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认为海岩给中国当代文学的女性形象画廊中增添了一部部重要的作品.文章从其塑造女性角色的三种方法作了阐释.  相似文献   

2.
<简·爱>这部具有经久性魅力的作品,追寻其原型,属于"灰姑娘"系列或"灰姑娘"童话的变体.将二者相对照可以发现它们在人物形象、情节结构、情景设置上都有相似之处,因此<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对灰姑娘原型的巧妙运用.然而女作家并非简单的模仿和继承,而是对"灰姑娘"的原型意义进行了增殖和扩充一一对传统文学中的叙述模式、女性角色定位及两性关系描写的突破,对女性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海岩创作的一系列电视小说凭借现代情节的精心构造,理念化的人物塑造以及当代审美文化的暗相契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但是从2005年前后开始,海岩的电视小说和影视剧开始从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低迷迂回的状态,海岩的热潮已经逐渐呈现"冷却"的状态,论文将从海岩电视小说的创作表层和大众文化的深层面以及外部影响因素全面解析海岩电视小说逐渐"冷却"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海岩对传统的女性形象做了突破.他所塑造的女性的爱情观和事业观不再拘泥于世俗传统的风格.<永不瞑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这三部小说中的女性,既伟大,又平凡,既具有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感,也不失爱恨情仇的凡夫平常心.这一切使我们看到了女性自身自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5.
李大华 《阅读与鉴赏》2010,(1):40-40,32
从20世纪80年代《便衣警察》的问世和轰动一时,到近期系列小说的畅销,海岩的作品传遍大江南北.并且不断地被改编为同名影视剧在全国热播.从而创造了小说艺术性和商业性兼收的神话。在这些作品中,海岩塑造了许多留给读者深刻印象的人物角色.尤其是其中的警察形象。更为读者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6.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远不会过时的主题。海岩倾心讴歌他心目中应该存在的爱情,不遗余力地为读者献出一个个理想传奇和爱情童话。海岩说,他最喜欢写也最擅长写的是女性。海岩又说,他最喜欢写那些美好的人和事物。于是,我们在海岩的笔下看到了一系列从容貌到内涵都几近完美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7.
海岩小说体现了对真善美价值取向的推崇与追求,在作品中,他塑造了一系列美好的女性形象,赞美了纯真的爱情,歌颂了崇高的英雄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简·奥斯丁笔下的女主人公诸如<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曼斯菲尔德花园>中的范尼等人物的性格特点,认为简·奥斯丁是个具有浓厚"灰姑娘"情结的作家.奥斯丁善用灰姑娘故事来处理人物的婚姻爱情,旨在提高19世纪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也是奥斯丁强烈的道德观与教育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海岩小说主题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岩小说体现了对真善美价值取向的推崇与追求 ,在作品中 ,他塑造了一系列美好的女性形象 ,赞美了纯真的爱情 ,歌颂了崇高的英雄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0.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在其作品《曼斯菲尔德庄园》中讲述了一个通俗意义上的"麻雀变凤凰"的故事,读者和评论家对其中的女主人公范妮的形象见解不一,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她平凡不够出彩,有的则认为她消极被动。对这样的观点,笔者剖析了以下三个方面:范妮的抗争、范妮的房间和范妮的归家之旅,以此论证范妮不是通常意义下的灰姑娘,而是有自己独立见解和思想的另类灰姑娘。  相似文献   

11.
在进入世纪转型时期,海岩完全进入到“电视人”和“商人”双重角色下的特殊写作状态.这个过程让海岩名利双收,但也逐渐走入了一种无法自拔的漩涡.本文通过对海岩身份定位和创作实绩的分析论述,探寻了其与众不同的文学追求,进而肯定了其商业写作成功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2.
尼·莫里森的小说<爱>中的几住黑人女性在思想上都未摆脱对男性的依赖,们渴望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解放,而却又把希望寄托在了成功的黑人男性身上.这种思想与西方文学理论中经常提及的"灰姑娘情结"有某种程度的暗合.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析<爱>中的"灰姑娘情结".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作家海岩创作了大量受读者喜爱的文学作品,而被改编成影视作品使其再度风靡.本文从海岩的创作心理与读者的接受出发,来谈读者关心的主题--理想化的爱情,如何在现实中被描摹.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当代小说创作中,海岩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他的多数作品都能成为畅销之作,在当代阅读群中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引发了不少研究者的兴趣与关注.究其原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悬念跌宕的故事情节以及作者悲天悯人的创作情怀是他的小说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海岩的小说多以某一案件的侦破过程为主线,其中又纠缠着男女主人公的爱恨情仇,其作品大多是悲剧性的结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和共鸣,从而引起读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笔者认为造成海岩作品中人物悲剧的原因有社会、性格、过失行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海岩的作品制造了一系列“现代都市的传奇神话”,并成为一种流行时尚。这些作品满足了大众浅层次的审美需求和心理需要,但作品本身“深层意义的虚无”却是它的致命缺陷。从文化发展角度来看,海岩以其作品实现了大众文化与主导文化的交融,这对于多元文化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海岩是新时期女性意识十分自觉的男性作家之一。他以爱情作为小说叙事的基础,对女性形象及其意义承载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挖掘;他站在女性价值的立场,对女性致力于自我生命意识的追求给予充分的认同与肯定。在女性叙事视角中,他探讨了女性的悲剧生成;在后现代女性主义意识形态理念的影响下,他对传统的女性文化作了新的演绎。他的小说以男性作家别样的女性想象与深挚的女性关怀而显示出特色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海岩的小说注重写人和擅长说故事.写人时,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脸谱化倾舷性;叙述故事时,他又善于攫取热门题材,往往有两条以上的叙事线索,每条线索齐头并进,推动故事的展开.同时海岩小说的叙述语言自然酣畅,既体现了海岩高超的文字功底,又符合市民阶层对文学作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按照原型批评的观点来看艾丽丝·沃克的<紫色>,我们就会发现沃克在这部作品中为我们讲述的只不过是一个关于灰姑娘的故事,在整部作品中贯穿的是受难与拯救的主题.但是艾丽丝·沃克并不是一名普通的作家,她不仅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文坛最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同时她还是妇女主义的创始人,因而沃克的"灰姑娘"又具有了别样的色彩,体现出许多不同于传统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9.
海岩小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的爱情观以及对情爱与性以及人的生存的深沉思考和探究。海岩的小说极具故事性,其中真正动人的是故事的情爱内涵。同时海岩小说的故事充满了悲情。悲剧具有审美快感、悲剧冲突使得故事情节狂澜迭起,这也是他的小说为广大读者广泛接受、走俏市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灰姑娘”型故事历来被人们所喜爱,在西方影视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灰姑娘题材的电影。随着西方的三次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不同时期影视中“灰姑娘”的人物形象在不断地发生嬗变,她们从父权制下的屈从谦卑转变为女性意识觉醒时的思想自由、抗拒偏见,再到女性意识发展时期的自食其力、自尊自爱,最后发展成为现代的独立平等、颠覆传统的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