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中国民俗学创建之日起,学者们就非常重视这个学科的社会功能,对其反复讨论,认识也不断深化.钟敬文在其民俗学的早期研究实践中,通过演讲、办班授课、办展览会等途径,大力宣传民俗学对民众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新中国成立后,他不断强调民俗学形式与内容的教育意义,论证研究与应用间的辩证关系,探索发挥民俗学教育功能的多种途径,体现了他既作为民俗学家又作为教育家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2.
山曼是民俗学家,亦是散文家,他是在浓厚的散文底蕴的基础上研究民俗学的,同时,他在从事散文创作的过程中也注意发掘社会风情、节庆仪式、服饰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民俗资源,所以他的民俗学研究成果无不是散发着民俗风采的美文。  相似文献   

3.
学术研究要服务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需求,而应用民俗学已经成为民俗学研究的主流方向之一.由于民俗学学科领域的广泛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这一具体的操作和过程仍值得探索和研究.叶大兵是我国早期践行应用民俗的学者之一,早在20世纪中叶他就开始研究区域民俗,后期主要致力于应用民俗研究,突破了当时理论研究的局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术理论与实践成果.回顾叶大兵所践行的应用民俗学研究可知,他注重学科研究之方式方法的与时俱进,并以社会服务为目标,与经济、文化、管理等相结合,将文化力转化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走上了实践应用的道路.总之,叶大兵应用民俗学的提出及其实践路径对我国当代民俗学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顾颉刚关于孟姜女故事的研究,介于民俗学与历史学之间。他以民俗学的模式从事历史学的研究,又以历史学家的身份营建民俗学科。由孟姜女故事等引出的“古史层累造成说”,与其视为历史学的规律,不如视为民俗学的规律;与其称之为“层累造成”,不如称之为“层累阐释”,方始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1991年,钟敬文提出了"民俗文化学",这可以看作他在最近20年学术思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核心性创新概念,具有重要的标志意义."民俗文化学"产生的现实背景,有民俗学自身学科意识需要加强的情况,也有整个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界尚与民俗学发生割裂的情况,钟敬文在两方面的研究实践,促成了他提出一个新的交叉学科.对于"民俗文化学"不能仅从民俗学单一发展的需要上理解,因为它对民俗文化研究和民族文化整体研究,都具有指导作用.但是,从民俗学的建设来说,"民俗文化学"学科的提出,却包含着文化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思想,这是不容忽视的一大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6.
孙宇鹏 《神州学人》2006,(12):19-19
陶思炎: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方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同时他也是致公党江苏省委会副主委、省政协常委。陶思炎教授的研究主要涉及神话学、民俗学、民俗艺术学、民间信仰等领域,并形成了他鲜明的民俗学研究风格。  相似文献   

7.
黄石与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石是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早在20年代初就投身于宗教学、人类学及民俗学研究领域,翻译和编译出版了关于家族制度和神话的著作,并陆续发表了多篇民俗学方面的学术论文,尤其在妇女民俗方面做出了较大成就。其研究特点在于既注重利用文献资料做历史的考察,也注意尽量利用田野调查的材料;既注意吸收国外相关学科的理论,又专注于对中国本土的民俗事象的研究,是当时民俗学运动中比较出类拔萃的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田野作业作为一种调查研究方法,已经成为进行民俗学研究的主要手段。但是,与其他学科的田野作业相比,民俗学的田野作业缺乏一种反思的品格,需要对田野本身、调查者、真实性等几个核心问题进行重新认识,在此基础上,确立田野作业的两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历史民俗学与钟敬文的学术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特色的民俗学学术体系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悠久的历史文明,以探讨民俗事象、历史源流与民俗观念变迁为对象的历史民俗学在其中至关紧要.以钟敬文为代表的学者在20世纪前期中国民俗学兴起之初就关注着这一问题,新时期以来,钟敬文明确提出将历史民俗学作为中国民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作出了相应的理论说明与具体的研究部署,他在历史民俗学学科的创建上有着重大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福田亚细男是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教授,专门从事日本民俗学研究。近年来他亦数次赴中国贵州省实地调查中国少数民族民俗,研究范围颇广。《日本民俗学方法序说——柳田国男与民俗学》一书是福田氏的代表作之一,于1984年由日本弘文堂出版社出版。该书由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是一位来自民间的作家,他深受民间文学的熏陶,并从民间文学中汲取创作的材料,语言和手段,因此他的作品自然地显现出一种特别浓郁的地方、也是民间的生活情调。本文试从沈从文作品中所运用的民间故事、传说、民歌等的表现手法和对风俗、风物的描写方面论述他作品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12.
万建中教授对中国民俗学的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主要表现为治学和人才培养。就治学而言,他的贡献富有创见:禁忌研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创新民间文学教材体系,开辟故事学史研究领域,确立和实践民间文学主题学,提升中国民俗史研究水平,建立中国民间文化学和对赣民俗研究见解独到。就人才培养而言,他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践行着涵养与学识并重的正能量,不遗余力地为中国民俗学的发展培养后备人才。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他将生活与事业圆满融合的民俗人生的写照。  相似文献   

13.
刘禹锡被贬谪放逐远州23年,创作了许多经济生产民俗诗歌,内容新奇,形式多样,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中唐时期朗州、连州、夔州三地各族人民的生活生产习俗,具有很高的民俗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日本学者白川静的"诗经学研究"植根于日本民俗学研究,受日本《万叶集》民俗研究的影响,从古代汉字的构造原理出发,认为古代歌谣原本带有咒语性质,是人与神交通的产物,具有预祝意味。由此对《诗经》中的"兴"加以民俗学阐释,提出"兴的发想法",进而探究《诗经》所反映出的民俗现象。分析白川静《诗经》中"水占"习俗研究可以窥探其《诗经》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鲁迅作为一代文学批判大师,毕生致力于思考中国国民性的改造问题,他的小说也被认为是剖析和批判国民劣根性的最锐利的"匕首",不过其中大部分小说是以其故乡为写作背景,饱含浓郁的故乡情,这种即坚持批判又依依不舍的情感致使地域文化特色在鲁迅的小说中大放异彩,故而本文将从小说中的地域文化底蕴、地域性民俗和地域语言对鲁迅小说作更深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周作人主要是从民俗入手研究日本文化,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少有人比。他的研究并非仅仅出于兴趣,在其背后有着更为深远的思考。周作人希望通过对日本民俗的考察和研究来挖掘其中的有益因子,从而为构建中国人理想的生活方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以来,民间文学被知识分子当作文化改良和文学变革的资源。周作人以民俗学方法入手,对民间文学有着独特的认知与论述。本文通过考察五四后周作人民众认同的转移及其对各种民众文学形态的评判,考察他的民间立场与新文学建构的关系,并由此呈现其身份认同的独特性和思想心态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刘基与故乡南田及温州情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基有近三十年的时间在故乡度过,刘基故乡南田与温州渊源深厚。在他一生中,他经常往来温州与家乡南田。现在温州诸县、市刘姓,奉刘基为太公,大率为刘基后代。有关刘伯温的传说、故事、诗歌、风情、民俗、童谣、民谣等,在温州大量流传。刘基是温州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先哲乡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