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一日三餐"是现代流行的吃饭习俗。这种习惯始于何时?古人一天到底吃几顿饭?从史料上来看,秦汉及以前民间一天只吃早、晚两顿饭,流行"两餐制";隋唐时期,"午食"的概念才逐渐形成,一天吃三顿饭成为寻常人家的基本用餐风俗……秦汉时期民间一天吃两顿饭,"朝食"为主餐从史料所记和考古发现来  相似文献   

2.
社科文摘     
《百科知识》2007,(1S):55-56
元旦溯源,我国最早的航标,河南发现滑县木版年西,围棋的起源,我国秦汉以前一日两餐,我国未成年入网民已达1830万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社科文摘     
李莉 《百科知识》2012,(16):52-53
正秦汉时代婚宴吃什么?秦汉时代的婚宴主要有猪、鱼和兔子。婚宴上的猪只有白煮一种吃法。将猪砍成两半,这种半片猪叫"胖"。把左右"胖"扔进鼎里煮,猪蹄子要砍下扔掉。猪肺和脊骨是真正给新人吃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07,(12)
慢餐正在风靡全球1986年,意大利记者卡各洛·佩特里尼被几十名学生坐广场上大嚼汉堡的场景所震惊。为唤醒人们遭快餐催眠的味觉,他成立了"国际慢餐协会"。国际慢餐协会中国区副主席赵则鸣说:"慢餐是种生活态度,它能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乐趣。"截至目前,慢餐已遍及45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5.
认为少餐制能减肥有些人有这么一个错觉,以为少餐制既省粮食又能减肥。实际上恰恰相反。长期一日吃两餐的人容易发胖。因为在同等热量的条件下,一日两餐,较一日三餐或四餐的人,其能量代谢更趋于经济化,即食物特别动力作用使内源性能量消耗减少,久而久之,会使体重增加。实行两餐制的人,由于餐间相对距离拉长,常常是饿得透、吃得多。这样放开肚子吃,一时间消耗不了的热量就会变成脂肪贮存起  相似文献   

6.
《科学生活》2010,(10):62-62
都市的生活节奏是快速的,因而晚餐成了很多人一天的主餐,不少家庭旱餐草草了事,中餐随机应变,而把一天的营养补充放到了晚餐上。殊不知很多问题晚餐正是疾病的罪魁祸首。下面就来看看如何应对问题晚餐,让你的晚餐越来越健康!  相似文献   

7.
宋蕾 《百科知识》2012,(20):26-27
正"筑"是古代的一种击弦乐器,这种乐器似乎在两千年前非常流行。《战国策·齐策》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战国、秦汉时的古籍中多有对这种乐器的点滴记载,但据传宋代时这种乐器就已经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相似文献   

8.
对于老人来说,每天摄入食物总量中应有1/3是蔬菜水果。一天戍该吃到5种不同的蔬菜水果,其中每种蔬菜水果应食用80克。保证每顿饭应当有1~2种蔬菜,而水果则该放在两餐之间吃而不是饭后,这样有助于保持血糖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应文辉 《金秋科苑》2008,(15):90-90
对于老人来说,每天摄入食物总量中应有1/3是蔬菜水果。一天戍该吃到5种不同的蔬菜水果,其中每种蔬菜水果应食用80克。保证每顿饭应当有1~2种蔬菜,而水果则该放在两餐之间吃而不是饭后,这样有助于保持血糖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人类(包括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到了饱的感觉时已经是过量了。比如老虎,今天抓一只狐狸,明天抓一只兔子,并不是餐餐都能抓到食物。所以抓到一只动物就吃得饱饱的,往往能抵上两天不吃东西。人也一  相似文献   

11.
近年生活在北京或周边城市群的人们,常常留恋蓝天白云的年代,甚至还自嘲对霾天气"司空见惯"而淡忘了长久蓝天白云的日子。近年人们似乎已有了与霾天气"拉锯战"的经历,而"人努力,天帮忙"也正是人们在应对霾天气挑战实践中的一种重要体验。但是"天"帮忙都是"正效应"么?我国著名气象学专家徐祥德院士不这么认为。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一张2021年和1971年日历对比的图片走红网络,两个年份相隔半个世纪,公历日历竟然"长得一模一样"。两张日历的日期和星期完全相同,全年均为365天,1月1日开始于星期五,12月31日也结束于星期五,没有丝毫改变。人们在感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同时,也产生了好奇心。这样的"时空穿梭"背后有着怎样的秘密?这种巧合难道是50年才能一见的奇遇吗?  相似文献   

13.
美味“薄撑”浙江俏卖 月利上万 薄撑,又名“薄餐”,属广东中山特色小吃。传说,从前天上破了个大窟窿。雨水成灾,人们煎薄撑来拜祭天神,结果雨过天晴。于是广府地区以正月十九为“天穿日”,家家户户煎黏软的薄撑供奉天神,辅以红线和缝衣针,寓意“补天”。传统薄撑多以糯米粉为主料煎制而成,吃起来香脆可口,外酥内软,深受普通百姓的喜欢。  相似文献   

14.
正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之中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的一天。因此,古人说:"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民间俗语也说:"夏至时节天最长,南坡北洼农夫忙。"作为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夏至时节,人们除了顺应节候安排农事活动之外,也有一些特定的习俗。夏至节候在古人的观念中,夏天是万物长大的季节,"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夏至这一时间节点的确立,源于古人对日影的观测:在平  相似文献   

15.
正在学海浮沉久了,感觉就是一个字——累。这时候,换一换用脑的方式便是最好的休息。而在众多"换脑"活动中,我最乐意的是做饭。几天前爷爷从乡下送来的一只公鸡于是成了我炮制美食的物质基础。家人"千年等一回"才能享受我奉献的这顿"稀"餐,自然不能只靠一只鸡来敷衍。所以那天我起得比往日都早,为的是到家门  相似文献   

16.
魏岳江 《百科知识》2012,(15):62-63
郁达夫曾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爱戴英雄,传承感动,理应是我们国防教育的生动教材。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著名的战例。这场战役自1952年10月14日始,11月25日结束,历时43天。美韩军投入步兵10个团加两个营,共6万余人。志愿军先后投入了两个精锐野战军的9个  相似文献   

17.
10月16日,是第33个世界粮食日,这一天的到来,也让餐饮浪费重新成为关注焦点。从去年起,西宁市实行“文明餐桌”、“光盘行动”后,“舌尖”上的浪费有所下降。据西宁市城市管理执法局统计的数字显示,西宁市餐厨垃圾日处理量从去年的一百二十多吨,下降到今年的一百吨左右,每天最少减量十吨,多则二十吨。也就是说,每个月西宁市的餐厨垃圾至少减了三百多吨。这样的节约,减少的不仅是食物浪费,处理餐厨垃圾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正每年的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这一天,让我们少开一天车,选择绿色出行,为地球母亲减轻负担。"无车日"最早由法国发起,其宗旨是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了解汽车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危害,鼓励人们在市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骑车或步行。1998年9月22日,法国35个城市的市民自愿发起弃用私家车活动,世界上第一个"市内无车日"诞生。法国的这一首创在2000年2月被欧盟纳入环保政策框架内,9月22日亦成为"欧洲无车日"、"国际无车日",此后,这一活动迅速扩展到全球。  相似文献   

19.
正4月8日零时,因受新冠病毒侵袭而"封城"76天的武汉终于解封,人们兴奋地看到了"武汉重启"!而在一座特殊的"城市"里,人们也开始了新的工作和生活,居民小A在日志表中列出了离开武汉的计划,学生小B准备出门购买几本急需的专业书籍……看到这一幕,科研人员的情绪也随之好转,按下了演化"快进键"。小A、小B居住的这座"城市"可不  相似文献   

20.
<正>一天三餐,应该怎样吃?不久前,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营养学专家对各种食品对大脑思维以及身体的影响做了一次分析。结果表明:饮食结构的不同组合以及不同时间的吸收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体的健康。更为重要的是:这项分析结果已经向人们传统的饮食结构和观念发起了挑战。早餐适宜选瘦肉、水果早餐作为一天中的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