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侗戏已经不能满足于人们的需求,我们应该要改变不同的表演形式来保护与传承侗族戏剧。民间娱乐的侗戏是侗族人民逢年过节进行娱乐的一种表演形式,立足于民间,出发点是节日娱乐大众。而随着市场变化和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民间侗戏也要在保护其原有的本质基础上进行改变,这样才能使侗戏让多数的观众接受和喜爱,由此更好的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文学、音乐、民俗等层面,对侗族大歌的形式与类型、形态与特点等方面进行评述,并结合侗族大歌在侗族人民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从而阐述对侗族大歌的保护与弘扬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鼓楼是侗族文化的物质标志 ,它的产生与侗族古代婚姻制度的形成以及定 (论 )姓结亲、破姓结亲、姑表结亲等婚恋形式的出现有着紧密关系 ,通过对鼓楼与侗族婚姻制度与婚恋形式的关系的研究 ,有助于我们对鼓楼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4.
侗族的历史悠久,侗族的舞蹈源远流长,侗族人们的生活与歌舞关系紧密,无论大大小小的节日、庆典、祭祀活动都要举行歌舞仪式,"多耶"是侗族的一种歌舞形式,也是侗族人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歌舞,本文主要从"多耶"的起源、功能、特点及发展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侗族独特的婚恋习俗是侗族音乐的重要载体,侗族人们婚姻观崇尚坚贞自由,本文从"姑表婚"的存在和形式;女性婚恋对侗族大歌的影响;及如何来更好的推动侗族大歌的发展提出实时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鼓楼是侗族化的物质标志,它的产生与侗族古代婚姻制度的形成以及定(论)姓结亲、破姓结亲、姑表结亲等婚恋形式的出现有着紧密关系,通过对鼓楼与侗族婚姻制度与婚恋形式的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鼓楼化的深刻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7.
新晃侗族傩戏"咚咚推"脱胎于侗族原始宗教祭祀仪式,是一种集祭祀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少数民族民间戏剧艺术。"咚咚推"作为民间戏剧有其深厚的伦理意蕴: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讲,其蕴涵着万物和谐、"傍生"的生态伦理观念;从人与人的关系层面讲,其蕴涵着自由、互助、和睦的社会道德认同。同时,"咚咚推"的宗教性与包容性使其展现出以神伦道德展现人伦道德、以善恶对立凸显良善判断、以全民参与映射平等原则的伦理特征。  相似文献   

8.
“行歌坐夜”主要流行于南部侗族地区,它是侗族民间恋爱习俗,反映了侗族独特的婚恋文化.侗族河歌以它丰富的内容与形式,在“行歌坐夜”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和旋律抒情等特点.阐释“行歌坐夜”习俗及其文化内涵,探析侗族河歌文化特征,旨在让更多人关注与了解侗族的民俗文化以及民歌文化.同时,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是古时靖州辖地,性格鲜明、动作古朴的侗族芦笙舞在这里流传至今,仍是当地侗族人民生活的重要部分.2009年10月28日在通道县城举行的侗族芦笙文化艺术节,将现代化舞台表演与传统侗族村寨芦笙队表演呈现在同一个时间、空间,展现出古老的侗族芦笙舞在日益变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伴随着社会功能、艺术形式、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变化,生发出众多新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族教育》2004,(4):41-41
侗族分布在贵州省、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的地区,其中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地。侗族源于中国古代百越的一支。侗族人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粳稻为主,并善于稻田养鱼。侗族人还从事林业,以种植杉木、油茶著称,以油茶待客是侗族人热情好客的习俗。在侗族人民居住的地方熏那些鼓搂最为引人注目。鼓楼是侗族独特的楼宇建筑形式,遍布贵州、广西等侗族地区。一般以村寨或家族为单位建造。侗族民歌唱到:“未建寨子,先建萨坛和鼓楼”。侗族人民每建一个新的村寨,首先要建造高大雄伟的鼓楼,之后以它为中心,在它周围盖吊脚楼。因…  相似文献   

11.
侗族丧葬仪式是侗族人民的一项重要人生仪礼,它的内容和形式与侗族人民的宗教信仰观念有着密切关系,反映了侗族社会的民间传统习俗文化。仪式音乐作为丧葬仪式的组成部分,在仪式过程中担负着不同类型的角色,有赞颂亡者功德、沟通人神对话等媒介的作用。解读龙额侗族丧葬仪式音乐文化,分析其文化内涵及社会功能,对了解和研究侗族丧葬仪式特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族民间法是存在于民族乡土社会的民族习惯、民族风俗、民族禁忌等,侗款就是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普遍存在于侗族地区。文章通过对广西三江地区侗族侗款的实地考察研究,分析了侗族侗款的传承和特征,探讨了其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13.
琵琶歌是广西侗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形式,兼有曲艺和民歌的双重特点,它集弹、唱、说、表于一体,艺术特色鲜明,民族风格浓郁,因侗族特有的乐器——侗琵琶伴奏而得名,在侗族历史长河里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与艺术感染力,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在广西侗族民间音乐的继承、传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侗族村落空间,是侗家人在大地上创造的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体现了侗家人对于自然与生活的认知,对于美的感受与表达。侗族村落空间,其存在的物理形式,是由侗族文化和艺术精神决定的。侗族村落空间的构筑遵循三个原则,即聚族而居、依山傍水、凭资源立寨。侗族村落空间艺术,体现出三个重要的关学特征,即中心性、和谐性、层次性。  相似文献   

15.
小黄村曾被誉为“侗族大歌之乡”,侗族大歌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本文以小黄村为为例,着重分析侗族大歌在调式、调性,演唱艺术形式及歌词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侗族戏剧出现在侗族男性话语确立的年代,女性与女性角色就应处在第二者或第二性的行列,而风行于西南地区的侗戏却流淌着一股浓浓的女性气息,即女性话语的高扬和男权话语的低调,更有甚者是男性角色和话语的严重缺席。从侗戏产生的背景、侗戏中女性话语的高扬以及侗戏女性人物特征三个方面阐述侗戏的女性角色。  相似文献   

17.
侗族大歌是我国目前保存的优秀古代艺术遗产之一,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侗族大歌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不可多得的一颗璀璨明珠,已唱出国门,惊动世界乐坛。侗族大歌之所以享誉海内外,其突出特点是其多声部无伴奏合唱。本文主要从大歌的组合形式、演唱方式、发声技巧等方面去解读侗族大歌演唱的特殊韵味及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着不同的思维方式,研究表明侗族地区数学文化是典型的古代中华民族以问题解决为目的的数学文化.本文介绍凯里学院开展研究性教学,发掘侗族数学文化的具体工作,展现侗族数学文化.同时,基于地域的限制和母语的影响,根据教育背景、师资状况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提出在侗族地区实施数学教育的思考和建议.并以案例的形式,展现侗族地区地方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数学情境的创设.  相似文献   

19.
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中一种应用打击节奏伴奏的舞蹈形式在侗乡广泛流传,节奏形态与舞蹈动作特点突出。有着及强的表现力。对湘西怀化地区侗族打击节奏型的浅析,意在介绍侗族打击节奏的表现特征,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侗族地区在民国以后,国家权力才逐步地进入到侗族村寨。以前,侗族村落主要是依靠家族组织、寨老组织、合款组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社区自我管理。民国时期推行"保甲"制度,国家权力渗入村寨,传统社区组织受到一定影响,但仍能够在村寨事务管理上发挥主要作用。解放后,传统组织在国家权力的强力挤压下,组织形式不复存在,停止了一切活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权力开始从村寨中收缩,传统的社区组织又以新的形式出现。本文以阳烂村为个例进行分析,以揭示侗族传统社区组织变迁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