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继位至贞元三年五月平凉劫盟发生后,德宗在民族政策上实行了有别于其先辈、也有别于其自身中后期的民族政策,主动向吐蕃伸出了友好之手,如主动归还吐蕃俘虏,应吐蕃之请,为之改敕书、境土,与吐蕃会盟立界,多次遣使出使吐蕃,表达和好姿态。唐朝综合国力的削弱、处理国内东方跋扈藩镇的需要以及所谓的陕州之辱是德宗不遗余力地推行和蕃政策的原因,德宗的和蕃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吐蕃也向唐伸出了友好之手,但由于德宗君臣并没有从根本上诚信对待吐蕃,和蕃政策最终破产,平凉劫盟发生。  相似文献   

2.
平安时代末期(1068~1185年)政治统治的中心由贵族逐渐转移到武士,其中,武士家庭出身的平清盛凭借其卓越的才能,历经保元、平治之乱,成为开启日本武士政权时代鼻祖的人。  相似文献   

3.
黄武元年(公元 222年)孙权称吴王以前是东吴的早期,这个时期的东吴政权可以称为幕府政权,其中央机构主要是幕府,地方机构的特点是多用武将为郡县长官.幕府政权是孙策、孙权迫于当时的形势建立的,它虽然在孙氏稳定江东的过程中起过一定作用,但随着孙氏势力的扩张,幕府中央机构的弊端也日渐突显.直到孙权称吴王以后,孙氏才废除了这套机构,彻底解决了政权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4.
生活在青藏高原、四川西部等地的藏族,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诸历史,藏本羌系一支。史称羌中的六牦牛部于汉武帝时经川入藏。七世纪初,三十二世赞普松赞干布一统诸羌,建立了强有力的吐蕃政权,使分散的处于奴隶制的中国西部逐渐进入封建社会。公元六四一年,赞普迎娶唐文成公主后,藏地输入了大量中原文化;佛教亦于此期  相似文献   

5.
盟誓制度对吐蕃王朝的建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起到了维护吐蕃贵族内部稳定,团结的重要作用。但在部落联盟的前提下,依靠盟誓建立起来的吐蕃政权,王权与贵族之间存在着强大的制衡。因此,从王朝建立之初便存在着制度性的分裂倾向。在中央集权尚未建立的吐蕃,仅靠原始宗教性质的意识形态是无法维护其长期统一的。  相似文献   

6.
王莽从居摄二年(7年)至地皇四年(23年)新朝灭亡,16年间进行了4次货币改制,每次货币改革都利用发行虚值大币来掠夺百姓财富,严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频繁、猛烈、荒谬的货币改制导致百姓破产失业、造假盗铸之风盛行,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从而使新莽政权加速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阎锡山"保境安民"的措施为山西赢得了一个较为良好的发展环境。阎锡山政权非常注重图书出版物的宣传功能,其党政部门和社会团体出版了许多党政军类书籍。特殊的政权环境会造就怎样的图书风貌,本文试对这一问题进行回答。  相似文献   

8.
赞普赤祖德赞热巴巾即汉文史料中的可黎可足是藏文史料中所说的"三大法王"之一,他所统治的时期是藏传佛教前弘期的高度发展时期。他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赞普,为了维护政权,他对外和唐进行了两次大的会盟,对内大力发展佛教。随着文化发展的需要他进行了文字规范化运动,翻译佛教经典经文等。他的一生是为民族振兴奋斗的一生,他的奋斗促进了吐蕃和唐民族关系的友好往来,有力推动了吐蕃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江汉政权是清代咸同年间号军起义建立的农民政权,它的根据地虽在贵州思南,但其所领导的范围及影响力却广达黔、湘、川、鄂、赣的号军起义和白莲教支派。本文在掌握翔实史料基础上,从该政权的领导人、传教区域、战略部署、朝廷官员的相关奏折等方面论述了其领导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级管理层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由派出机构逐步演变为一级政权.市领导县已经成为地级政权中占主体的体制.这一体制在密切城乡关系、加强城乡合作、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各种矛盾日趋凸显.为此,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提出了改革现行市(地)级政权体制的思路,这些思路基本上都是围绕市(地)级建制的存去、市管县体制改革的原则、省管县体制的实施及相关措施的配套等四个问题展开研究的.  相似文献   

11.
《新红史》是继《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中赞普传记、《吐蕃王统史》、《红史》、《青史》等著作关于吐蕃王统的记述后另一部关于吐蕃王统记载的史册。其中的民族史观与世界笔法是《新红史》一书的主要记述特点,总体写作特点由前代以叙述宗教内容为主转变为以叙述政治势力为主。本文对《新红史》中西藏吐蕃王统部分史事上的考证进行了分析,说明了《新红史》记载吐蕃时期这段历史时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12.
当前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必须站在政权建设全局的高度,从正确处理好国家权力机构、执政党、国家行政机构以及司法机构之间的关系入手,才能真正解决行政机构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政权统筹建设的视野下,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效率为目的,从党和政府的角度来讨论县级政权机构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探索在加强地方人大职能的前提下,将县级党政执政资源合二为一的政权机构改革,将为我国当前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陇西李氏并非魏晋旧族 ,而是鲜卑贵族、汉士族合流时出现的新士族。陇西李氏先世前汉时是武将世家 ,在汉魏晋门阀形成、发展过程中 ,已衰落为陇西寒门。晋末十六国时期 ,陇西李氏开始崛起。北魏初年李建立西凉 ,其家族成为小王国的王室。西凉灭亡后 ,李子孙仕魏。李氏作为亡国小朝廷的后裔加入北魏政权 ,失去了豪强割据的社会基础。李氏为保持自己的社会地位 ,只有依附皇权 ,并和皇权紧密结合。正由于李氏对皇权的依附性 ,与皇权利益的一致性 ,仕魏后很快取得了与五姓七家并列的地位 ,成为当时盛门。  相似文献   

14.
《摩尼光佛教法仪略》全面地介绍了摩尼教的历史、教主摩尼、典籍、教团组织、寺院制度以及基本教义。它实际上是开元十九年(731年)驻在京城的摩尼教传教师拂多诞奉诏而作的一个有关摩尼教的解释性文件。拂多诞之所以要写这一文件,是由唐玄宗因武则天优待摩尼教而自始就对摩尼教不感兴趣且采取不利于该教的措施,从而下诏让拂多诞书面奏闻其教的情况,《摩尼光佛教法仪略》就是拂多诞的书面奏稿。从中可透视唐代封建政权与宗教的关系及其对宗教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北宋时的司马光(1019—1086),用了十九年的时问,编撰了一部《资治通鉴》(通常简称《通鉴》)。这是一部有代表性的编年体史书。这部史书,对我们当代的史学研究仍然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鉴》上起公元前四○三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公元九五九年(后周显德六年),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共三百余万字,记载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这样一部史学巨著,是在北宋皇帝英宗、神宗的支持下编写而成的。宋英宗和宋神宗为什么  相似文献   

16.
长安三万里     
小鲤鱼 《阅读》2023,(81):56-59
<正>《长安三万里》是一部由诗组成的电影,用168分钟的片长完整展现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生,也呈现了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节点,还原出了有血有肉、生动立体的人物和故事。故事简介安史之乱爆发后数年,吐蕃大军攻打西南,大唐节度使高适交战不利,长安城岌岌可危。被困守孤城的高适开始回忆起自己与李白的往事……漫长的回忆中,不仅展现了灯火盈门的市井酒巷,  相似文献   

17.
位居我国政府架构中第三层级的地级市,由于经济上市县争利,行政管理上削弱了县级自主权.同时局限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导致调节城乡关系乏力,其地位和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取消地级管理层,最终实行省直接管理县体制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但目前条件还不成熟.现阶段,我国市(地)级政权体制改革应走"弱市"之路. "弱市"有两层涵义,一层是削弱市(地)对县不恰当的行政干预和财力的过度集中;另一层是强化地级市,尤其是中心城区的经济中心聚集和辐射功能.而且市(地)级政权体制改革需要相关措施加以配套.  相似文献   

18.
从滥赐铁券看唐朝政权的衰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券是封建帝王赏赐功臣的一种享有某种特权的凭证。有唐一代政府频繁地赏赐功臣铁券,借以嘉奖其为保卫社稷、维护皇权所做出的贡献;安史之乱后,又不断地赐予有叛逆图谋的藩镇节帅,试图安抚其心,阻止叛乱。前者反映了唐代皇帝对功臣的日渐依重,后者则反映了唐政府对日益膨胀的藩镇势力的优容和姑息。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从其整个发展过程中都不难看出唐朝政权日渐衰微的轨迹。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0月24日,学院举办了第五届系(部)主任论坛。此次系(部)主任论坛是在学院全力迎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大背景下举办的,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工作指导思想,论坛的主题定为《评估的核心——建设》。学院副院长、教务处长张轶主持了此次论坛并作了精彩的开篇语和总结。李伟忠等九位系主任发表了精彩的演讲。现将主要发言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北宋长道僧海渊,德行高迈,通于医术,又善于调度管理,在宋王朝收复熙、河、洮、岷、叠、宕等州,结束了这一带长达300年的分裂局面后,受命兴建广仁禅院,导羌汉及吐蕃、党项民众崇德向善,取义归仁,和睦相处,其功业卓著,名播于当时而彪炳史册。《陇右金石录》卷三收录有《广仁禅院记》,讲广仁禅院修建始末与海渊的功德。从碑文来看,以海渊在元丰元年至郡主事计,至立碑时已经营广仁禅院七年之久,亦可谓费尽心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