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洁 《现代教学》2013,(10):67-68
多年来,我校以"创造适合孩子快乐学习的数字生活"为办学理念,并将办学目标确立为建设以构建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为核心,以基于网络的社会、家庭、学校协作办学为手段的数字化校园。我校致力于数字化学习建设,为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供了推力。我校还充分利用高校、中央电教馆、教科院等多渠道人力资源,为数字化学习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上海教育》2011,(15):69-69
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以创造适合孩子快乐学习的数字生活为办学理念,以构建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为核心,基于网络的社会、家庭、学校协作办学为手段的数字化校园为办学目标,致力于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以幼小衔接为载体,重点完善教师教学规范和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3.
打造数字化教学“金课”是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中高职“教学革命”的关键。高职数字化教学“金课”建设应基于服务学生学习理念,体现高职教育属性和教学规律,围绕数字化时代“三教”改革,以促进课程教学全程留迹及教与学精细化管理服务、推动课程考核与成绩评价机制创新、提升评教评学的数字化水平为价值追求,通过高起点实施教学数字化顶层设计、高标准优化智能化教学环境、高水平建设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高质量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高水平打造个性化在线课程、高精度开展教学质量诊断与监控,落实数字化教学“金课”建设,实现教师教学成就感与学生学习获得感双提升以及学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双促进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学习是“互联网+教育”的新形式。创新教育组织形态,以学习者为中心支持个性化学习,提升学习效果,是江苏省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打造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共同体,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江苏学习在线”平台进一步智能化升级,依托平台培育网上学习社区。通过对江苏省社区教育智能化学习平台建设现状的分析,设想社区教育智能学习平台支持服务体系的设计架构,得出课程智能推送、智能学习场景下的社区教育师资配备、智能学习系统下的学习效果评价等是几个需要着重考虑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世纪,陈经纶中学为了“让学生在校园中学得更自主、更幸福、更有兴趣、更有提升和发展的空间”,经学校教代会通过,提出了加快实现“办学个性化、施教科学化、校园数字化、规模集团化、学习国际化”的办学目标和任务。其中,数字化校园建设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因为它不仅可以为“办学个性化和施教科学化”创设可行的新条件,而且可以为“规模集团化和学习国际化”搭建发展的新平台。由此,我们将“数字经纶”列为学校教育改革创新系列中的引领性工作,并围绕着“丰富学习方式,拓展学习空间”这一主题逐步展开,使学校更全面践行了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6.
社区教育是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采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及其教育资源,建设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港”,是实现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以广播电视大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现代化的教育资源为依托,开展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港”建设,可以获得良好效益且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2000年6月,在美国教育技术首席执行总裁论坛,即ET-CEO论坛以“数字化学习的力量:整合数字化内容”为主题的第3次年会上,提出了“建立21世纪最佳教育环境的关键是通过课程将技术、连通性、内容和人力资源有机整合起来,这种整合的方式就是数字化学习。”首次将数字技术与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方式称为数字化学习,提出了数字化学习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老年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是老年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建设成为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举措。然而,当前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建设上存在老年学员自身学习障碍、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社会刻板印象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数字化课程的有效开展。上海老年教育通过聚焦数字化平台迭代升级,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培育数字化教学团队,推进“老年数字教育进社区”等举措,积累了数字化课程建设的经验和发展思路。基于上海经验,破解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建设难点,须深化课堂教学变革,形成数字化课程实施新机制;强化教师数字赋能,提升数字化教育教学水平;夯实数字化技术,更新在线课程评价管理系统;共建共享资源整合,保障数字化课程资源供给为建设路径,为老年人创造具有包容性、普惠性特征的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新图景。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对于推动老年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积极老龄化”发展思路为老年教育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借鉴。对国内外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做了简要回顾,分析了社区老年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类型及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社区老年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理论研究和实体资源建设现状,基于“5W”模式,进一步对社区老年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进行传播学分析考量,并给出了社区老年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传播学架构。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加思辨的方法来界定学习环境与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论述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意义、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认为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潜件是粘合剂,“人件”是核心,周边因素是保障,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万海鹏  余胜泉  王琦 《中国电化教育》2022,(10):102-109+117
推进以数字资源等为代表的新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然而当前预设固化的数字资源内容、一刀切的数字资源建设模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灵活化、异质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为此,该文提出了开展适应性在线课程构建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新思路,设计了适应性在线课程的信息模型,具体表现为具有进化性、社会性、情境性特征的学习内容,支持语义聚合与贯一化设计的学习活动,分层选择与透明开放的学习评价,形式可定制与过程可防伪的学习认证四个层面的核心特征。随后,从组织框架和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应用实践两个方面对适应性在线课程的建设和实施过程进行了深入阐述,以期为新形态优质数字化课程的建设者和实施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是创新社区教育载体,提升社区教育品质的重要举措,是社区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走向。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地方政府要有所作为,要将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当做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党的惠民政策、以数字化促进现代化、促进终身学习、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行动。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学习资源既是高校继续教育的核心资源,也是高校继续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传统的学习资源服务模式已难以满足学习者对个性化、多元化、高质量学习资源的需求。因此,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服务模式成为高校继续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时代背景、内涵和价值意蕴入手,阐述了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服务模式建设实践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孙一冰 《现代教学》2011,(7):123-123
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课程项目并不是指某个单一课程项目,而是指借助数字化技术支持的各类课程的建设。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课程建设的核心在于数字化学习环境中日常教学模式的构建。在实践中,我们总结了“前移后拓”的教学基本流程的重构,提炼了多种适合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5.
建设数字化学习社区是创新社区教育载体,深化社区教育内涵,提升社区教育品质的重要途径,是社区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宜兴市在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的过程中,以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为抓手,以健全的组织体系和管理体制为保障,以完善的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为后盾,对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学习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能够有效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与学习效果的提高,成为建立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因此,引入数字化学习技术,建设数字化学习社区已经成为我国现代社区教育改革创新的方向和潮流,必将对我国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是在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的社区教育中,学习者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支持服务过程和形式。它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推广价值。通过选取北京、天津、上海三地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作为个案,在网络平台、学习资源、管理运维、评价激励等方面对其建设路径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学习资源因其高度共享和开放,获取便利等优势,受到教育职能部门的重视和学习者的青睐;但它的一些缺陷因素又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通过SWOT分析,提出数字化学习资源要坚持“量力、人本、深入、开放”的建设思想,以推动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克东教授在接受《网络科技时代》记者吕敏采访时谈到:美国教育技术首席执行总裁论坛,也就是ETCEO论坛,在2000年6月召开的以“数字化学习的力量:整合数字化内容”为主题的第3次年会中,将数字技术与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的方式称为数字化学习,提出了数字化学习的观念。数字化学习具有三个要素。一是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也就是所谓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它经过数字化信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技术赋能促使受教育主体的成长环境、认知方式及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极大地便利了他们利用技术手段进行知识学习,却往往忽视了“人之为人”之本性的内在涵养及其应有的习得,而这必然会催生并促进数字化教育向着人性化方向的变革。事实上,与以往相比,数字化原住民已经表现出了“伴随技术成长”“善于多任务处理”“依赖图像学习交流”以及“喜欢即时满足和奖励”等四大特征。然而,从人性化的教育视角来看,这些特征极易造成“真我主体迷失”“深度学习缺位”“伦理角色错位”以及“情感满足匮乏”等困境。对此,我们需要以人性化教育理念为核心、以顺应数字化教育技术发展趋势为引领进行教育变革,其路径主要包括明晰现实主体身份以促进人机共生发展、完善深度学习机制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提升、复归师生伦理角色、打造数字教育情感文明等四个方面,以此构建数字化教育技术背景下的人性化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