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当今,多出精品图书,争取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每个出版社孜孜以求的目标。但缩短出版周期,往往导致图书编校质量难以保证。如何在质量与周期这对矛盾中寻求一个较好的平衡点,做到既缩短出版周期,又能保证图书编校质量?经过多年的校对工作实践,笔者认为,校对主体多元与管理统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校对主体多元的内涵校对主体多元的一般理解,是指作者校对、编辑校对、工厂校对、社外兼职校对(下面简称外校)以及出版社专业校对等多位一体,共同对图书编校质量负责。现代校对还有一个主体,即计算机校对软件,人机结合是现代校对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常人视为“单调”“枯燥”的校对中存在着“美”,存在着“乐”,值得我们去发掘,去追求,去欣赏。我们把这种因校对而引发的美好的愉悦的情绪体验称为“适乐感”。校对适乐感是支撑校对主体心理的一个重要的支柱,它使得校对工作者在工作中得到满足和愉悦,进而产生更...  相似文献   

3.
浅谈校对三个主体对于书稿质量的合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出版校对工作流程中,书稿的校对工作存在着三个校对主体的相互作用,他们是专职校对者、著作人校对者(作者)和编辑校对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三者都对书稿的最终质量起着不同的作用。这三个校对主体各有其特点,互补性也很强。三者既有各自的分工,又互相协作,在校对活动中既显示了相对独立性,又相互协作各展所长,形成了一种既互相协作又互相补足的合力作用,正确运用这种合力作用对书稿校样的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郑斐 《报刊之友》2008,(11):62-64
新闻校对活动是新闻校对主体与新闻校对客体矛盾运动的过程,一方面客体存在讹误,一方面主体要改正讹误,两者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只有当客体的讹误得到改正,主体查错正误的目标得以实现,新闻校对活动的矛盾运动才会终止。  相似文献   

5.
新闻校对活动是新闻校对主体与新闻校对客体矛盾运动的过程,一方面客体存在讹误,一方面主体要改正讹误,两者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只有当客体的讹误得到改正,主体查错正误的目标得以实现,新闻校对活动的矛盾运动才会终止。  相似文献   

6.
校对:主体、功能和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对:主体、功能和责任孙培镜校对,在我国一向也称“校雠”。“校雠”作为我国编辑史上的一个专门用语,既指古籍整理工作中的校勘,又指古籍和原稿复制工作中的校对。从校与编的关系看,古籍整理工作中的校雠,一向是编校合一的,即一人而兼编校二任;而古籍和原稿复制...  相似文献   

7.
论校对定位     
校对定位的误区 校对如何定位?按传统的说法,“校对是出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编辑工作的继续”(《校对知识问答》),校对“起着编辑工作的继续和补充的作用”(《编辑、出版、印刷、发行知识大全》)。这些论述,虽然承认校对为出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却又否认校对的独立地位,把校  相似文献   

8.
心理卫生与校对质量安造计【沈阳】对于文字出版物来说,校对是非常重要而又非常易出纰漏的一项工作。有人形象地说过,世界上有三件事最难:一个是保镖,一个是守门员,再一个就是校对。因此,为提高校对质量,人们进行过许多思考和研究,提出许多有益的见解和措施,对提...  相似文献   

9.
校对增值,指校对主体通过校对操作,对原稿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价值(不是数值)有所增益,也就是对原稿质量有所提高。与此相对应的是校对保值,指校对主体通过校对操作,保护原稿价值不受损害,也就是对原稿质量起到保障作用。保值,是对每一位专业校对工作者的起码要求;增值,则是对每位中级以上的校对工作者更高的要求,也是应该的和必要的要求。校对保值,要求校者忠实于原稿,消灭  相似文献   

10.
校对素质“博”、“熟”、“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国出版界实施精品战略、争创“双效图书”的大背景下,质量更加成为图书的生命。作为图书出版的重要环节,校对的作用举足轻重,而校对人作为校对的主体,其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图书质量的优劣。我认为,做一名优秀的校对,应具备“博”、“熟”、“淡”三方面的素质。  相似文献   

11.
校对理论研究七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奇 《出版科学》2002,1(Z1):40-45,39
校对理论研究不是从理论体系入手,而是以校对功能为切入点,进而研究校对主体价值、校对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现代校对学理论框架.在出版业进入电与磁时代的新形势下,校对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已成为主要的研究课题.理论研究必须与时俱进,惟其如此,方能继承传统又超越传统.  相似文献   

12.
注意和记忆在校对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校对是出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书刊付印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对确保书刊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出版部门对校对工作都极为重视,想方设法提高校对质量.以往关于如何控制校对质量的研究多从校对步骤、方法、组织及校对者的工作态度等方面入手,而较少涉及校对主体的认知心理因素--如注意和记忆在校对中的作用机制.实际上,校对是通过校对主体的感官--视觉,对校样进行"扫描",并对照原稿,消除文字方面的缺漏、错误,以及图表、公式、版式方面的不准确、不统一和不完善之处.它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方式,必然涉及到校对人员对校对材料的识别和理解,因而也必然遵循人类认知心理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3.
校对工作组织管理的特征和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对,是报刊、图书出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怎样才能适应新形势,既要快出书,又要出好书;怎样才能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积极的质量保证作用?下面就校对工作组织管理的特征和内容进行探讨.(一)校对工作组织管理的特征一、目的性.校对工作组织管理的目的性是非常明确的:(1)数量上要求按期完成或超额完成社长室下达的全年  相似文献   

14.
校对理论研究七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奇 《出版科学》2002,(3):40-45,39
校对理论研究不是从理论体系入手,而是以校对功能为切入点,进而研究校对主体价值、校对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现代校对学理论框架。在出版业进入电与磁时代的新形势下,校对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已成为主要的研究课题。理论研究必须与时俱进,惟其如此,方能继承传统又超越传统.  相似文献   

15.
近一个时期以来,随着编辑手段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校对软件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专业校对在出版过程中的地位提出了质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编校合一”和“校对主体社会化”,其核心是取消专业校对。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危险的偏见,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的探讨。1重新认识校对规律,适应校对角色功能的转变传统的校对模式为“三校一核红”。一般来说,前两个校次重点是校异同,校对者不加入自己的观点,称为“死校”;第三个校次重点是校是非,着眼于发现作者和编辑可能出现的疏漏或知识性差错,这一过程包含着校对者的主观意识…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报纸校对工作者,在长期的校对工作中,使我深刻认识到,有责任心是做好校对工作的根本。责任心的强弱,决定着校对质量的高低。因此,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校对。  相似文献   

17.
人才的摇篮     
这是古老的天印山孕育的特色文化方山大鼓。它,携着山野的风,托起山乡人那份洒脱与豪放,威震十朝金粉之地,享誉江淮鱼米之乡。还是这古老的天印山,如今又用它那浓浓的雾雨,摧开一朵又一朵鲜艳夺目、五彩缤纷的花朵。在这姹紫嫣红之中,有一朵更为绚丽、更为妖娆——这便是飘  相似文献   

18.
不只一个人,看到登有像“割断脖劲(颈)”、“说了声摆摆(拜拜)”字样的报刊,便忿忿然弃之垃圾,毫不心疼地与之“拜拜”;也不只一个人,碰到“气水”、“大并”一类的叫卖牌子果真被“气”得不想吃喝;然而,一番感叹过后,又有多少人真正想到一位校对人员的作用与甘苦呢? 如果说人民日报校对组与全国众多新闻单位的校对部门有什么不同的话,只在于面对那份摊开的全国最大一家党报,责任更加重大,要求更加严格,付出心血更多。  相似文献   

19.
刘申萍 《新闻窗》2008,(3):128-128
在多年的校对工作中,我见过五花八门的差错,这使我一次又一次地对校对工作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再认识,对校对工作的看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一般人看来,只要识字的人都能做校对工作,此言差矣。常言遭:隔行如隔山,七十二行各有其门道,这话一点不假。诸位看报人或是习惯测览文章标题攫取时势信息,或是三眼两瞥地横扫竖抹内文以求知其一二,对精彩的描写或论述咬文嚼字以为乐事的虽不乏其人,却也时常忽略文字使用的正误,哪像做一个校对眼盯嘴嚼,一字一词地印在脑里,吞到肚里,末了还是只见树不见林,一篇文章看了几遍,只是把握了字词的正确,却对文章内容一知半解,这就是作为校对与普通读报人的差别。 对于一个合格校对的要求,责任心更甚于学识水平。当校对既辛苦又枯燥,一字一字一篇文章看几遍你能不烦?你校对的文章被评上优秀奖,获奖有作者、编辑的名字你却挨不到边你能不泄气?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