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是教育学生的重要阵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父母间长期的不和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若父母离异那影响更大。但当今社会离异家庭、单亲家庭越来越多,这些家庭的孩子由于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再加上有较多的时间在社会上游荡,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的离婚率悄然上升,家庭离异学生的教育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关注。家庭离异学生较正常家庭学生更容易出现性格孤僻、自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无论是父母、教育者还是社会都应该关注家庭离异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帮助他们获得健康的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社会大环境影响下,随着城市离婚率的提高,城市普通小学中离异家庭的子女越来越多.统计数据显示,一所城市小学中有30%的孩子生活在离异家庭中,甚至曾有一个班级,40名学生中有27名来自离异家庭.离异家庭的小学生既是父母婚变过程的见证者,同时也是破裂婚姻的直接受害者,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们心理成长过程中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孩子该如何应对父母的离异等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不变的爱     
[设计理念] 现在,离异家庭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孩子在离异家族成长.过去陈旧的观念认为,离异家庭的孩子遭受到的心理创伤会大于非离异家庭的孩子,孩子也会受到这些言论的影响,认为父母让自己成为离异的受害者.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一个充满争吵的家庭比离异家庭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更大.离异后的双方如果都能对孩子倾注足够的爱,让孩子认识到父母离婚只是因为父母之间存在着婚姻上的问题,但不影响父母对他的爱,就会让孩子慢慢解开受害者情结,受到的创伤也会减小很多.本剧中离异家庭的孩子小敏正是在跟父亲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父亲的爱,才从原来的怨恨父亲开始慢慢向着理解父亲转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离异家庭儿童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人群。父母离异意味着儿童缺失一方父母的陪伴,家庭结构的改变会给儿童的学习与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部分儿童因缺乏情感支持与学习支持产生了厌学心理。分析了离异家庭儿童厌学问题,并从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角度提出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离婚率的迅速上升和离异家庭子女的日益增多,如何通过学校教育帮助离异家庭学生更好面对家庭变故带来的不适和伤害、尽快医治父母离异带来的创伤、维护心理平衡、保证心理健康发展是所有教育工作都应该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拟从离异家庭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学校教育应采取的对策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随着离异家庭的增多,离异家庭中孩子的教育问题和心理保健越来越受到关注。离异家庭不同于一般家庭,只具有"部分家庭功能",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在家庭离异的过程中都深刻体验到分离的煎熬。离异家庭是由于父母婚姻破裂而导致解体的家庭。其不良后果是多方面的,例如子女的生活问题、发展问题、教育问题,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等。  相似文献   

8.
刘志芳 《成才之路》2020,(6):142-143
离异家庭的日渐增多使得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已经上升到重要的社会问题,关爱和疏导离异家庭的孩子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必须用真心、爱心、耐心和细心引导、鼓励、帮助这些离异家庭的孩子,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合理施教,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学生更好地成长。文章对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疏导方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李玉梅 《陕西教育》2005,(12):49-49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离异的家庭是向社会输送精神畸形的重要来源地,父母的离异,会给孩子们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具有强烈的自卑、怨恨、被遗弃等消极情感。二是缺乏生活和学习信心.不喜欢与人交往.具有严重的性格缺陷等。这对孩子们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将带来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离异家庭青春期的孩子,面临着心理的"疾风怒涛"和父母关系变化的双重压力,如果父母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他们则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因此,单亲父母对青春期的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家庭离异的影响要有更多的关注。可以学习一些实用的应对策略保护孩子免受父母离异的伤害,这样孩子就不会被卷入父母的冲突中,更不会认为自己应该为父母的问题负责。  相似文献   

11.
离婚叙事与家庭关系对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父母离异会对子女的心理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这一结论已经被国内外众多研究所证实.相对于离异事件本身,消极的离婚叙事与不良的家庭关系对于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的负面影响更加严重.消极的离婚叙事通过建构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心理放大了父母离异对子女的负面影响,并通过"内化"使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得到了强化.不良的家庭关系增强了离婚事件的负面作用,使子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甚至是一生都生活在父母离婚的阴影中.如果离婚已经不可避免,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减少父母离异对于子女的负面影响:首先,建构温和的离婚叙事以取代消极的离婚叙事,给予家庭成员更多的理解与接纳,避免子女产生消极的自我认识与评价而出现心理问题;其次,父母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选择和平友好的方式离婚,同时仍尽力承担作为父母对子女应尽的抚养与教育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常凯 《甘肃教育》2011,(9):31-31
近几年来,家庭离婚率呈上升趋势,随之而来的是学校中父母离异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些学生大都有不同的心理问题。这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增加了新情况、新问题、新难度。同时,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了解这些学生,采取优化的方法进行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本文仅就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离异家庭的家庭结构不完整对儿童心理健康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使自己的孩子同完整家庭孩子一样得到健康成长,将孩子的心理灾难降低到最低限度,是每一个离异家庭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家长要从家庭的解体而导致儿童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一角度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策略来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不稳定的因素在增加,离异家庭呈上升趋势。因此,在学校里也相应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离异家庭学生。有调查发现,54%的犯罪少年是因父母离异而造成品德的不良。另外。还有一项对210名少年犯的调查表明,家庭关系破裂.向外寻找“友谊”、“温暖”而犯罪的占41%。来自离异家庭的学生心理深受创伤,自尊心尤为敏感而脆弱,时而自满,时而自卑,心虚而有戒心,敏感而多疑。性格孤僻,沉默寡言,行为独来独往,不合群。同学间缺乏交流,有失落感。课堂上,目光呆滞,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心事重重。学习很被动。作业、练习经常不完成甚至不做。父母离异对未成年子女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要把这场灾难可能给子女造成的心理创伤减轻到最低强度。以至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必须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子女采取必要的心理保健和教育措施,而学校教育在其中起着一个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离异家庭是一种普遍的社会问题,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则是这一问题衍生出的较为突出的不良后果,要从离异家庭子女由于家庭的解体而存在着心理上的问题这一角度出发,探讨产生这一系列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以及学校教育如何来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许多离异家庭的子女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其心理健康情况受到抚养人的直接影响。离异家庭青少年子女往往会产生被抛弃心理与失落心理、缺乏安全感、愤怒的心理和攻击的行为、行为退缩和逃学厌学等问题,作为家长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认识,同时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给孩子创造一个爱的氛围,帮助孩子处理好与学校的关系,适应新的家庭环境,使离异家庭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离异家庭大学生由于受到父母离异、社会压力骤然增加而社会支持却相对减少、个体自身发展受到制约,他们与其他大学生相比,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许多离异家庭的子女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其心理健康情况受到抚养人的直接影响。离异家庭青少年子女往往会产生被抛弃心理与失落心理、缺乏安全感、愤怒的心理和攻击的行为、行为退缩和逃学厌学等问题,作为家长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认识,同时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给孩子创造一个爱的氛围,帮助孩子处理好与学校的关系,适应新的家庭环境,使离异家庭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异家庭越来越多.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与行为问题逐渐成为研究关注的焦点。文章重点介绍了父母离异对子女的影响.离异家庭子女适应不良的原因及对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婚姻解体数目的增加,生活在离异家庭的儿童数目在不断的增加。作为离异家庭儿童生存圈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机构,应考虑为离异家庭儿童提供系统的补偿教育,尽可能地减少父母离异对其人生发展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