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兰台快递     
为纪念明年抗战爆发70周年,中共重庆市委明确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档案局(馆)承办“重庆大轰炸档案文献资料”的编辑出版工作,首要任务是查阅收集“重庆大轰炸”造成损失情况的档案资料,并公开出版《日机轰炸重庆损失概况》一书。重庆市档案局□曾向前作为2006年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展览项目之一的《清代杭州?宫廷档案展览》于5月16日上午在杭州市档案局(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杭州市档案局(馆)联合主办。浙江省档案局□周峰林深圳市日前出台的《深圳市建筑市场主体不良行为记录公示与处理办法(试行)》及记分标准,将建…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以1939年“五三”、“五四”敌机轰炸重庆对各报的损害最大。当时《新华日报》编辑部和营业部都在重庆下半城的苍坪街,印刷厂设在另一个地方,经过两天轰炸之后,我们当然也受到损失。但其他各报如《大公报》、《新蜀报》、《国民公报》等比我们损失更大,市区内生产陷于停顿,各报出版发行都发生困难,国民党当局下令各报停止单独出版,共同办一联合版。《新华日报》社长潘梓年同志当即向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叶楚伧提出,各报联合版必须有明确的限定时间,否则我们不能参加。叶楚伧答应以一月为限。《新华日报》遂于5月6日起参加了《新蜀  相似文献   

3.
从1938年2月18日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陆海军航空部队遵照日本天皇和最高本部指令,联合对重庆展开"航空进攻作战",为期5年半,史称"重庆大轰炸”。这在世界战争史上,是第一次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国家战事性质的战略轰炸,是第一次依靠空军实施战略和政略轰炸,是第一次取消了前线与后方、交战人员与和平居民界线的“无区别轰炸”。  相似文献   

4.
《重庆档案》2005,(3):F0002-F0002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抗战时期的首都重庆,曾沦为“广岛之前的广岛”,受到日军无差别轰炸长达3年之久,仅“五.三、五.四空袭”的死难者即达4091人.这在当时堪称空中大屠杀史上的里程碑。现选刊几张当时的照片,以此纪念.  相似文献   

5.
海南日报的“轰炸式”报道黄平“轰炸式报道”,在我国新闻学辞典中或许尚未出现,但在海南等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经济宣传中已经有它的影子,只不过是“养在深闺无人识”而已。“轰炸式报道”,就是运用“轰炸原理”,在一个时期内,以某一事件或某一事物为宣传线索,...  相似文献   

6.
受抗战时期政治环境及舆论导向的影响,日本媒体对重庆大轰炸的报道中,不是夸大日军所谓"战果",就是夸大中国损失。今天看来,其中有些报道和记录恰是日军侵略中国、轰炸重庆的"自白书"。认真梳理相关报道资料,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龚克  刘言 《四川档案》2005,(3):22-24
1931年“9·18”事变爆发以后,日本空军6架88式轻型轰炸机,携带75颗25公斤的炸弹轰炸锦州,从而揭开了日本帝国主义利用飞机轰炸我国重要城市的历史。此后,日军又对南京、上海、广州、武汉、兰州、昆明、重庆、成都等城市进行了残酷的轰炸。力量薄弱的中国空军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一系列的还击,如1937年上海的8·14空战,1938年武汉的2·18、4·29、5·31空战以及1939-1940年的重庆大空战等,都给予日空军沉重打击。但是由于敌我空中实力悬殊,我方无法争得制空权,特别是重庆“9·13壁山空战”失利后,我空军为减少无谓的牺牲,保存有限的实力,决定…  相似文献   

8.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由南京迁往重庆后,重庆及长江沿线城市成为日机轰炸的重点。日寇利用其空中优势,从武汉宜昌出动飞机对重庆地区进行狂轰滥炸。1939年至1942年,日机多次轰炸丰都城,丰都人民死伤无数,财产损失惨重,给丰者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相似文献   

9.
误炸六千人     
《今传媒》1997,(11)
误炸六千人文/辛民在战场上,有时因一字之差而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和估量的。1944年11月27日,日军进抵距贵州边境约二三十公里的六甲地区。这天,美军第14航空队奉命出动B-29轰炸机前去轰炸六甲地区的日军。可是,机场指挥处却把“六甲”错译为“六寨”...  相似文献   

10.
“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被迫宣布抗战,国民党中央及政府各行政机关开始向四川重庆迁移,沿海、沿江地区的工厂、高校大批内迁到四川的重庆、成都等城市,四川逐渐变为中国抗战大后方的经济、文化、商业中心。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调整侵华的作战方针,停止对中国各地的大规模军事进攻,转而对我国内地许多大、中城市进行空中轰炸,四川成为日机的轰炸重点。1938年2月19日,日机首次空袭重庆,揭开了日机轰炸四川的序幕。笔者根据四川省档案馆馆藏四川省秘书处、省民政厅、省社会处、省卫生处、省防空司令部、省动员委员会等民…  相似文献   

11.
为了达到"以炸迫降"、"以炸迫和"的战略目的,日军对"陪都"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的大轰炸。本文对此间日军轰炸重庆的所属部队和武器装备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黎时 《航空档案》2005,(9):93-96
90年前 1915年9月8日 德国出动L13号齐伯林飞艇轰炸英国首都伦敦市中心,造成32人死亡、上百人受伤,损失超过50万英镑。轰炸目标包括铁路车站、海军部大楼和英国银行,仅利物浦街车站受损,轨道和车辆被炸中。  相似文献   

13.
雨丝 《航空档案》2004,(1):4-10
在二战期间,盟军轰炸法西斯的轰炸机较多,但主要型号是美国B-17、B-24和B-29等。其中,B-17是欧洲战区空中轰炸法西斯最有威力的远程重型轰炸机。在亚太战区,B-17也是极为有名的“轰炸之王”。几十年来,该型机一直是航空迷难以忘怀的王牌轰炸机。  相似文献   

14.
1938年,日本侵略军先后占领中国广州、武汉等城市,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此时,日军凭借空中优势,掌握了制空权,对重庆、成都、兰州、贵阳、桂林等大后方开展大轰炸。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作为当时的“川东门户”,在长达5年半的大轰炸中损失惨重。据重庆市万州区档案馆史料记载,1939年1月-1944年,日军共出动飞机679架次对万县实施轰炸,共造成1343人死亡,6778间房屋被毁。  相似文献   

15.
1938年2月18日至1943年8月23日,侵华日军对中国抗战时期的首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之久的战略轰炸。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期间,日军总共对重庆实施轰炸超过200次,出动飞机9000多架次,投弹1.15万枚以上。重庆有超过1万人死于轰炸,1万多幢房屋被毁,市区大部份地区惨遭破坏。日军的暴行给重庆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与此同时,国民政府的腐败,特别是防空部队的腐败,  相似文献   

16.
周日新 《航空档案》2005,(10):F0021
2000年6月,笔者在采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飞豹”总设计师陈一坚时,询问他是怎样走上航空道路时,他说了他对航空、飞机的“认识”,是从“挨轰炸”开始的。  相似文献   

17.
刘震 《航空档案》2006,(1):77-81
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开始。侵朝美军为了加强谈判地位寄希望于空中优势。企图发挥空中力量,窒息中朝军队的运输补给,以阻止中朝军队再次发动决定性的地面进攻。8月中旬,美国空军开始了“绞杀战”行动,集中轰炸宣川至肃川之间、熙川至顺川之间的铁路干线和桥梁,重点反复轰炸新安州、西浦,顺川之间的“三角地区”。我志愿军空军于9月开始从实战锻炼进入为掩护我铁路运输线而进行反“绞杀战”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正>1940年的中国和世界,发生了什么?抗战进入胶着状态。这一年的5月2日,枣宜会战开打,日军获胜。八天后,德军在荷兰海岸对马奇诺防线展开全面进攻。又过了两天,日军发动一零一号作战计划,由陆、海军同时对中国的战时陪都重庆展开大规模轰炸,8月19日这天的轰炸尤其惨烈,两千多户重庆民居顿成废墟。  相似文献   

19.
敬业 《四川档案》2005,(3):9-11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向占据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强大攻击。第二天(10日)下午7时许,日本投降的消息,经过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处证实后,传到重庆市面,顿时,整个重庆沸腾了,长时期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蹂躏、轰炸之苦的重庆各界各阶层人民,纷纷拥向街头,以种种方式宣泄、张扬着他们压抑已久的苦闷和心绪,彻夜狂欢,拉开了重庆人民欢庆抗战胜利的序幕。  相似文献   

20.
汪精卫逃往河内1938年7月,日本决定撇开蒋介石,诱降汪精卫,日汪勾结越来越密切。10月,汪精卫发表谈话,准备接受日本提出的议和条件。11月中旬,双方代表在上海“重光堂”签订密约,并拟定汪精卫从重庆出逃。12月19日,汪精卫率陈壁君、曾仲鸣、周佛海、陶希圣等10余人乘飞机逃离昆明,飞抵越南河内。日本政府得知汪精卫出逃后,提出了所谓的“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原则。12月29日,汪精卫在香港发表臭名昭著的“艳电”,希望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与日和谈。翌日,汪精卫建议日本对重庆施以致命的轰炸。蒋介石下令追杀汪精卫1939年元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