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希罗多德被西塞罗誉为“历史学之父”,他也曾被人称作地理学、考古学、人类学及社会学之父。但贬之以“杜撰家之父”的也不乏其人。称呼尽管多种多样,但都表明了希罗多德对于人类及有关学科的极其浓厚的兴趣。在希罗多德之前,历史事件大都以诗歌体的神话和传说的方式流传下来,史实寓于其中依稀可见。希罗多德是以散文体写作的鼻祖,是他最早把纷纭的历史事件缀成连贯的整体。虽然如此,他当时也许只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个故事里手,而绝不是什么历史通。恰当地讲,他首先是著作家、道德家和记者,其次才是现代意义的所谓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历史讲究高度的艺术手法,完美的背景,统一的格调及逻辑上的因果顺序——这些使他的著作构成了一个具有戏剧性的高潮。他史诗般地记录了热爱自由的希腊人同强大的波斯暴君及  相似文献   

2.
毛东红 《寻根》2002,(5):12-14
穿过笼罩在孔子头顶的种种光环,我觉得他更像是一位历史学家,一个历史的虔诚信仰,一个顽固的化遗民。尼采有云:历史学家总是向后看,因而也向后信仰。其实,何止历史学家,对历史的信仰和迷恋从来都隐藏在人心的底层,甚至已经蜕变为一种潜意识,左右着人的行动和思想。历史在某种意义上,恰是父亲的隐喻,因而对历史的依恋就成为孤独的个人在无助的尘世生活中对父亲的呼唤。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以来一直面对来自西方的挑战。如何应对持续不断的外来挑战,是中国人不得不直面的问题。因此,“挑战与应战”理论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谈到“挑战与应战”,就应该知道将该理论应用到历史研究的首创者——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汤因比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20世纪最伟大的思辨主义历史哲学家”,“文化形态史观的集大成者”,“最勇敢的历史学家”、  相似文献   

4.
史学与科学     
研修史学者,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历史是什么?我觉得,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不易准确而明白回答的复杂问题。近代以来,西方不少历史学家通过撰写大量的学术论文和专著,对此进行了长时间热烈的讨论。但是,学者们仍然意见纷歧,莫衷一是。中国的历史学家在对此问题的探讨中,基本形成这样的认识:所谓历史,就是以往实际发生的事件,或对以往实际发生事件的记录。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这就是以往实际发生的事件。而中国“历史学之父”司马迁在其所著《史记》中,就记载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大致过程。“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一历史事件,实际上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已经消逝于天地之间,永远不可能重演。  相似文献   

5.
巴比伦城可谓是古代世界最辉煌、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希罗多德曾于公元前450年巴比伦被波斯人征服之后游历巴比伦城,他禁不住发出这样的感慨,“其壮美是人类历史以来绝无仅有的”。最负盛名的巴比伦城以其雄伟奇特的巴比塔、金壁辉煌的王宫、壮观的伊什塔尔门和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空中花园等景观而驰名古今。  相似文献   

6.
王玉冲 《世界文化》2008,(11):16-17
“伟大属于罗马”,罗马帝国的荣耀牢牢地印在西方人的心灵深处。而记录其兴衰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以下简称《衰亡史》)纵横干年、内容丰富、行文恣肆,不仅令史家为之倾倒,亦令文人骚客为之忘倦,风行世界数百年而不衰。正是由于这部历史巨著,其作者爱德华·吉本(1737—1794)成为18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史学家,且跻身世界伟大的历史学家之列。  相似文献   

7.
作为杰出的南北战争历史学家,他让美国了解它的过去。作为良师益友,他使我懂得我的未来。我若不是由于读了《神圣的土地》第98页上的几行字,或许至今仍是一个布鲁斯的泛泛的景仰者而已。《神圣的土地》是布鲁斯以北部联邦的视角审视历史写的一部关于美国南北战争的史书。说来带有讽刺意味,这位教给我许多人世间什么是正确的人,却是缘于他的一个谬误而进入了我的生活。那是在1956年,我15岁,上中学二年级。我为了做英语作业而阅读《神圣的土地》。我很快就被卡顿吸引住了,因为他并不是枯燥乏味地讲历史,而是做到引人入胜。你可以看到参议员们怒目圆睁,唇枪  相似文献   

8.
伊索这个名字,同最伟大、最脍炙人口的寓言宝库联系在一起,然而同荷马一样,他是个不能十分肯定的人物,甚至究竟是否存在过这个人也常常引起人们的怀疑。但是大量的传统看法支持这样一个观点,即历史上曾确有其人。大约公元前六世纪,希罗多德曾经提到公元前550年左右是伊索的全盛时期;公元前399年,当苏格拉底在监狱里度过余生时,曾把伊索寓言改写成诗体;亚里斯多德的《修辞学》也曾谈到寓言故事《狐狸和刺猬》;狄  相似文献   

9.
马克斯·韦伯论中国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拙 《华夏文化》2004,(2):25-27
马克斯·韦伯(MaxWeber,1864—1920)是德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法学派在欧洲的创始人之一。他曾任柏林大学、慕尼黑大学等著名大学的教授。他认为,社会学是一门以人们所从事的社会活动的意义和目的为研究对象的“理解”的科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理想类型”的理论。他对于东西方文化和历史的比较研究,对经济、政治、军事、法律、宗教和艺术的综合研究,以及在组织社会学方面的研究,使他在社会学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撰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宗教社会学论文集》和《经济与社会》等论著。韦伯关于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0.
英国当代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位阿拉伯天才:“他在作为一个成年人的54年工作生涯中,用不到4年的‘隐居’就完成了一部著作,从而达到了毕生事业的顶峰。这部著作在视野广阔和深度方面,在聪明才智方面,都可以与修昔底德或马基亚维里的作品相媲美……他精心构思和明确表述了一种历史哲学,这无疑是古往今来、普天之下任何心灵所曾经构想过的这类著作中最伟大的一部。”获得如此美誉的不是别人,正是被誉为历代最卓越的历史学家、伊斯兰教最伟大的历史哲学家——伊本·赫勒敦。  相似文献   

11.
“我希望能创造奇迹。”他在年轻的时候曾写出这样的心愿。在整个一生中,这个无与伦比的人在艺术、科技、认识人类、探索自然界的秘密方面都创造出了奇迹,到晚年时,他仍痛惜道,他一生的时光都给“虚度”掉了。历史笑了。“历史上从没有出现过如此多才多艺的天才。”法国历史学家泰恩写道,“从没有出现过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如此渴望永存不朽,在他在世的一百年中以及以后的几百年中被人广泛传诵的天才。”人们从不认为这样的赞扬言过其实,相反认为这样的赞扬还嫌不够,但又找不到恰如其分的赞词。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认为伦纳德·达·芬奇是一…  相似文献   

12.
余世诚 《寻根》2000,(4):82-85
1980年第7期的《历史教学》杂志发表了韩养民先生撰写的《中国历史大辞典》“张良”条释文,提出汉初大臣张良“传为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人”。不久陕西晋金庚先生在《中国历史大辞典通讯》1980年第11、12期合刊上发文,  相似文献   

13.
人参琐谈     
石云涛 《寻根》2002,(6):61-63
中国人早就发现了人参的价值。“参”古作“葠”,又作“葠”。在中国,至迟在汉代的文献中已有人参的记载,如《春秋运斗枢》、《礼斗威仪》、《异苑》等。南朝梁代陶弘景所著《名医别录》中称为“人微”,有人认为“微”乃“葠”字之讹。所以叫“人参”者,李时珍在他著名的《本草纲目》一书中说:“年深渐浸长成者,根如人形,有神,故谓之人葠、神草。”他说:葠“亦浸渐之义,葠即浸字,后世因字文繁,遂以参星之字代之,从简便尔。  相似文献   

14.
郭栋 《世界文化》2007,(11):21-22
导演过《劳拉快跑》的德国导演提克威又奉献了一部《香水》,加上他的臆外的冬天》那个“生命中不能承受的意外”,他总是一位让人“意外”的导演。  相似文献   

15.
蒋寅 《中国文化》2009,(1):164-178
历史是过去所发生的事件的遗留和记录,在很长时间内,人们对历史的观念就是如此,着眼于事实的记录,即《剑桥近代史》主编阿克顿勋爵所谓“经验所揭示的记录或事实”,而且集中於政治史的范畴。这种情形直到二十世纪中叶才发生根本的改变。英国历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  相似文献   

16.
如果给一个美国人讲《西游记》。一开篇就是“三打白骨精”,那么他最初的感觉一定是不知所云——几年间相继接触到《幽灵的威胁》和《克隆人进攻》的中国人,其感觉基本上与此类似。虽然打着“前传”的幌子,但从时间上讲,却已经是“星战”系列的第四、第五部影片。影片中的  相似文献   

17.
在艺术图像中寻找对于人类社会制度的形成、更替及其种种真相的理解的努力,如果不是比献研究的工作更重要的话,至少不会是不重要的。“图像作为历史献”的合法性早在18世纪中后期就开始被历史学家所接受,20世纪的人科学研究们对于“历史中的艺术”与“艺术中的历史”的重视程度更是有增无已。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与中国历史文化(二)□张思恩四、《三国演义》多角度反映了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勤政爱民”是中国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古代,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都很注意争取民心。刘备被描写成典型化的封建仁君,躬行仁义,诚恳待人。徐庶投奔他,认为...  相似文献   

19.
李嘉球 《寻根》2013,(5):137-140
范成大(1126-1193)是南宋名臣,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又是著名诗人,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合称“南宋四大诗人”。
  范成大的籍贯是哪里?读过历史、文学史的读者一定记得他是“吴县人”(今属苏州市)。《宋史》《中国人名大辞典》《辞海》等权威典籍也都有明确的记载。  相似文献   

20.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我看了很长时间,大概3个星期吧,每天只能在临睡之前慢慢读上几十页,因为总有种“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感觉,害怕惊扰和打乱了书中人时间旅行的步伐,那个“脱离时间的男人”、他的妻子——有被丈夫形容为“一碗牛奶中的一滴红血”般的双颊,以及他们之间“思念的协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