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鹰手拳”又名“岳氏散手”,在实战中特别注重擒拿术的使用。鹰手拳的劲力分为七种,即“阴、阳、刚、柔、弹、寸、脆”。它的打法主要有“高挑低压、翻崩滚砸”。在实战擒敌中,通过手法抓叼掳拿,擒拿对手的关节薄弱部位,达到卸骨拿筋,使敌屈服就范。实战擒敌时,心狠手辣,一旦得到下手的机会,就要毫不迟疑,迅猛快速地将敌擒拿制服。“鹰手拳”劲力刚猛,其十指宛如铁指钢钩,抓击时其劲力直接渗进人体的骨缝之中,并将敌方肌健揪断扯伤,达到卸骨分离的目的。平常训练“鹰手拳”要求在沉静自然中去训练,因为沉静可使精力集中,这有助于提高人意识的控制力,能够做到以意导形。  相似文献   

2.
马雷石 《武当》2001,(11):17-19
此式往前撞击时要用肘尖对准敌人之肚脐击出,虎口侧点住敌心胸,手已钻至敌咽喉,足踩住敌人足背如踩毒物,后手在二肋下随时准备拨格撩击敌人另一只手。塌法意在沾住敌人手臂或腿足以出劲,向下斜方一塌,使敌倾跌,势如鹰之捉物。敌如用拳击我,我可用拳向上攒,同时拨裹敌下腭,肘击敌胸,膝击敌裆,脚击敌腿。下落步可用前劈砸敌前颈或下砸裆。但在应战时要如拳经所云:“打法须要先上身,手足齐到方为真。拳去如炮龙折身,遇敌好似火烧身。  相似文献   

3.
鹰手拳概述     
“鹰手拳”亦称“岳氏鹰手拳”、“岳氏散手”、“岳式连拳”。传说是我国民族英雄岳飞所创,岳飞从少林寺馀绪大师学得武技后。经过实战整理,改编成了外形并不美观,但非常实用的散手手法,并将该手法传授于部下将士。岳家军将此散手手法用于战场上,大败金兵。“岳氏散手”由此名声大震,并得以广泛流传。  相似文献   

4.
借中盘左横力叠压制敌 借中盘左横力叠压制敌术是武当玄真拳借力制敌术之技法,属道家武技中上乘制敌功法。我与敌接手中,以中盘空位逗引敌手攻入,于有备闪避中控制敌攻势手,(扌履)带牵引敌攻势手中,由手肤和心法意念感知敌攻防劲力大小、方向及变化,  相似文献   

5.
马雷石  刘海峰  冀潜 《精武》2009,(6):34-36
汤瓶七大势是汤瓶七势拳的内容核心,七大势为:撕、拉、开合、劈、撩、钻、挑。七势是七种不同方向的七种劲力及其变化。汤瓶七势必须在“汤瓶手”、“汤瓶身”、“辗步眼”的基础上盘练,否则浑身上中下三节劲不能贯为一气。而单练此七势,也仅是徒具外形,是盘不出汤瓶七势拳的独有内劲的。汤瓶七势拳是以汤瓶式与七种不同方向的劲力变化而命名的,故汤瓶七势拳又称汤瓶拳式七势拳。  相似文献   

6.
汤瓶七大势是汤瓶七势拳的内容核心,七大势为撕、拉、开合、劈、撩、钻、挑。七势是七种不同方向的七种劲力及其变化。汤瓶七势必须在“汤瓶手”、“汤瓶身”、“辗步眼”的基础上盘练,否则浑身上中下三节劲不能贯为一气。而单练此七势,也仅是徒具外形,是盘不出汤瓶七势拳的独有内劲的。汤瓶七势拳是以汤瓶式与七种不同方向的劲力变化而命名的,故汤瓶七势拳又称汤瓶拳式七势拳。  相似文献   

7.
贺春林  张丈佳 《武当》2013,(4):38-40
借中盘左横力叠压制敌术,是武当玄真拳借力制敌术之技法,属道家武技中上乘制敌功法。我与敌接手中,以中盘空位诱敌手攻入,于有备闪避之中控制敌攻势手,通过手之皮肤和心法意念感知出敌拳前冲劲力的大小和方向及其变化,再顺势借敌左挣横力施以叠压肘制敌。一、技法训练1、并步站立式,左脚撤步,身势后移,两腿略屈后坐呈右高姿玄虚式,左手臂略屈,立掌前伸置于面  相似文献   

8.
杨维 《武当》2000,(12):28-30
六、独精鹰捉。并发挥劈拳的特殊作用。练形意的第一趟拳,起钻是拳,落翻变成俯掌,形成三体式的这趟拳,人们叫它“劈拳”,而尚先生叫它“鹰捉”。这样叫是有道理的:1、它是掌,不是拳,就不能叫拳。2、“劈拳之形似斧属金”是拳经的定论。它既是掌,又是俯掌,根本无似斧之形,  相似文献   

9.
韦群杰 《武当》2012,(7):26-27
形意拳十二形是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鸟|台)、鹰、熊十二种动物的合称。十二形拳是形意拳象形取意的基本拳式。目前所传不尽相同,但各有所长。在修炼十二形的过程中,每个动作都会产生不同劲力和用法的变化,只有把不同劲力和用法变化运用好,才能体现出形意拳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0.
王国齐 《精武》2005,(6):36-37
鹰手拳亦称岳氏鹰爪拳,岳氏散手或岳氏连拳,它是翻子门鹰爪派的拳法精华。  相似文献   

11.
猿鹰连环掌是取意于鹰的凶猛、猿的灵活,并将内家拳的沉稳、外家拳的刚劲,融会贯通所组成的掌爪并用、内外功兼之的综合性拳种。 猿鹰连环掌的套路内容,根据技击的需要,手型、身型、步法、劲力变化较多,既有长击短打,远抽近挂的攻击形式,又有其根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发劲方法。其掌法的特点是“气顺、劲顺、式顺”。演练起来,高低起伏,左旋右闪,里缠外绕,刚柔并显,风格特色十分突出。该拳种是笔者本人在传统套路“猿形连环掌”的风格基础上,汲取了自己从师民间老武师杨维甫、康甲田、刘印香、刘春来等武林前辈学练过的多种拳法、掌法的精华,参考了大量的武术、摔跤、擒拿及人体生理学、中医学等相关资料,前后  相似文献   

12.
通背拳传统名拳之一,又称“通臂拳”。通者,劲力通贯于全身肢体也;背者,腰背、脊背也。通用腰背的劲力,贯透于肢体,进行抡臂拍击的运动,是通背拳的技术特点。技法特点:势式动作大开大合,连环密集;探腰拔背,放长击远;出手为掌,点手成拳;甩膀抖腕,立伦成圆;冷弹柔进,坚韧交错;拍击轻快,声音响亮;鹰目猿神,  相似文献   

13.
刘俊峰 《中华武术》2001,(11):29-29
练过形意拳的人大都知道形意拳劲的核心就是“钻翻”劲,练好鹰捉正是掌握“钻翻”劲最好的一趟拳,是向更深层技术进军的必经之路。五行拳、十二形拳,虽劲路各有特点,但练哪趟拳也不如练鹰捉对掌握“钻翻”劲的效果明显。因此,鹰捉被视为开启形意拳奥秘之门的钥匙,被称为形意母拳。  相似文献   

14.
鹰爪翻子拳又称"鹰爪拳、鹰手拳法",是中华武术优秀名拳"八闪翻"繁衍出的新拳种,此拳经过两三代人悉心研究、充实、试验发展而成。它是以翻子拳的技法为基础,吸收少林拳术、岳氏散手的擒拿技法,鹰爪功法的刁、抓、擒、拿的手型,融合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鹰手"手法特点的翻子新拳种。  相似文献   

15.
一般人都知道李小龙的拳技刚猛凶狠,却不知李小龙还有“柔”的一面。中国内家拳刚柔相济,截拳道源于泳春拳,诛春拳讲究刚柔相济,有“鹅手”训练——其实就是推手(柔化敌人来力,从而有效地发放敌人,“引进落空合即出”为推手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李亭全 《武当》2009,(12):18-18
沾连随粘是习练内家拳,特别是习练太极拳者最基本,也最讲究的一种劲力和招法。这种劲力,人们称之为“沾连劲”或“随劲”;这种招法,人们称之为“粘随法”或“随法”。沾连随粘是太极推手中特有的方法和形式,也是习练太极拳者在较手对抗中应该采用的重要技术手法。  相似文献   

17.
《精武》2006,(3):20-21
心意六合拳六艺之鹰捉,必须在鸡腿、龙身、熊膀的基础上,方可盘出鹰捉之内劲。因鸡腿为使下三节贯穿一气、龙身、熊膀为使中节贯穿。下、中节劲贯穿,方可以身催肩、肩催肘、肘催手,发出鹰捉之内劲来。如单独盘练鹰捉,则如无源之水。拳经云“把把不离鹰捉”,可见鹰捉在心意六合拳中的重要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七仙形秘拳     
高翔 《武当》2001,(6):5-8
“七仙形拳”系秘门武功,在历史传承中,门规森严,传递保守,故武道中人对此门知之极少。鉴此,笔者把此拳源流、拳法、兵刃、技击、功夫、劲力等加以概述,让学者了解其大略。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要求劲力“运之于掌、通之于指”,形于手指。手是传感器,听劲、化劲、发劲都主要通过手。太极八法中绷捋挤按採挒六法都以手完成。手型是指手掌的形态。在太极拳中有三种主要的手型:拳、掌、勾。在传统太极拳中还有指型,同时配合指法。但是由于指法稍嫌狠戾,现在一般不强调指型及指法的作用。目前,太极拳的手型以掌为主,拳、勾为辅。在各式太极拳中,手型使用最多的是掌,其次是拳、勾。以传统杨式85式套路为例:全套中除三、四式双拳绕打外,都为单手或双手掌型。太极五星拳中搬拦拳、撇身捶、指裆捶、栽捶,都以拳为主,但都有掌型的配合,…  相似文献   

20.
迷踪拳之所以能享誉武林、名家辈出,是与其内容丰富、训练方法系统分不开的。静海迷踪拳为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山东泰安人孙通所嫡传,由清末爱国武术家霍元甲创办精武体育会而名扬武林。迷踪拳功架舒展大方,劲力十足,内外兼修,手脚并重,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流传。静海地区的迷踪拳既有套路演练内容,又有提高技击水平的单操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