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数学解题教学是高三数学复习课的重点和核心,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往往教师讲得多、讲得难,学生练得多、练得苦,可是作业反馈情况和考试成绩却不能尽如人意.老师经常强调的错误为什么还是频繁出现在学生的作业和考试中?如何避免学生在同一问题上多次出现错误?本文以一道学生错解题为例,浅谈对高三数学错解题评讲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对于一节“好课”的标准,大家讨论得十分火热。专家有高屋建瓴的真知,一线教师有躬行所得的灼见。可是,大家是不是想到去问一问学生——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因为,毕竟学生应该最有发言权。  相似文献   

3.
我在和学生聊学习语文的感受时发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习兴趣不浓是普遍现象。为此我曾多次反省自己的教学。与不少学生讨论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不少学生都讲老师讲得太多,他们领会得少,读课文也读得少,所以没有进入课  相似文献   

4.
数学练习课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发展智能的教学活动,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活动之一,具有"巩固技能、反馈评价、形成策略、解决问题、拓展思维"的功能。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课内不足课后补,造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老师很辛苦,但教学效果甚微。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要想使练习课达到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的,应力求使练习课做  相似文献   

5.
在以前高中英语课文教学中,步骤一般是这样安排:教单词、讲解课文、分析语法、英译汉、句型套用和课文提问;带读、朗读、做课后练习就算教完一课课文了。这样,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运用,老师讲解多,学生练得少,知识的传授多于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新课标下的课文教  相似文献   

6.
每位老师都想把课上好,但好课之"好",是有一定标准的。有的人认为一堂好课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有的人认为一堂好课是"小手直举,小眼发光"。其实不管怎么说,核心就是:你的教育主体——学生,是不是真正进入了课堂的佳境。  相似文献   

7.
丁秋燕 《辅导员》2011,(12):36-37
语文课程标准的四大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只是起督导作用。教如何能达到不教的目的?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学会预习是学生走向自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预习是指学生对要讲的课作事先自学的准备,在上课之前对老师要讲的内容有预先的了解。众多教育实践证明,预习是学生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它可以帮助学生扫除课堂知识障碍,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新课的内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对老  相似文献   

8.
孩子眼中的好课标准是:要让孩子提问;要培养想象力、创造力;要有兴趣;常态课和公开课要一致。科学课运用了徐州的"学讲计划"能不能达到孩子眼中的好课呢?怎样才能达到一节孩子眼中的好课?  相似文献   

9.
每年都要听各种名目的课:试讲的,汇报的,交流的,评比的,研究的,示范的……听多了便发现这些课的共性:照搬教参多,研读文本少;课件做得多,板书写得少;教师讲得多,学生讨论少;布置课后练习多,推荐课外书籍少。因此我想教师要:  相似文献   

10.
初中数学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课时较充足。具体说来:1.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点、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2.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住概念、公式、题型,一般均可得到好成绩。3.老师讲多少,学生记多少,不着重强调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首先,环境和教材都是新的,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其次,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加、进度加快,对重点、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  相似文献   

11.
<正>"把课上好"是不是职校教师最大的师德?这似乎不需要讨论,因为"把课上好"是对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一个教师如果连课都上不好,就是一个不称职或不合格的教师,就不应该站在讲台上。但由于没有通行的"好课"标准,很多没有把课上好的教师依然可以活跃在课堂上,于是"上好课"成为人们对教师师德的基本诉求,成为人们选择和评价教师的主要标准,被看成是教师的最大师德。"把课上好"既然已经成为一个讨论的话题,甚至被认为是最大的师德,至少可以说明两  相似文献   

12.
在现实中,很多老师有这样的感叹:为什么我讲了好几遍的题型还是不会呢?为什么我上了那么多的课而成绩却没有提高呢?也就是说,很多老师觉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成正比的,教师教得越多,学生就应该学的越多,其实大家也知道,这种关系并不成立。那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少教多学"呢?以下是我的看法"少教多学"的积极意史。  相似文献   

13.
<正>数学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因而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练习的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传统的教学中,老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课内不足课后补,造成教学上的恶性循环,老师与学生辛苦,但教学效果甚差。为此,本人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总结和借鉴了  相似文献   

14.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仍存在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教学方法机械生硬,教知识和培养能力脱节等问题.教师如何才能在课堂上正确处理教与学、讲与练、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这里,仅就新授课的课型结构,谈一点看法.一、讲练课.这种课型要求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相结合,有讲有练.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对于新旧知识联系不怎么多或很难理解的内容,教师可适当多讲一些.如,小数、分数,正、反比例的意义,分数乘法、除法法则的推导,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正、反比例应用题等内容.讲解时教师应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走着一条投入多、产出少的老路子.老师辛辛苦苦地批来改去,学生搜肠刮肚地写去写来,可到头来学生的作文依然是内容干瘪、感情贫乏、思想肤浅.为什么呢?--"无米下炊"就是一个重要原因.教师一直在抱怨学生不会积累、素材太少,却从未从自身找原因?是不是我们没有积极给学生创设一种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心境?是不是我们没有有意识地激起学生思考生活、表达生活的激情?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有米下炊",教师得起个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16.
龚春华 《新课程研究》2010,(4):96-96,111
没有提问,没有课堂。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师都有这样的印象,一节真正意义上的好课,不仅仅是老师表演得多么出色,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妙语迭出,把课堂导人一个妙语连珠的奇妙境界。但事实上我们也会看到,有不少老师的课堂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教师一问学生一答,整个提问形同走过场;二是教师问得简单学生答得简单,整个提问十分乏味;三是教师问的题目答案在书上都能找到,整个提问没有一点艺术性。  相似文献   

17.
每年都要听各种名目的课:试讲的,汇报的,交流的,评比的,研究的,示范的……听多了便发现这些课的共性:照搬教参多,研读文本少;课件做得多,板书写得少;教师讲得多,学生讨论少;布置课后练习多,推荐课外书籍少。因此我想教师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徐强 《教书育人》2008,(9):44-45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课程的授课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传统的授受式讲课仍占很大比重,绝大多数的课堂,还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得多,学生自己钻研的少。很多学生都反映物理难学,课上老师讲的似乎都听懂了,可一到自己做题时,尤其是略微有点难度的题,就感觉束手无策,无从下手了。有人说“物理难学,是老师教难了”,是不是如此呢?  相似文献   

19.
韩林 《考试周刊》2010,(32):91-91
复习课是检验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是体现教师对所教学科知识归类整理能力。一堂好的复习课最能充分体现一位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许多老师把复习课上成练习课,只注重练习,而忽略了对知识的整理及学生整理知识能力的培养。如果每节课如此反复地进行,学生练得多觉得累,老师评讲多了也累,到头来师生双方都弄得疲惫不堪,从而对复习课感到厌烦。经过实验研究,目前我们采用如下的复习课结构。  相似文献   

20.
粟金兰 《教师》2011,(15):47-48
我在和学生聊学习语文的感受时发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习兴趣不浓是普遍现象。为此我曾多次反省自己的教学。与不少学生讨论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不少学生都讲老师讲得太多,他们领会得少,读课文也读得少,所以没有进入课文中,久而久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