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不同的语言,其表达习惯亦不相同.本文据此提出语言习惯与译文忠实的问题,并就此展开讨论.翻译是译意,是转达原文中的信息和意义,而非两种语言在形式上的转换.译文在忠实转达原文的信息和意义的同时,其行文特点和表达方式必须符合译文语言的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语言,其表达习惯亦不相同。本文据此提出语言习惯与译文忠实的问题,并就此展开讨论。翻译是译意,是转达原文中的信息和意义,而非两种语言在形式上的转换。译文在忠实转达原文的信息和意义的同时,其行文特点和表达方式必须符合译文语言的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3.
翻译的主要目的是追求“信”,即实现译对原的忠实。从语用学的角度看,就是要做到真实传达原的语用信息,做到语用意义的对等。语用意义翻译的成功与否是检验译质量的关键之一。语境(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化语境)与此密不可分,译必须准确把握和理解原的语境,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采用归化或异化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太大,要翻译得尽善尽美绝非易事。那么怎样尽量以合乎习惯的译文忠实地表达原文中所有的意义呢?本人根据习得与体会,简单谈一下翻译的标准与原则、理论与技巧。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史上名的翻译家严复提出,译事有三难:信、达、雅。本就翻译的第一个标准“信”谈一点粗浅的认识。通过对《呼啸山庄》第十五章的翻译实践及对原主题、风格、形式及语言的分析.说明“信”即忠实,也就是译应在意义、风格和形式三个方面忠实于原。  相似文献   

6.
英语中许多肯定句含有否定意义,这些否定部分通常借助于含有否定意义的词,词组及习惯句式来表达。汉译时要正确理解其内涵,才能使译忠实于原。  相似文献   

7.
为使译最大程度地忠实于原,又符合泽语的表达习惯,在翻译中必须重视繁复与简短的运用。本通过一些实例来说明繁复与简短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8.
翻译标准是翻译实践的准绳和衡量译文好坏的尺度。翻译时既要忠实原文又要译文通顺。目前《大学英语》精读教师用书所附译文中有些翻译片面强调“忠实”,过分直译甚至死译,致使译文不通顺,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还有个别翻译没有准确表达出原文意思,有误译、漏译现象  相似文献   

9.
论翻译“忠实”标准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的标准问题是翻译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译界一般都认为“忠实”应为翻译的标准之一,但在对“忠实”标准内容的理解上,却不完全一致。笔认为,作为翻译标准的“忠实”,应当指的是忠实于原作所表达的思想,忠实于原作所表达的化特色,忠实于原作的体裁、结构形式和语言形式,但不是逐字逐词的死译。  相似文献   

10.
本通过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特别是语言形式上的不同之处,论述英汉互译时如何在译里突出译入语的语言特征,使译符合译入语的语言习惯,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11.
“等值对译”是目前国际翻译界流行的一种新趋向 ,而意蕴等值又是“等值对译”的关键所在。本文试从文化底蕴、语言意味、表达习惯三个角度 ,论述意蕴等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英汉语言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的“忠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国生  马大森 《文教资料》2005,(36):102-104
导致硬译、死译等现象出现的原因是译者对翻译忠实的片面的理解,忠实的翻译不应是语言形式的等值转换,而应是用译入语去体现两种文化的差异性.合格的译者在掌握两种语言的同时必须对其所负载的文化有深刻的理解,熟知两种文化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符合译入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语言形式去体现两种文化的差异性才算是做到了翻译的忠实.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从语言学、语言哲学、翻译研究的角度,论证原作意义与原作者思想之间可能存在空缺,译入语由于特殊的语言形式特征在表达一定思想内容时有着客观,不同的编码优势;因而,翻译时的语言各个层面都有发挥译文优势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语言的表达形式和确切含义无时无刻不受其所处语境的制约。在英汉翻译时,原词、句与它对应的译处于中西不同的语境中,因此,当我们进行译选择时,就必须对语境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有充分的认识,并运用一定的技巧,从而使译从内容到形式都符合中西不同的语言习惯及化背景。  相似文献   

15.
江宋奇 《初中生》2007,(3):34-35
文言文的翻译遵循“信、达、雅”的要求。“信”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准确地反映原文的内容;“达”指译文要通顺畅达,符合我们今天的语言习惯;“雅”指译文要优美生动,有文采。“信”和“达”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而“雅”是最高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电教》2003,(9):38-39
英译汉,不论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在实际翻译的过程当中,不少人只求译的“忠实、通顺”,而忽视译的“雅”。那么,忠实通顺的译是否就是地道的、自然的、合乎汉语习惯的译呢?这祥的译是否就是完美的译呢?有许多忠实通顺的译,却不地道,不自然。现将常出现的问题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习惯及其化背景,因此,要学好英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除了扎实的语法知识以外,还应进一步了解英语的语言习惯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化背景知识,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常规语序”和“变式语序”。同一语义内容用常规语序还是变式语序表达,其效果或主题意义是不一样的。因为改变句子的句法结构或语序,就能够表达不同的主题意义;也就是说,能够用这种方法表达出句子意义的不同重点,从而取得不同的交际价值。因此,在翻译时,要特别注意这种意义及其传达这种意义的语序,并正确区分语序变化所带来的语义差异,才能将其妥贴地反映到译中,提高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谈英汉翻译中的“一词多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一帆 《考试周刊》2010,(38):75-77
英语语言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便是一词多义,在众多意义中选择既忠实原文又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译词,做到"一词多译",则显得尤为困难。词义选择恰当,译文才能忠实地表达原文意思,否则译文将晦涩难懂。本文引用一些英译汉时的例子,从词语搭配、上下文、引申义、词汇褒贬及民族文化等几方面探讨了选择和确定词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思维的单位是概念、判断和推理;语言的单位是词、句、语段和篇章。思维和语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思维的方式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形式。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必然影响着英汉不同的表达,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按照译入语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调整语句结构,以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