工程量先完成,形象进度也好。结合江六高速芒稻河特大桥工程实践,介绍利用舟桥水上20T高架浮吊、运输船、机动舟等设备在受涨落潮影响较大的深水桥梁基础中进行"先桩后堰法"双壁钢围堰拼装、下沉施工工艺及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施工导流及围堰两项技术有着较为广泛地应用,它们除了可以有效地提升项目施工效率与质量以外,还能够很好地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对周边自然环境影响。对此,这就要求广大企业要充分掌握并吃透好施工导流与围堰这两项技术,并在水利工程实际建设中应用好。文章基于笔者对相关文献研究以及自己工作实践情况下,主要围绕着水利工程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的应用展开探讨,以供行业其他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很多水利水电工程的兴修地点在河床上,但是河床情况变化非常复杂,水流和水位变化频繁,并且也经常有水漫过,难以开展施工。这就需要我们在河床上建立干燥地面来开展施工。在当前的处理中,最为常用的方法就是在作业面进行围堰,之后使用水渠来完成导流,但是导流也是一项重要的施工内容,所以也经常由于当地自然条件以及施工要求的不同而采用了不同的围堰导流技术。首先简要介绍了围堰技术应用原则,之后结合围堰的具体类型介绍了其应用要点,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构皮滩水电站下游RCC围堰混凝土施工具有工期紧、强度大、施工质量要求高等特点。在充分考虑了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基础上,采用自卸车直接入仓方案,通过对入仓道路及入仓口合理设计与施工,确保了混凝土顺利连续浇注,并且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围堰技术是较为重要的施工技术之一,主要功能是对水利工程起到了防水作用,其防水效果好,不仅提高了水利工程质量,更延长水利工程使用寿命,这对水利工程发展来说非常有利。通过对围堰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得知其技术在应用时应与水利工程施工设计相结合,并加强围堰技术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工作,同时还要加强围堰施工管理与控制,这样就会将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更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9.
对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板桩围堰与填土围堰相比,具有施工进度快、更安全、占地空间小等优点,本文根据钢板桩围堰的实际受力状况建立力学模型,结合一些实践经验,对钢板桩围堰的施工方法进行了检验的分析研究,同时还提出了一些质量控制措施,以保证工程的正常施工。  相似文献   

20.
针对瓯江特大桥工程特点及地质条件,确定9#主墩承台施工的支护方案采用含二道内支撑的钢板桩围堰。基于小应变土体硬化模型(HSS模型),利用PLAXIS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考虑河床在内的钢板桩围堰三维模型,对施工过程二种不同工况作了数值模拟,并与施工监测获得的围堰各构件应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钢板桩围堰的刚度和强度均能满足要求,且围堰结构安全由钢板桩变形控制;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值较吻合,说明了可用HSS模型进行钢板桩围堰的设计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