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竹霞 《学语文》2008,(5):25-25
阅读能力作为从作品中提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心智技能。被尊为。学习之母,教育之本’,向来居于语文四大能力(听、说、读、写)之首。“读”是“写”的基础,“读”、“写”带动“听”、“说”。因此阅读是语文之根,阅读是学习之母。阅读是教育之本。良好的阅读方法的培养和运用是提高阅读技能以及写作技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跨界”阅读就是以跨界为核心,引导学生在阅读、搜集、整理和提炼信息的过程中发展多项阅读能力。跨时空之界,让阅读由“室内”跨向“室外”,由线下跨向线上。跨学科之界,让主题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由语文这一单一学科走向与他类学科的融合。跨身份之界,让阅读由“学生自读”跨向“师生共读”“亲子悦读”。  相似文献   

3.
李静璇 《贵州教育》2022,(10):42-43
<正>人们普遍认为语文学习要“读”占鳌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提升语文综合能力的根本途径。可是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学生的阅读还存在着少、慢、差、费(即阅读的量少、阅读速度慢、阅读效果差、时间浪费)等不理想的状况,“读而不选”“读而不博”“读而不记”“读而不思”的现象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是最早提出“读整本的书”教学理念并将之付诸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教育家。20世纪20年代,叶圣陶在编定初级中学国语“课程标准”时就提出了“读整部的名著”的教学理念。进入20世纪40年代,他将语文阅读教学理论进一步明确为“读整本的书”,并从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实践出发,探索了语文阅读课程的改订、阅读教材的编撰、阅读方法和意义等。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读”乃学习语文之根本大法。《语文课程标准》非常强调“读”。“读”要有选择提倡自由阅读,提倡阅读经典,正确对待读图;“读”讲方略进行眼球操练,短文速读计时训练,实用性速读综合训练。  相似文献   

6.
从中学生未来的发展考虑,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阅读观、阅读意志、阅读情趣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日本就根注重这些。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和我国传统的阅读观基本相同,把阅读归结为“赋、诵、读”。战后,情况大变。西尾提出了“通读”、“精读”、“达读”的“三读法”。他认为“读”是“解释”的准备,“读”是“解释”的基础,不建立在“读”基础上的“解释”,不能成其为“解释”。六十年代,儿童语言研  相似文献   

7.
谈丽琴 《成才之路》2009,(32):30-31
语文教学无外乎:听,说,读,写。可以说读在其中起的作用非常重要。但究竟什么是阅读?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些关键性的问题,许多人还存在着模糊的认识。以至于阅读教学在现今的中小学课堂中难以真正发挥很好的作用。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先阅后读,或边阅边读,即通过视觉神经把符号输入大脑。而产生的一种信息内化的过程。这个读可以是无声之读。也可以是有声之读。从人的内部层面来说,阅读是一种满足于人的心理过程。而现在我们有些人对于阅读的理解,单看一个“阅”字,认为只要看了文字材料便是阅读。  相似文献   

8.
有人把阅读称作“学习之母”、“智慧之源”,所以,各门学科的学法研究应有一个共同的课题:如何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从历史学科来看,不少学生的读书是死记硬背,即读一句,记一句,记一句,读一句,返来复去读了好多遍,还是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阅读,要把语文阅读教学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使之色彩纷呈。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自由自在地阅读,是很有效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让学生享受自由自在地阅读,我试着做以下几点尝试:一、“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二、“多元”——学生体验阅读的丰富性;三、“真切”——学生领悟阅读的情感性;四、“受益”——学生达到阅读的目的性。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真切享受到阅读的“自由自在”,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相似文献   

10.
一、讲读教学的目的“讲”与“读”的关系,实为教与学的辩证统一。“讲”要创造“读”的恰切情境,激发“读”的心志与情趣,帮助“读”定向与深化。而“讲”最终是“为了不讲”,通过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达到“读”有所得之目的。以上是本课讲读设计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愈来愈显得重要,“读风”盛行起来,有“读”占鳌头之势。新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的阅读量、阅读目标、阅读策略都作了具体的要求,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得到营养”“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  相似文献   

12.
陈雪玲 《新教师》2021,(3):69-70
“和大人一起读”是统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的新栏目。通过调研笔者发现,对这个栏目,教师和家长都存在一些误区。只有解决误区,明确教师在阅读活动中的作用,才能用好“和大人一起读”,从而落实“共读”“悦读”“全民读”的阅读目标。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应当如何阅读,这是一个始终在受到追问的主题。尤其在当下的语文教育境况和文化境况中,学生的阅读状况成为了不得不正视的问题。笔者以为,对于学生的阅读,并非是“读不读”的问题。事实上,学生是目前最广泛的阅读群体,相对大量缺乏阅读的白领阶层而言,学生始终在保持着自己的阅读习惯。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怎么读”和“读什么”。  相似文献   

14.
阅读,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中有“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之义;《新华字典》解释为阅有看、察看之义,读有依照文字念出声音之义。据此看,“阅”和“读”是看与念,并领会其内容的意思。《中国大百科全书》作了这样的权威解释:“阅读是从写的或印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  相似文献   

15.
一、“带着问题读”是阅读教学的途径 ,其作用不可忽视。“带着问题读”旨在“授之以渔” ,避免学生阅读的盲目性 ,增强阅读的针对性。比如 ,教师根据文体特点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依照不同体裁文章的特性去分析和理解内容 ,可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阅读教学须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躐等势必欲不达。“带着问题读”是减少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两个重要环节 ,但并不是就舍弃了这两个环节 ,而是先训练学生“把握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一种策略 ,是阅读教学的分层指导 ,分步实施。二、“带着问题读”是阅…  相似文献   

16.
读后续写是很多同学的心头之痛,主要原因是不知如何“读”,或重点读什么。笔者认为,如果没有充分的“读”,“写”就无从谈起。现以最近一次月考的读后续写为例,谈谈“读”的技巧。一、原题呈现阅读下面材料,根据其内容和所给段落开头语续写两段,使之构成一篇完整的短文。  相似文献   

17.
杜凤飞 《教师》2010,(36):96-96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这黾,我们把有创意的阅读,简称为“创读”。“创读”与“实读”是阅读的两种方式。“实读”,即实实在在地读,努力读出文本的本来意思,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这是一种“再现式”的阅读。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育的实践层面,存在的问题是“阅读本位”、“以读带写”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泛滥。“重读”,这本是对儒家教育思想的承传。儒家教育注重人文教育,注重思想和学问的“立本”,倡导的是遵从道统和对古代文化的吸收,所以,阅读经典以明道悟理、修身养性为要。然而,在急功近利的“应世”、“应试”思想倾向的制约下,这种“阅读本位”的教学,所读皆是为了考试,为了分数,实际上已跟科举教育别无二致。现代语文教育的“阅读本位”教育,已经失去了儒家教育传统倡导人文教育的应有之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到特定时代和环境的影响。重读轻写,极大…  相似文献   

19.
阅读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学生阅读能力不足,导致他们存在不愿阅读的普遍心理,整本书阅读的活动也因此容易流于形式。为切实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要求落实到位,教师可在教学实践中以确定阅读规划为抓手,通过立项定标、小组合作、教师把控、成果展现等“可见化”方式,引导学生读通、读透、读活文本,确保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进程和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红岩》为例,分享推进整本书阅读的具体做法: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乐读,产生“读下去”的心理期待;设计活动式的学习任务,明之以法,导之以行,让学生会读,真正潜心“读进去”,发现整本书的奥秘;阶段性交流与展示阅读成果,促使学生能主动“读开去”,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