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庄子的学说中,关于修身养性的论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庄子的静养观强调人的心理状态与生理状态之间的内在联系,主张超脱尘世,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从而达到长生久视的目的。庄子的静养观是后来的道教养生说的源头,对后代的道家养生学派有着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庄子养生思想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在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分析《庄子》有关养生的材料,弄清其本质属性,研究庄子的养生对于古代体育有什么样的意义,从体育史的角度对庄子作出科学评价,是古代体育史研究的课题之一。近年来出现了一些论述庄子养生思想的文章,从体育的角度对庄子作了肯定的评价。如郑振坤同志认为“庄子讲养生、治身有其治国安邦的目的。”“庄子讲体育,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个人健康,全生、保身、养亲、尽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笔者1963年4月为参加学院第二次科学讨论会而写的一篇旧作,当时作为“内部文件”在校内印发。现借学报一席之地加以发表,一则用以纪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生100周年,因本文是为考察毛泽东同志《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所提到的老子、庄子两个历史人物而写的;二则学报正在开展“庄子养生思想”的讨论,本文虽无甚深度,但也持有自己的观点,可凑一孔之见;同时,本文还涉及老子和杨朱有关养生的论述,对探讨庄子的养生思想也许不无裨益;本文这次发表,除删去“老、庄的身世”部分外,其余均依旧。有未是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作为道家核心人物的庄子,有一种强烈的免害保身的重生意识,提倡全生尽年,重视养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养之生道.探讨庄子养生之道,继承其中科学合理的成份,对促进我国养生文化的发展必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境界《,齐物论》是实现逍遥游的方法的话,那么《养生主》就是生命个体在现实中如何达到齐万物和齐生死的途径。在《庄子·养生主》中,作者对于生的把握主要在于虚心以游世,对死的态度则是顺应自然,坦然面对,正所谓生是时机死是顺化,全真保性自由自在地享受生命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庄子认为只有以通达的精神超越现实世界,才能获得无限的自由和心灵的宁静。"道"是庄子超越哲学的核心,"心斋"与"坐忘"是达到超越的理想手段,"逍遥游"是生命自由的最佳境界,"万物齐一"是追求生命自由的必然世界观,《庄子》追求生命自由精神境界的思维方式对于我们现代人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旷文楠老师在我院学报1982年2期上发表了《庄子养生思想辨》一文(下简称《辨》文),认为庄子否定形体,歌颂死亡,追求精神永存,“庄子养生思想是清静无为的人生哲学”,从根本上否定了庄子养生思想。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与旷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8.
庄子美学是生命美学,它以生命为逻辑起点构建起"道"的美学体系.它追求生命的自由,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以天合天",通过"心斋"、"坐忘"与物同化;追求"大美",追求绝对自由的美,达到一种至高的审美人生境界.庄子美学对后世影响深远,现当代的生命美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庄子美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庄子的“无用”思想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提出的一种乱世自保的方法,它不仅是庄子对生命抱以极大关怀的表现,而且也是庄子对黑暗世界的无言反抗,它有其特定内涵和意义,并且不同于传统隐者的避世思想。  相似文献   

10.
生死观是贯穿古今中外哲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也是庄子思想和海子诗歌的重要内容。从表面上看,庄子和海子二人毫无联系,但实际二者多有融通之处。庄子和海子都强调对精神世界的塑造,重视生存的意义。不同的是,庄子侧重于"死生一体",而海子则更推崇"向死而生"。  相似文献   

11.
本文意在探讨庄子的生命美学。文中首先探讨作为生命的本体"道",指出"道"的性质,"道"产生生命的过程和道主宰万物的"任物自然"方式。接着探讨"体道"人生的实质——精神自由,指出精神的自由实为"无所待"的"游",并进一步阐述达到精神自由的途径。最后探讨庄子对于生死的看法,指出达到"外生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庄子》是先秦文化的杰出代表,其中蕴含的思想纷繁深刻,在中国文学艺术殿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史前年代,我国不同地区、民族间的融合交流就开始了翻译的存在和发展,翻译理论也逐渐产生。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各家对翻译的涉及对我国翻译史的发展也有重大贡献。在重析《庄子》文本的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其与中国翻译理论思想间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本文将对《庄子》的文学思想与翻译思想间的关系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生命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 ,生命观在庄子的哲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庄子生命观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时间双重性的认识 ,以气统一生死和死生苦乐之辨。正是这些独特的认识使庄子坦然面对死亡 ,,从而为其哲学增添了超脱飘逸的色彩。  相似文献   

14.
评论台湾漫画家蔡志忠的《庄子说——自然的箫声》一书,认为其用漫画形式改编《庄子》,是精神自由的想象表现、人生哲学的形象展示、精神修养方法的现代转化阐释和社会批判思想的寓言表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美学以自然为美,这种审美意识形态深深地积淀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中,铸造了独具一格的自然审美观。究起根源,源于庄子的自然主义。本文从庄子所推崇的山川美、天性美、无限美,探究其传统美学精神与庄子所提倡的自然美学的渊源。  相似文献   

16.
庄子和柏拉图分别是中国古代和古希腊两位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他们的美学思想突出地反映了中西古代思想文化的特色,不仅在当时,而且其中某些观点,理论在当今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庄子、柏拉图美学思想共性观点之中,寻找其不同点,从而透视中西文化发展源流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逍遥"一词并非像郭、象二人解释的"自由自在"之意。《逍遥游》通篇讲无为、无用以处世。在生死观上,儒家的社会价值标准与个体生命的存在和发展相悖,庄子(道家)对个体生命则持有肯定的态度。在名利观上,立德、立功、立言是儒家的最大理想。在庄子看来,做名或利的奴隶的人根本无自由可言。在社会价值取向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庄子既不主张入世,也不主张出世,而是主张游世。在精神追求方面,儒家给人的印象是谨慎小心,软弱克制。庄子则是主张通过"逍遥游"的途径,进入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以上可以看出《逍遥游》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关于郭象与庄子的关系,大多数学者的意见都认为郭象是借《庄子》发挥自己的思想,与庄子本意相去甚远,是对庄子思想的背逆。认为郭象与庄子的思想不符合是有道理的,但止于此是不够的。郭象的思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我们不能否认他的思想是通过注庄的形式而加以表达以及其与庄子思想渊源很深的事实。郭象与庄子的区别乃是建立在郭象与庄子思想的联系的基础上的,二者有着逻辑统一性。  相似文献   

19.
庄子是先秦时期的唯心主义大家,学界对他的哲学思想研究较多,但很少注意他的政治思想。事实上,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庄子同样是不可忽视的。从《庄子》等典籍的研读来看,庄子主张统治者治世要使人恢复人之常性,实行无而治,使社会回到至善至美的自然中,恢复正常状态。虽然其治世方案是消极的甚而有些颓废,但从中也包含着一些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庄子“逍遥”观有三层含义:一是作为超然自得的绝对精神自由状态;二是作为顺应,利用一定现实条件的自由状态;三是作为“自足其性”的完全顺应客观条件的自由状态。它们同时代表了庄子人生观的三种境界。但在现实生活中,绝对自由的精神状态只是一种精神慰籍,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现实。为了实现这种自由之境,庄子这三种“逍遥”观必然会依次逆转实现,最后,庄子的真正人生观还是其“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完全顺应客观条件的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