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疑"是有意识地创设疑问,布置疑阵,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教学艺术.教师在设疑过程中,应善于根据数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适时地巧设"疑问",有疑则必问,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一个恰当而又引人入胜的问题,常常可以掀起学生的思维波澜,扬起探索的风帆,设疑、释疑是人生追求真理、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创造发明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职业高中课堂改革和"轻负高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潘欣  潘旭 《山东教育》2012,(Z4):82-83
小学数学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但有三个因素非常重要,即:问题、探究、过程。"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即疑问。缘于疑问生发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很容易使学生形成寻求问题答案的倾向。可以说,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围绕问题,才有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没有具体的"过程",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探究。综上所述,"探究"是学  相似文献   

3.
正"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人类打开宇宙大门的金钥匙,在教学中倡导自学存疑不仅是教学目的所要求的,而且是教学生学会学习的需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学存疑的良好习惯呢?一、存疑要有针对性所谓质疑是指对习以为常的、看似没有问题的知识点产生疑问。质疑可以贯穿于任何一篇文章的任何学习阶段。教师要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巧妙设疑,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其好奇心和内在  相似文献   

4.
课堂设疑是教师运用疑问诱导学生定向地或发散地积极思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设疑不仅有利于督促学生细心研读教材,启发学生思考,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设疑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设疑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迅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课应该是学生质疑问难的场所,教师要不断设置疑问,创设探究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指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阐明了“疑”对学习的重要作用。设疑之于教学,就如清泉之于小潭,清泉一失,水潭即成无澜死水。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生物教学中的设疑技巧。一、设疑于无疑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好的课堂教学,应自始至终以“疑”为主线,特别是要善于在无疑处设疑。教学中有些地方貌似无疑,但却蕴涵着智力因素,教师要深入挖掘在学生看来并不是问题的问题,激发疑问,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介绍“我们身边的生物学”知识时,学生通过阅读“袁隆平和杂交水  相似文献   

6.
"疑"是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催化剂",把"疑"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不断地释疑、解疑,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疑问,解决疑问的做法主要有创设情境,引发思考,自学课本,思考问题,运用猜想——寻疑。  相似文献   

7.
李晓梅 《林区教学》2008,(8):146-146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是教学的一大难点。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自学。设置疑问的方式:一是设置"群龙之首"之疑;二是设置"多米诺骨牌"之疑;三是设置"柳暗花明"之疑。  相似文献   

8.
没有疑问,就没有学习的生发点和原动力。"无疑"课堂带来的是自欺欺人,教学效率低下,养成学生依赖、没有主见等懒惰思维;让学生"有疑"的前提是"有语"。从"无语"到"有疑"是思维的启发、推进、深入和提升,需要持之以恒地培养和训练才可实现。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中一个优秀教师不仅要善于解决问题,还应在教学中抓住时机,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讨论问题,鼓励其说出不同见解,并帮助学生解难释疑,使其掌握知识和规律。一切创造性的学习都是从提问开始。因此,教学中如何启之以疑,导之以问,引之以思,教之以法,就成为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会学"的关键。巧妙设疑更是其第一要素,因此,教师要善于设置疑问。  相似文献   

10.
正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明代学者陈献章也曾说:"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先人的论断表明了疑问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利用疑问来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这就体现出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其实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还是一种艺术,恰当的提问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还能起到增强教学的效果。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当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通过有效的提问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隋守兰 《青海教育》2006,(11):48-48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把新的知识当作一个个问题,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让他们在激励的撞击中燃起疑问的火花。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疑问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  相似文献   

12.
疑,即疑问,它是教学中的必然现象,是教学的先导和起点,可以说,没有“疑”,就没有教学。设疑,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方法。虽然,设疑,也就是设置疑问的意思,但是一个“设”字就说明不是一般的疑问,它充分体现了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主导作用。疑问在何时设,何处设,怎样设,如何启发学生,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好地因势利导,这些都涉及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设疑的艺术问题。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方是进矣。”教师设的疑要能激发、唤醒、鼓励学…  相似文献   

13.
潘旭  谭进珍 《山东教育》2000,(25):45-46
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在创新教育方面越来越显示出诸多不足,如重教师的讲解,轻学生的思考;重一问一答,轻讨论交流;重练习记忆,轻探讨创新;重强求一致,轻个性发展;重知识传授,轻情趣激发等等。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构建一种适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源远流长的中国教育史,闪烁着许多光辉的教学思想。古人提出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  相似文献   

14.
爱因斯坦曾说过:"在科学的领域里,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比解决一个疑问更有价值。"那么科学老师在科学教学中提出问题,精心设疑,可以鼓动学生思维活跃,促使学生的抽象的思维得到成长,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得到更好地开展,学生科学素养得到提升。教师在课堂上随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碰到的疑难,根据知识的深浅开展课堂上的探究互动,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新课表要求在授课的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质疑意识,就要让学生从现有知识产生疑问,积极寻疑解答,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主要是疑问与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首先让学生对要学知识进行自主设疑,在教师归纳整理学生疑问后,学生阅读本课内容进行自主探究,然后,学生展示探究成果,教师对学生理解不透彻的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讲解,学生在  相似文献   

16.
李俊英 《学周刊C版》2015,(4):128-129
所谓"三步教学法",就是指"激趣—设疑—探究"三步教学法。"激趣"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初,通过导入,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进程,提出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求,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探究"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产生了疑问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三步教学法"以"激趣"导入,以"设疑—探究"为过程,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激趣,步步设疑,共同探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这一教学法是我校教师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形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要求,很多新型的教学模式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结合教学经验,就"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问题意识、探究能力的培养谈一谈看法。  相似文献   

18.
李俊英 《学周刊C版》2015,(4):128-129
所谓"三步教学法",就是指"激趣—设疑—探究"三步教学法。"激趣"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初,通过导入,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进程,提出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求,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探究"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产生了疑问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三步教学法"以"激趣"导入,以"设疑—探究"为过程,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激趣,步步设疑,共同探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这一教学法是我校教师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形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语文阅读教学的成败,它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巧妙激疑,精心设疑,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释疑,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优化问题设计呢?一、紧扣学生的兴奋点设疑  相似文献   

20.
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开端、发现的基石,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没有任何悬念的平白灌输,而是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展开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所收获的就不仅是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还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收获的是一种技能。那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