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巴赫,巴洛克时期著名作曲家。他擅长使用复调来诠释作品,创作了大量的高品质乐曲。《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巴赫所创作的众多管弦乐作品中最为著名的,其中一共包含六首作品。每一首作品的配器都不同,极其灵活。这部作品完美的展现了巴赫高超的写作技巧,具有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勃兰登堡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作品分析等方面的论述,来探究其自身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巴赫被誉为"西方音乐之父",出生于音乐世家的巴赫,写了很多的作品,但小提琴协奏曲仅有《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这三部。巴赫最受欢迎、最为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是《E大调第二协奏曲》,这首曲子充分体现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对于巴赫在小提琴协奏曲上的创作手法研究,以《E大调第二协奏曲》为例最为适合,该曲子可以淋淋尽致将巴赫的音乐风格、创作手法等一一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意大利协奏曲》三个乐章中的旋律都具有自己突出的个性。这与巴赫大多数作品中那种浑厚复杂的特点有着相当大的区别。这是由于主、复调音乐的不同创作手法造成的,复调创作技法将各声部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使得巴赫的多数作品厚重有余,灵巧不足,而主调音乐将大部分注意力置于旋律之中,所以灵活自如。巴赫在创作《意大利协奏曲》时尝试插入复调形式,不是为了与主调形式形成对比,而是小心翼翼地将这些复调因素编织在主调音乐的背景中,更好地突出作品的主调性,统一作品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雷格尔改编的双钢琴《F大调第二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巴洛克时期的典范作品,将意大利简洁灵活的音乐风格与德国传统的复调音乐风格相结合,以忙碌而活泼的气氛为背景,采用动机性的旋律写作范式和三部性曲式(快—慢—快)的结构形式,大量运用复调技法,充分体现了巴赫独有的协奏曲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5.
协奏曲这种体裁自巴洛克诞生和逐渐成熟后,最终在莫扎特的创作中达到了炉火纯青、无人超越的地步,体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他的协奏曲之所以能够尽善尽美,除去个人非凡的天才之外还在于借鉴和吸收了前人在这一领域内的早期实践和探索。J.C.巴赫对莫扎特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本文以莫扎特早期协奏曲作品《K.41 no.4》为例来探讨J.C.巴赫与莫扎特协奏曲创作之间的联系、传承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肖楠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0):85-87
在贝多芬的众多作品中,《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世界四大经典小提琴协奏曲之一,也是他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不仅被认为是所有小提琴协奏曲中最优秀的一首,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首。后人将其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本文结合18世纪的历史、文化及贝多芬的创作,对这部作品在演奏技巧及音乐表现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1772年,19岁的莫扎特仅用六周时间就完成了他人生仅有的五首小提琴音乐作品,其中《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从第一、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创作的稍显稚嫩,到后面三首小提琴作品的音乐逐渐走向成熟,莫扎特也在不断创作中体现出他小提琴创作的基调与特点.本文将以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作为研究主体,并对这首作品...  相似文献   

8.
德国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晚年最后几首乐曲之一的手稿,去年夏天在乌克兰首都基辅的一家档案馆被哈佛大学的克里斯朵夫·沃尔夫教授发现。日前,沃尔夫教授撰写的巴赫传记将正式面市,其中就包括这首乐曲的曲谱。这首新发现的乐曲是一首合唱作品。据说这部作品是巴赫根据早已过世的叔父老约翰的作品改编而成的。这首乐曲大约创作于1749年年底,当时距离巴赫去世只有6个月。不过,这首乐曲并不是巴赫的最后绝作。因中  相似文献   

9.
在巴赫的一生中.贫困和死亡像一对可怕的魔影紧紧相随。他不仅从未富裕舒适地生活过.而且从9岁起就因父母相继去世而开始感受到死的阴郁。长大成人做父亲后.又眼睁睁地将自己孩子中的11个送进坟墓(他先后两次结婚.共生有20个孩子)。巴赫晚年为医治眼睛曾两次做了手术.结果不仅未能重见光明.反而摧垮了身体.于1750年去世,享年65岁。巴赫是欧洲音乐史上的伟人.巴罗克音乐最杰出的代表。巴罗克时代的作曲家。他们往往在限定的题材中创作.恰恰也反映了欧洲音乐的风向。巴赫的键盘作品也遵循了每种题材的规则.比如用两段体舞曲乐章组成组曲.同时也扩大了传统的结构,吸纳其他题材的元素。例如《英国组曲》,巴赫就加入了一些对位.显得非常新颖。然而组曲都是法国风格.在六首《英国组曲》中,五首都是序曲开头。非常像协奏曲的写法.就是吸收了意大利弦乐风格。巴赫重要的作品大多数创作于晚年.他的风格发展变化也不大.比如听他的赋格。众赞歌,好像没有随着他的人生历程、经历而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0.
J.S Bach,巴赫,西方巴洛克音乐时期的巨匠,被誉为"西方音乐之父",著作等身,终生命运与宗教表里相依.而他的为双层大键琴所作的意大利风格的《意大利协奏曲》却在众多宗教性作品里独具世俗性与主调性的独特魅力.本文将从该作品的写作背景、手法及曲式结构上进行简单个人分析.  相似文献   

11.
德国作曲家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而且他的作品既有古典主义时期的端庄典雅,又有浪漫主义时期的高贵温柔,他的交响曲,室内乐,歌剧等都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他生平只创作了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也是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中唯一一首用小调谱写的作品,其曲式结构,音乐表达风格皆值得深入推敲。本文将从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出发,探究其背后的创作背景这首乐曲艺术风格的诠释和音乐风格特征及艺术表现形式,从而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2.
J.S.巴赫代表着键盘复调音乐长期演进的终点。他是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音乐家。这首乐曲是巴赫所有作品中特有的理性与热情并存又富有戏剧感的一个作品。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感受这首作品,本文将从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结构和演奏风格三个方面来阐述介绍,加以总结使之更好的感悟这首作品的美妙与内涵。  相似文献   

13.
金顺福 《林区教学》2014,(10):111-112
普罗科菲耶夫是前苏联作曲家、钢琴家,《C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这首作品在美国刚开始受到了冷遇,但是第二年4月在巴黎演出成功,其也是普罗科菲耶夫五首协奏曲作品中最受欢迎的钢琴协奏曲。《C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在曲式分析、音乐结构、演奏技巧上体现了普罗科菲耶夫非常有个性的创作手法,是非常新颖而活跃的作品,给演奏者带来了很大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技术上对演奏者提出了很高的演奏要求。  相似文献   

14.
《第五钢琴协奏》是贝多芬创作的最后一首钢琴协奏曲,也是他在协奏曲领域里的终结之作,整部作品在各方面都代表着贝多芬协奏曲创作的最高成就,尤其是进一步推进了协奏曲的交响化倾向,开启了浪漫钢琴协奏曲创作的大门,对后世的影响是及其深远的。分别从作品中丰富的钢琴演奏技巧及表现力、钢琴与乐队之间的戏剧性冲突、作曲家对乐曲乐章之间的设计及华彩部分的独特处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举例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肖邦所创作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时至今日,这首协奏曲依然受到了很多人的热爱和追崇,而本文也就《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中的现代色彩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77)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于1878年创作的,也是作曲家创作的唯一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作品呈现出明显的勃拉姆斯式的厚重色彩,其交响性是继承了贝多芬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同时也将小提琴音乐的写作技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从作品的创作特点与演奏艺术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将作品的演奏与作曲家的创作结合起来,为今后的学习和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巴赫是巴洛克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中超越时代的戏剧性是在当时十分少见的,尤其是《d小调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下文简称《d小》)这首作品。在创作时运用了大量的半音进行和调式的变换,增添了乐曲的神秘色彩,同时也体现出深刻的人文主义思想。本文将《d小》的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巴赫的生平作为切入点,对作品的调性和主题进行分析,进而剖析这首作品所体现的人文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8.
《第二十三首钢琴协奏曲》是莫扎特创作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不仅体现其创作特点,而且亦体现其创作风格的日趋定型、成熟。文章从演奏方法、演奏风格等方面对第一乐章进行作品分析。以求更全面、深入理解此作品。  相似文献   

19.
《临安遗恨》是以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事迹为创作背景,以著名的乐曲《满江红》为背景素材所创作的一首大型古筝协奏曲。古筝协奏曲是近年来较为新颖的一个概念,在结构上,突破西方"协奏曲"束缚,中西结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该作品将古筝演奏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筝乐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20.
漫话交响乐     
交响乐是音乐作品中最复杂、最富于戏剧性的一种体裁,它有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严谨的结构形式,能概括时代精神面貌,描绘大自然景色,激发人们对祖国秀丽江山的热爱。交响乐产生于16世纪下半叶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7世纪中期,一些在民间流传的乐器和乐曲开始进入宫廷贵族控制的私人乐队。18世纪意大利作曲家维代尔第首创了小提琴协奏曲的体裁形式,这种曲式结构为日后交响乐领域中的各类独奏、协奏曲奠定了基础。他创作的由四首小提琴协奏曲组成的总称为《四季》的作品,是早期交响音乐作品的典范。后来被称为“交响乐之父”的奥地利作曲家海顿,经过36年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