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海巫师》是在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生与死的三组“二元对立”的基础上展开叙述的。而这一二元对立的结构特点恰好符合格雷马斯“符号矩阵模式”的建构基础。因而采用“符号矩阵模式”来分析其深层叙事结构并透过这一结构进而探寻整部小说的深刻内涵可以发现:一方面是“人”与“非人”的较量体现“本我”的制服与“超我”的实现;另一方面是“反人”与“非反人”的对立将价值体认从误区引回到正途。  相似文献   

2.
<正> 朱熹在《诗集传》中指出《卫风·氓》的诗旨是:“自序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据此,它可划分为两个内容层面:“自序其事”是生活性内容层面,“道其悔恨之意”则为意蕴性内容层面;这两个内容层面都有着自己的组合规则,即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所谓表层结构是对生活性内容的组织安排,深层结构是对意蕴性内容组织的安  相似文献   

3.
黑色童话是当代新兴的一种文学现象。本文采用“二元对立”的分析方法,通过传统童话与黑色童话叙事结构方面的对比,将黑色童话的叙事结构抽象、建模;并从其历史渊源、现实条件等方面综合分析。揭示黑色童话的深层隐喻结构,解释黑色童话折射出的人类思维的共同模式,探索现代人的心灵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4.
荣格“原型”概念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格的“原型”实指一种最具结构性和生发性的、抽象的“型”:一种存在于集体无意识中的、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实实在在有着巨大力量的深层结构。两股对立力量的互旋是这种结构的基本特征。中国太极图的结构可作为其形象化的展现。  相似文献   

5.
《午餐》是英国小说家毛姆的经典短篇小说,作品具有极强的讽刺性,其讽刺手法贯穿文本结构与深层文化层面,可谓“过剩的讽刺”。通过对《午餐》中的人物对话和情节进行分析,指出文本在重复、对立这两种形式上所呈现出的讽刺意味。而对于本文的两个主要人物———中年妇女和青年作家,尝试从毛姆反妇女倾向和其绅士情怀的角度,对作品中的人物所展现的过剩的讽刺意味做出阐释。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公”与“私”的形义系统,分析了它们对立的修辞关系;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对其中所蕴含的关于“公”与“私”对立统一的人格修辞意义进行了阐释;从经济体制的层面,分析了公私合一的政治修辞意义。  相似文献   

7.
多丽丝&#183;菜辛的《屋顶丽人》是一篇不朽的短篇小说,文章体现了男权主义与女权主义的冲突,而这种冲突是通过一系列的对立表现出来。运用结构主义批评理论下的“二元对立”解读了小说中的各种对立,从文学象征手法、文学符号学和叙事视点等方面探讨了小说的表层意义和深层内涵,从而进一步肯定小说在世界文坛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将“5C”语篇分析模式运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微观结构分析有助于学生对篇章的理解由词、句层面向语篇层面拓展,培养学生理解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及逻辑关系,注重对篇章的整体理解;宏观结构分析则从篇章结构、文化及语境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主题思想和作者意图,发掘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电影艺术创作角度,提出和归纳了电影艺术梦幻表现的三种主要模式:预设式、插入式和贯穿式。文章认为:预设式是具有导入性色彩的“借代型”模式:插入式是拓展和丰富人物性格与叙事层面的“情节型”模式;贯穿式则是剖析人物深层心理结构和占据主结构位置的“心理型”模式。作者还从结构作品的功能意义上,辨析和论证了这三种显梦模式的不同结构特色。  相似文献   

10.
“V不上”和“V不下”之间的对立和非对立,主要受“上”和“下”原型义及相关引申义的影响,在结构内部,动词的语义特征与之兼容者可以进入,否则不能;在结构外部.“V不上”和“V不下”都受外部条件的制约,但结构义上“V不上”结构强调目标性,“V不下”结构强调空间性,两者存在明显的对立;在认知图式上,“V不上”形成的是二雏的目标模式。“V不下”形成的是三维的空间模式,对立是很明显的。而在“上”和“下”通过引申表示“到达、达到、完成”等结果的意思时,“V不上”和“V不下”是非对立的;在空间特点的语境里,两者有非对立的现象,但是在原因侧重上却是对立的。二者的对立是主流.非对立是支流。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中的"去"是一个典型的位移动词,在"去VP"结构中,这种位移通过隐喻由物理空间层面投射到心理空间、时间层面和泛方向空间等非物理空间层面,从而造成现代汉语共时层面中"去"的语法化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A多了"和"A得多(了)"两种格式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常可以互换使用,而句子所表达的表层意思基本不变,但深入研究,我们发现,这两种结构在内部结构、深层语义以及语用价值上都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莫慧萍 《成才之路》2020,(10):44-45
学校立足办学定位和价值理念,整体改造学习生态,整合学科与活动、课内与课外、学校和家庭,坚持环境浸育、活动润育、课程涵育、家校共育“四育”协同育人机制,提出梦想教育理论,并探索行之有效的实施路径,构建梦想教育体系,让“充满梦想、实现梦想、超越梦想”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批判封建礼教,打破男尊女卑的价值观,模糊了两性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体现了人类的"双性气质"之美。本文以王熙凤为个案,分析其身上的"双性气质",体会曹雪芹卓越的人文情怀和文化理想,即:对男女两性平等和自由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梦及梦境探索是个亘古不变的人类永恒主题。迄今为止,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仍被认为是现代科学研究梦的经典教科书,同时也是精神分析的最重要的著作。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被压抑的)愿望的(伪装的)满足。本文从精神分析角度来对影片《盗梦空间》进行分析,解读了影片中的时间效应、梦中梦、阻抗及其他象征,深刻揭示了"梦是潜意识心理现象的自我表演"的涵义。  相似文献   

16.
红学界对“龄官划蔷”雅事的创作技巧乃至思想意义几乎是众口一词,评价甚高。但是,按事体情理而论,它只能是贾宝玉荒诞不经的杜撰式臆断。若是依其“爱博而心劳”的个性特征考察之,则又明显地蕴含着关爱女性的深意。由此而论,终归是人生之梦幻性的显现。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讨论固化"你我"的称代功能及其固化表征,顺便论及相关的"你我他"的使用情况。"你我"原是联合短语,本来意义是"你"和"我"的加合,指两个人。固化后"你我"语义泛化,定指性大为降低,泛指大家,不再指两个人。文章还对"你我"固化予以认知解释。  相似文献   

18.
“套路”和“套语”是湘西情歌主要的构思艺术。它精巧奇异,生动活泼;既有章可循,又灵活多变。其构思方法主要有:固定的习语句式法、按时间顺序法、叙述描写法,借用、巧化对方习语句式或古诗文法以及“理歌头,捉歌魂”法等。  相似文献   

19.
副词"终于"是由"动+介"的非句法结构词汇化形成的。当介词"于"后面的宾语由名词性成分扩展为谓词性成分时,介词"于"的介引功能弱化、消失,发生去范畴化,从而有可能跨界并入与"终"合为一个整体;另一方面,动词"终"因为位于多项动词的前项,语义泛化,也失去动词的典型范畴特征。在二者合力下"终于"演变为副词。"终于"及"X于"类词词汇化的主要动因是去范畴化和介词并入。  相似文献   

20.
孙波 《科教导刊》2020,(2):116-117
围绕"四个回归",展开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的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力;将教书育人有机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以扎实的知识进行高水平的教学和教学改革;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把"课程思政、专业思政"作为育人要素和责任深入到教学之中,培养思想素质过硬、技术能力强的学生;将"中国梦、强国梦"的信念植入学生心中,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