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目标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但形式不同,数据特点也有所不同:当数据的种类不多、数据比较大时,用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更方便。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合理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是重点,根据数据大小及类型合理选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是难点,体验统计在生活的作用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我们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统计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它的教学目标包括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读懂和分析图中所表达的内容;能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以及会根据收集的数据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相似文献   

3.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我们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统计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它的教学目标包括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读懂和分析图中所表达的内容;能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以及会根据收集的数据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相似文献   

4.
复式条形统计图(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N-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10页)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收集数据的方法、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数据收集、整理及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这个过程已经了然于胸,正确率也很高,这意味着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对学生而言并非重点。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疑问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没有学习的必要?二是复式条形统计图究竟是从哪儿来的?三是怎样运用图上的数据来直观描述信息?四是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后有什么用?据此,教师从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出发,精心设计,努力创设适合学生自然生长的课堂生态,让知识出自于学生自然生长所得。  相似文献   

5.
本节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六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教材99页的例1,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本节课例1的教学是通过给定的某地区城乡人口的复式统计表,分别完成该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发现与感想:一、精彩展现(一)采用目标教学法,开门见山板书课题,从课题入手,  相似文献   

6.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学生在学习了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会了简单的制图方法和整理数据信息。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两大方面:其一,在综  相似文献   

7.
我觉得在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不能单单解决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比较,同时还要体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比较.让学生对学习这个知识的必要性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使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及单式折线统计图,这学期在此基础上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  相似文献   

9.
统计是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数学体系,旨在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较多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经历了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因此本节课要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进而认识统计图和统计量,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相似文献   

10.
在设计"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课时,我们突出了以下三点的思考:①如何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②如何通过统计图的解读,能更好地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预测数量的发展?③对于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相似文献   

11.
我觉得在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不能单单解决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比较,同时还要体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比较,让学生对学习这个知识的必要性有一个全面、深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分析 《买气球》所在的单元,以统计活动为主线,安排了纵向简单条形统计图和横向简单条形统计图两项内容,通过调查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并尝试利用条形统计图的有关数据进行初步的决策。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简单的纵向条形统计图基础上进行的,旨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横向条形统计图,进一步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直接的、广泛的应用,全面地认识和初步掌握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相似文献   

13.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式条形统计图”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笔者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设计,通过“六学”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110~111页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并能根据数据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能力,发展统计观念。3.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  相似文献   

15.
"折线统计图"是小学数学统计图表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折线统计图是对已有统计分析方法的一种延伸与拓展,它与已有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教学中采用怎样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对折线统计图进行研究?教学目标是什么?教材的挖掘到什么程度才是学生需要并能理解的?带着这样的问题,开始了我的磨课之旅.  相似文献   

16.
我觉得在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不能单单解决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比较,同时还要体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比较,让学生对学习这个知识的必要性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站在讲台上16年,手拿教材16年,有着"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觉。梳理下来,若把如何用教材的经历分为三个阶段的话,大致是:仰望教材,教教材;审视教材,改教材;研究教材,用教材。很明显,第三个阶段更为科学、合理,有研究的味道。适合即好"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教材设计了如下学习路径:按给出的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表制出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然后按问题指示把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幅图,进而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  相似文献   

18.
在设计"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课时,我们突出了以下三点的思考:①如何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②如何通过统计图的解读,能更好地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预测数量的发展?③对于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在应用特点上有哪些区别?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表,四年级又学习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学习扇形统计图和统计图的选择等。到六年级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图。为了使学生在看懂统计图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扇形统计图》的学习重点应放在会看图、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上,而不是放在制作统计图上。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分析 《简单的数据分析》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统计“的第1课时。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纵向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本课通过2个例题继续介绍常见的条形统计图:一种是横向条形统计图,另一种是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量的条形统计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