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书面上印有"免费教材"的字样,一些小学生要么将书角印有"免费教材"的地方撕掉,要么用封皮将书面遮盖起来,有的干脆将封面撕掉,学生、教师和家长分别有不同的反映:学生认为,只有穷人家的孩子才领"免费教材",教师认为,尽最大努力不刺激学生的自尊心!家长的态度是:我不会给孩子领"免费教材"的!对此现象,大家纷纷发表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因书面上印有"免费教材"的字样,一些小学生要么将书角印有"免费教材"的地方撕掉,要么用封皮将书面遮盖起来,有的干脆将封面撕掉,学生、教师和家长分别有不同的反映:学生认为,只有穷人家的孩子才领"免费教材",教师认为,尽最大努力不刺激学生的自尊心!家长的态度是:我不会给孩子领"免费教材"的!对此现象,大家纷纷发表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因书面上印有"免费教材"的字样,一些小学生要么将书角印有"免费教材"的地方撕掉,要么用封皮将书面遮盖起来,有的干脆将封面撕掉,学生、教师和家长分别有不同的反映:学生认为,只有穷人家的孩子才领"免费教材",教师认为,尽最大努力不刺激学生的自尊心!家长的态度是:我不会给孩子领"免费教材"的!对此现象,大家纷纷发表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因书面上印有"免费教材"的字样,一些小学生要么将书角印有"免费教材"的地方撕掉,要么用封皮将书面遮盖起来,有的干脆将封面撕掉,学生、教师和家长分别有不同的反映:学生认为,只有穷人家的孩子才领"免费教材",教师认为,尽最大努力不刺激学生的自尊心!家长的态度是:我不会给孩子领"免费教材"的!对此现象,大家纷纷发表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因书面上印有"免费教材"的字样,一些小学生要么将书角印有"免费教材"的地方撕掉,要么用封皮将书面遮盖起来,有的干脆将封面撕掉,学生、教师和家长分别有不同的反映:学生认为,只有穷人家的孩子才领"免费教材",教师认为,尽最大努力不刺激学生的自尊心!家长的态度是:我不会给孩子领"免费教材"的!对此现象,大家纷纷发表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免费教材"一方面是政府为解决困难家庭孩子上学负担过重的问题而实行的一项惠民政策;另一方面却在书后的右下角印有"义务教育免费教材"等字样,又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享受"免费教材"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的确让人欢喜让人忧.  相似文献   

7.
良好的教育始于家庭教育,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当前的家庭教育问题颇多:有的家长言传身教负能量,孩子看在眼里;有些家长要么不管孩子,要么经常打骂孩子;有些家长貌似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可孩子的学习状况还是不尽如人意;一部分家长听天由命,认为孩子不会读书就算再管也无济于事;也有部分家长觉得管不住孩子,孩子出现了种种问题;还有一些家长以孩子的名义忙着为孩子"赚钱",却和孩子的隔阂越来越大,孩子也开始有逆反心理,孩子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在新课程的引领下应该丰富家校沟通的方式,加强家校有效沟通合作,试着改变家长朋友的观念,努力让家校教育同步,共创家校教育新天地!  相似文献   

8.
正一、问题我任教的学校虽然是一所农村乡镇初级中学,但《奔跑吧,兄弟》这档综艺节目依然让我校这群农村学生迷恋不已。经过与所教两个班级一百名学生的谈话,我发现,他们不但周末看"跑男",课余谈"跑男",甚至周末做"跑男",在街区的公园、街道,为了撕掉对方的"名牌",急速奔跑、穿梭,乐此不疲。不少教师惊呼:这群学生可真能作!更多家长则认为:这群孩子不务正业。所有的人都在担忧,似乎这群孩子已经无可救药了。  相似文献   

9.
阳光与微笑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和教师往往习惯于以小论大,轻易地肯定或否定.在家里,孩子在一点儿小事上比不上别人,家长一发怒,就会说:"你真没用,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在学校,学生成绩不好,教师皱着眉头厉声指责:"你这么懒,又这么笨,真是废物."  相似文献   

10.
正"问题家长"必然存在。作为一名教师,遇到了问题家长,应该怎么做?有经验的老师告诉我们:"问题家长"不是"问题学生"的家长,而是"问题"在己身的家长。基于此,与这样的家长打交道,切记不要拿学生说事儿。与带有"问题"的家长沟通,在考虑对方家长身份的前提下,要仔细区分"问题",分别认真对待。若家长只是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产生了焦虑,或在与学校、教师互动中形成了误会而护子心切以致着急、冲动,进而出言不逊,大可冷静对待,绝不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有节制,就是讲理性。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逞一时口舌之快!讲理就是讲感情,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关心孩子就当为孩子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1.
夏燕 《中小学电教》2009,(12):117-117
<正>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解题时出现的错误绝大多数是由粗心造成的。"粗心"已严重影响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粗心"也成为教师和家长们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于是教师、家长们一次次反复叮嘱孩子:要细心啊!可是孩子  相似文献   

12.
这些年,笔者所带的班级的学生越来越多出现留守儿童。这些学生要么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要么是父亲或母亲在外地工作,父母为了减轻工作、生活压力只能将孩子留在家中,由单亲家长或孩子祖辈,甚至是辅导教师代行监护。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笔者认为他们平时的学习习惯导致他们对学习态度的不端正,要想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就必须要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3.
《家长》2009,(6):5-5
近日,一些小学生在课余时间制作“抽奖券”,在班里举办免费“抽奖”活动。这一举动受到不少同学的追捧。对此,家长们认为,孩子进行“抽奖”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虽然是免费参加,但孩子的年龄太小,这样做会上瘾,如果每天只想着‘抽奖’,还怎么能专心学习啊?!”这是家长们普遍的说法。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一些家长认为老师"管过界",孩子带手机去学校,竟然让家长写检讨,这让许多家长颇有微词。老师动辄"找家长"一些家长认为,夫妻双方上班较远,没办法接送孩子,带手机是为了及时掌握孩子放学后的动向。而孩子在学校有什么问题,老师可以直接问孩子,让孩子表达他们的思想,家长并不是老师检查的对象!他们感叹,学校的很多条条框框一点也不人性化,没有考虑到家  相似文献   

15.
说句心里话,如果换作我,不是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我也不会去领印着"免费教材"字样的免费教材,即便是领了,也会想方设法把"免费教材"四个字除掉.  相似文献   

16.
彭薇 《教育》2012,(28):5
新学年才开始,一些学生就表现出厌烦学习的"焦虑"状态,而一些新生家长也徒增"开学的烦恼"。这当中,除了担心孩子是否能适应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等,还有其他的"纠结"。让家长们"纠结"的事情实在太多。还没开学,一些家长就四处打听孩子是否分到了好班,班主任是否经验丰富,有的家长甚至提前给教师发短信,询问教室座位编排的情况。他们担心的是,如果孩子分到后排座位,会影响听课效率,所以希望教师将孩子座位安排在前排,容易引起教师注意,提高学习  相似文献   

17.
<正>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2013年7月29日报道,英国教师工会建议学校免费为每个学生配备苹果牌平板电脑(iPads),以缩小学生之间因家庭贫富差距造成的数字鸿沟。"越来越多的学校要求家长为孩子购买平板电脑",英国教师工会秘书长克里斯汀·布劳尔说,"而一些贫困家庭无力支付这笔费用,导致学生无法公平地享受数字教育,这将造成社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经常听到家长这样对我们说:"我的孩子很聪明,就是太粗心!"不少教师自己也经常对学生说":你呀,就是粗心!"真的是孩子太"粗心"了吗?我仔  相似文献   

19.
正每到幼儿园离园时间,经常会听到家长问孩子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老师教了什么?"如果孩子能说出来,家长会很欣喜,认为孩子在幼儿园的一天是有收获的。如果孩子说不清楚,家长会认为要么老师没有好好教,要么孩子没有好好学。在家长的观念中,孩子只有学会看得见、听得到的知识和技能,才认定老师是称职的,这所幼儿园是可以选择的。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很多幼儿园为了生存去迎合家长的心理,把会背多少古诗、认识多少汉字、会算多少以内的加减法作为  相似文献   

20.
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几种场景.场景一:教师努力引导某个学生说话,但是他(她)却不肯开口或者是只嘟囔一下,与同学却是谈天说地.场景二:一些家长常说自己的孩子年龄越大越不与自己交流、谈心,与他人却是谈笑风生.场景三:一些学生一天到晚独自一人,无人为伴.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吧!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电视、网络步入了平常人家,再加上现在社会节奏的加快,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比原来少,家长对孩子关注也少了.家里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中一般也没有伙伴,由于一些家长担心孩子的安全不让他们外出,所以孩子最亲密的伙伴只有电视与网络了.他们与电视、网络同笑同哭,在电视与网络上他们找到自己的快乐,同时也就将电视与网络传播的内容当成他们的行动指南.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些学者称之为"电视人"或"容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