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北京市市长陈希同、市委副书记徐惟诚和副市长孙孚凌,12月8日上午会见了北京日报财贸部主任蔡赴朝和《窗口行业见闻》主要作者、财贸部青年记者邹波、严力强。在会客室里,陈希同与记者们一一握手,笑着说:“大伙儿这段工作很辛苦啊。”徐惟诚说:“财贸报道在新闻改革上有突破,群众比较欢迎,领导比较满意,社会效果也很好。”  相似文献   

2.
有“放心编辑”之称的山西日报主任编辑刘金宝同志,最近在京被评为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 刘金宝从事新闻工作近30年,曾做过10年政法编辑,后任群工部副主任,主编《读者来信》专版。1991年至今任记者部主任,功夫下在出点子、搞策划上,下在精心采编稿件上。1995年——1996年,他协助总编辑精心策划、组织驻站记者,以小分队的形式抓全省重点系列报道和典型报道50个。比如,反  相似文献   

3.
中宣部关于《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六届政协二次会议新闻报道工作总结》中,在谈到各新闻单位的宣传特色的时候,有这样一段话:“例如北京日报,这次得到了一个采访名额后,这一个记者就采访了12篇报道,使北京日报关于会议的宣传大为增色。”总结里说的“这一个记者”,就是最近被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的北京日报政法部记者郑理。他在拚搏会议报道要搞出特色是比较困难的。象全  相似文献   

4.
陆诒(1911-1997),上海浦东人。1930年利用业余时间就读于顾执中先生在上海创办的民治新闻专科学校,1931年进入新闻报社任编辑。从当记者的第一天起,陆诒就成为一名出没于枪林弹雨的战地记者,在八年抗战中,他约有四年在战地奔波采访。他足不停步,手不辍笔,亲临现场采访,写下了无数记录历史的篇章。历任《新闻报》记者,《大公报》战地特派员,《新华日报》编委、采访主任。抗战胜利后任上海《联合晚报》采访主任。1937年11月8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简称“青记”)在上海山西路南京饭店成立,陆诒是发  相似文献   

5.
徐文良1976年1月入伍,1984年4月调解放军报社任记者,现为该报驻成都记者站站长、主任记者、上校军衔。徐文良任军报记者14年,一直工作在西北、西南边防;10次上云南、广西前线.在战场累计采访21个月,是军报在前线工作时间最长的记者;19次上西藏高原采访,跑遍全部边防一线连队;参加过拉萨戒严、云南边境大扫雷、西昌卫星发射和太平洋追踪卫星等重大军事新闻的采访。因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被军报评为“十佳先进工作者”。他的军事新闻作品连续两届获“全国现场短新闻”一等奖,获第五届“中国新闻奖”一…  相似文献   

6.
说起来我亦算个“老新闻”了。自打1968年开始,我干过县委宣传部新闻干事,任过大众日报社记者,又任滨州日报副总编辑。回味这几十年的新闻生涯,倍感深入采访之重要。工作在新闻战线上,有幸结识了不少同行前辈、教师。他们都告诫我,有劲用在采访上,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前辈、教师们讲的乃经验之谈。采访的基本任务是迅速地了解到典型的、有  相似文献   

7.
《新闻记者》2008,(5):48
李坚是新民晚报高级记者,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1982年进报社工作,历任新闻编辑部编辑、文化部副主任、主任和深度报道部记者。李坚长期从事文化新闻报道。美术和考古方面的新闻采访形成了独特的视角和风格。他实地采访并连续报道三星堆出土文物的情况,《神奇,但不要神化》纠正了陶片字符来自天外的种种错误报道,  相似文献   

8.
米博华,从事新闻工作25年。1978年至1989年任《中国青年报》编辑、记者、评论部副主任、主任。1989年调入民日报评论部,任要论组组长、评论部副主任、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获范长江新闻  相似文献   

9.
新闻事业常常被人们看作是杜会前进的“哨兵”,而北京日报则为自己的新闻报道也设了一个“岗哨”,安排了自己的“哨兵”这就是“新闻监测”制度。 通过下文的介绍,我们看到,北京日报的“新闻监测”至少在两个方面发挥着“哨兵”的作用:首先,它告诉报社的编辑记者其他媒体报道了什么,自己缺少什么;其次,它对报社的编辑记者形成无形的监督,让大家看到和兄弟媒体在报道中的差距,从而激发起迎头赶上的热情。于是,我们明白了为什么北京日报的新闻报道中鲜活的内容多。为此,我们特编发该文,详细介绍北京日报“新闻滥测”的内容,希望能为媒体同行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留下真情从头说王晖王晖,男,1961年生,中共党员,主任记者,现任江西日报总编室副主任。1982年大学毕业后即从事新闻工作。先后任江西日报记者、信息日报驻京记者、江西日报编辑。1993年任现职,同年被破格评为主任记者。从事新闻工作十五年来,他采编了大...  相似文献   

11.
《新闻采访论》是四川大学新近策划并推出的“新闻传播学书系”中的第一本,该书主编邱沛篁教授做过多年的编辑、记者工作,是四川大学新闻系的开创者之一,先后担任过四川大学新闻系主任和新闻学院院长,写过不少优秀的新闻和通讯,有着丰富的采访实践经验。自1981年四川大学新闻学专业开始招生以来,他一直讲授“新闻采访学”这门课程,并出版了多本新闻采访和写作方面的专著。其中,1989年出版的《新闻采访艺术》就是其以前教学和研究工作的理论总结。1989年以后,邱沛篁开始给硕士研究生上“新闻采访研究”课程,他也开始了…  相似文献   

12.
梁凯程,天津日报报业集团主管夜班工作编委,出版中心主任。从事新闻工作34年,从事夜班编辑工作22年。从普通记者到出版部要闻版编辑,从普通编辑到出版部副主任、主任、编委、出版中心主任。1999年《天津日报》提出“以图片带版面,以版面带新闻、以新闻带记者、以记者带队伍”的办报思路后,梁凯程参与、策划、推动了一系列新闻改革。他所领导的出版部是天津市“九五”立功先进集体。梁凯程被评为先进个人,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相似文献   

13.
《新闻实践》2009,(11):6-6
李丹,男,1956年3月出生,高级记者。1980年7月毕业于原杭州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同年进浙江日报工作,在农村部任记者、副主任;1991年2月-1992年10月任工交财贸部副主任;1992年10月-1997年5月任经济专刊部主任;1997年5月-1999年9月任浙江日报总编办主任、编委兼总编办主任;1999年9月-2002年5月,任浙汀日报党委委员、钱江晚报总编辑;  相似文献   

14.
《记者摇篮》2009,(11):16-18,15
栾俊学,1959年8月生。从1985年起从事新闻工作,1993年辽沈晚报创刊后一直做一线记者,采写了大量弘扬正气、鞭挞邪恶、社会反响强烈的新闻稿件。从1997年开始,栾俊学连续6年被评为"辽沈晚报名记者",被报社授予"明星记者"称号。这一殊荣是报社前无仅有的。2000年,他被评为“辽宁省十佳新闻记者”,2001年被评为辽宁省十佳青年记者。为此,辽宁电视台国际部还专门拍摄了专题片《记者栾俊学》,将其作为优秀记者的典型向海外宣传。1997年起,栾俊学在要闻部任社会新闻战线记者,继任首席记者、要闻部主任、特别记者调查部主任、编委等职务。他连续6年被评为辽宁日报“优秀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5.
《传媒》2012,(9):8
正8月17日,北京日报发布《北京市近期重要人事任免》,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严力强兼任北京日报社党组书记,原党组书记梅宁华改任副书记。严力强同志出生于1958年3月,江苏省靖江市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北京日报记者、副主任、副总编辑,首都经济信息报社社长、总编辑,北京日报文体新闻采编中心主任、北京日报副总编辑,党组副书记、副社长、总编辑,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  相似文献   

16.
《传媒》2012,(9):8-8
8月17日,北京日报发布《北京市近期重要人事任免》,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严力强兼任北京日报社党组书记,原党组书记梅宁华改任副书记。严力强同志出生于1958年3月,江苏省靖江市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北京日报记者、副主任、副总编辑,首都经济信息报社社长、总编辑,北京日报文体新闻采编中心主任、北京日报副总编辑,党组副书记、副社长、总编辑,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  相似文献   

17.
我的大学     
我的大学许衍刚许衍刚,男,42岁,中共党员,主任编辑。在大众日报工作22年,先后当过记者、编辑、工商部副主任、机动记者组副组长,现任总编助理、总编室主任。他采写、编辑的作品十几次获省以上新闻奖,近几年参与策划、采写的重大报道有多篇获山东省“精品工程”...  相似文献   

18.
《临沂日报》社副刊部主任、主任编辑侯振岩,5年如一日,热心为驻军培训报道骨干,官兵亲切地称他是“军营育才编辑”。现已52岁的高级编辑侯振岩,从事新闻工作已有30个年头,先后发表论文、新闻、文学作品500余篇,30多篇新闻作品在国家级、省地级获奖,在当地新闻界有一定影响。1992年夏天,他到沂蒙山区的某部采访时,了解到部队报道人才比较缺乏,便主动与部队领导协商:利用星期天、节假日等业余时间,为驻军部队官兵培训报道骨干。5年来,他风雪无阻,先后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在部队4个培训点义务为报道人员上课2000余课时。一份心…  相似文献   

19.
《新闻实践》2009,(8):26-26
何伟,男,祖籍浙江余姚,1962年生于青岛。高级记者。在京求学主修国际新闻专业;1984年毕业分配到人民日报,先后从事夜班编辑、时政记者、河北记者站采编部主任、宁波记者站站长,参加过许多重大新闻事件和重大报道战役的采访,著有40万字的新闻作品,多次获得人民日报和省部级以上新闻奖。出版《冷暖五里亭》、《宁波活力》等新闻与评述类著作。2007年任宁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2009年调任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  相似文献   

20.
写新闻要用事实说话,是在记者判断这一事件或人物可以作为新闻报道的前提下进行的。这就是说,记者对新闻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的采访,搜集了大量的、生动的事例和材料,但因新闻篇幅有限,以及主题的需要,许多事例和材料不能一一报道,这就要对事实进行推选。一般说,应注意推选如下五种新闻事实: (一)选取“以一当十”的典型事实。我国有句古话:“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孙子兵法以一当十”。这两句话用来衡量记者的采访与写作是很恰当的。记者采访时,应有“韩信点兵”的态度,采访的材料越多越好,目的是写新闻报道时有挑选的余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