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恨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小说大师,而事实上,新闻记者才是他的正业,他从事新闻工作长达30年,在整个报业生涯中,他的支撑点都落在报纸副刊上。目前,学界关于张恨水新闻思想的研究不多,本文着重探讨张恨水在编辑副刊的实践中形成的主要新闻思想,包括以小说反映社会新闻事实,予副刊以鲜明的新闻性;重视副刊的舆论监督作用;主张新闻自由等。  相似文献   

2.
写新闻的目的就是要传播一种信息,让人知道在什么时间以及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新闻的概念有多种表述方式,所揭示的内涵也不尽相同,但基本的特点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写事。二是要写清楚事。不写事的新闻恐怕没有,写不清楚事的新闻,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发誓不让人看,因为看了也不明白。如果在新闻写作中没有抓住这两点,恐怕算不上是好  相似文献   

3.
新闻与文学的张力——略论张恨水副刊连载小说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文化传播史上,张恨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人物。通常人们视其为通俗小说大家,而他把记者当作自己终生的职业,再三说自己首先是记者,其次才是写小说的。在26年的新闻职业生涯里,他的岗位遍及内外勤及经理部,也动用积蓄创办报纸,是个多面手。他毕生的小说创作与新闻工作如影随形。张恨水小说以报纸副刊为主要流传渠道。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但是十月革命的消息是怎么传到中国的,恐怕知道的人不多。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界,知道羊城晚报《街谈巷议》专栏主笔作者真实姓名许实的人恐怕不多,但知道其笔名微音的却不少。在广州,微音的大名几乎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6.
高静 《记者摇篮》2005,(6):59-59
从事新闻工作的人都知道,采写新闻都有个“由头”,而这个“由头”应该与新闻敏感密切相关。无论你写作水平多高。逻辑性多强,概括能力多出色,没有新闻敏感或新闻敏感缺失,都不会写出有特色、让人耳目一新的新闻来。新闻敏感是一种职业敏感,对从事新闻写作的人来说.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张恨水的小说,早已脍炙人口,张恨水是老报人也早为人知,他还善于绘画,知道的人却很少。张恨水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绘画,1931年,他在北平还创办了一所“北华美术专科学校”,他自任校长。当时,北平的一批知名画家,如齐白石、李苦禅、于非音等人都曾应邀到校讲过课。“北华美术专科学校”先后培养了,两百多名学生,其中包括解放后担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的著名美术家张仃。可惜这所学校于1936年日寇加紧侵华时被迫停办。  相似文献   

8.
李郁夏 《新闻世界》2004,(11):18-19
在当今.不知道扬子鳄的人可以说是不多了.但知道扬子鳄是怎样“问世”的人也就凤毛麟角。我出于学的是“森林保护”专业,走出校门后又在林业部门当了七年森保干部。在我从事林业工作的那几年,正是国家和各级林业部门开始重视野生动物保护的时期,我也就因份内工作,积累了不少资料,了解不少幕后新闻.竞成了扬子鳄得到保护、开发、利用和记录这项工作的见证人。当我干上记这一行15年后,还写出了让世人认识、了解扬子鳄的系列新闻。也可以这样说:这是我的新闻生涯中最得意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张京 《出版参考》2004,(11):26-30
陈铭德:日后被称为“刘备”的人,邓季惺:众英雄追随的女报人,张友鸾:清瀛幽默、风雅率真,张慧剑:“副刊圣手”,赵超构:天生老成的国际新闻评论家,张恨水:不谈风月论政事,  相似文献   

10.
蔡同利 《档案天地》2013,(11):40-42
提起王琴堂和直隶高粱酒,知道的人恐怕不多,不过,要说起1915年美国旧金山那场盛况空前的万国博览会,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在少数了。尤其“一罐茅台酒碎地,浓郁酒香引来众多围观者”的佳话,更是作为中国白酒推销史上一次最成功最经典的案例被代代传颂至今。  相似文献   

11.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但说起他在保山的活动,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相似文献   

12.
广大新闻工作者和读者盼望已久的1980年好新闻,终于在今年9月份评选出来了。当看到北京新闻学会关于1980年《好新闻》一书的征订单,得知要到12月中旬才能出版时,这不能不使人有点失望。去年的好新闻,要等上一年才能和读者见面,我们评选好新闻的进度太慢了,效率太低了! 新闻要快,这恐怕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常识。我们不是常常强调新闻的指导性吗?评选好新闻的目的也就在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把今后的新闻报道工作搞得更好。1980年的好新闻,  相似文献   

13.
李晓莹 《记者摇篮》2005,(12):44-44
刚从事新闻的研究时,看书和听前辈教诲,我知道我们国家的新闻是党的喉舌。是宣传党的大政方针政策的工具。从事新闻工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坚定不移地与中央保持一致,为党而宣传、为国家而工作。也许是由于新闻的这些要素约束,我们国家从事新闻工作的很多人自觉不自觉的都会忘记新闻的中性原则,片面地、主观地将新闻报道成政文、论文等。  相似文献   

14.
艾丰在与笔者的一次谈话中提到:“我的影响,靠报纸打的知名度恐怕不多,占多大比例我算不出来,但我的知名度是包括许多其他成因的,比如我出的书,可能学生们看了我的《新闻采访方法论》,就知道我了。”其实,不仅是学生,对于社会上的许多人(包含人数众多的通讯员大军)来说,...  相似文献   

15.
艾丰在与笔者的一次谈话中提到:“我的影响,靠报纸打的知名度恐怕不多,占多大比例我算不出来,但我的知名度是包括许多其他成因的,比如我出的书,可能学生们看了我的《新闻采访方法论》,就知道我了。”其实,不仅是学生,对于社会上的许多人(包含人数众多的通讯员大军)来说,...  相似文献   

16.
说起黄道婆,许多人都知道,但要细问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是怎么成为古代杰出的纺织技术革新家的?恐怕多半人都答不上来——因为相关的文字记载太少。2008年3月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庄黎黎和陈端鸿  相似文献   

17.
碧萝湖公园     
上海曾经有个碧萝湖公园,今天知道的人恐怕不多了。其实它就是现在的长风公园。长风公园始建于一九五八年,就在华东师大旁边,当时的华东师大师生,大都曾参加过建园的劳动。我当时还不到四十岁,也曾与同事们一起抬过土。  相似文献   

18.
北京日报办了“电脑新闻”,十里长街多了一张“活动报纸”,引起人们的兴趣。我没机会去北京,不知其详;但上海街头电脑广告是有的,想来“活动”方式差不多。又想起解放以前,上海也有过“活动新闻”,就在今天的人民公园旁边、黄浦区少年宫大楼的屋頂。但当时没有电脑显示,只是用一排排电灯泡的忽明忽暗来映出字幕。无论如何,“活动报纸”是同上海人“久违”了。根据报上的记载,我可以设想“电脑新闻”的优点。屏幕上一分钟换一个画面,就是说,新闻必须简短扼要。长篇大论行不行?恐怕不行。陈词滥调多不多?恐怕不多。这就很象有些报纸的“一句话新闻”或者“标题新闻”,又象电台中的“简明新闻”,要言不烦,废话无容身之地。仔细想想,一句话两句话的新闻,原是新闻之“正宗”,后来发展了,才有消息、特写、通讯、“硬”新闻、“软”新闻等等花样。花样多是好事,可以使人们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满足人  相似文献   

19.
张恨水先生系安徽省潜山县岭头乡人,他是一位誉满中外的高产作家,又是主编报纸副刊的高手。他自1919年步入新闻界,在长达30年的新闻生涯中,先后主编过《皖江日报》副刊、《世界晚报》副刊、《世界日报》副刊以及北平《新民报》副刊等。张恨水主编报纸副刊有以下特色:  相似文献   

20.
袁运甫擅长水粉画,对此现在知道的人恐怕不多。但细心的人会发现《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水粉》的主编和导言的撰稿者是袁运甫,依此可见他在中国水粉画界的地位不同一般。是的,1961年他给天津美术出版社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