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省港罢工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运用统一战线政策,推动国民党支持自己;争取资产阶级援助自己;宣传领导农民阶级参加运动,形成广泛的反英统一战线,从而赢得罢工的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2.
省港大罢工的廉政建设刘文娟关键词省港大罢工;廉政建设省港大罢工是1925年6月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在罢工期间,被称为“将来中国工人政府的先声”的省港罢工委员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廉政建设,有力地保证了罢工斗争的顺利进行。更为重要的是,它...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就重视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推动人民民主法治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建立的上海市民代表会议制度,是中国近代政治史上最早建立的大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制度对建立当时的上海人民民主政权发挥过重要作用,对国内外产生过重大影响,与那时的省港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制度”和各级农民代表大会制度齐名,共同形成中国近代最早的“三株珍贵”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萌芽。今天,有必要寻根溯源上海市民代表会议制度,为完善当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供有益的资源。  相似文献   

4.
省港大罢工是近代中国反帝爱国运动的壮举,也掀开中国共产党执政史上的重要一页。从理论上讲。党在领导省港大罢工时已明确提出“学习掌握政权”的12号;在实践中则组建了“小小的工人政府”——省港罢工委员会.积累了政权建设各个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城市工作和组织工人阶级参政方面的经验。有的甚至是后来在农村的“局部执政”无法取得的。但省港罢工委员会还只是“第二政府”,与后来农村根据地割据一方不同,无法纳入“局部执政”的范畴。在此前后,共产党参与了国民政府的联合执政,上海第三次工人起义中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市民政府”,农民运动中出现了“农民政权的雏形”。可以说,大革命时期是构成中国共产党执政史的学习阶段。  相似文献   

5.
省港大罢工是近代中国反帝爱国运动的壮举,也掀开中国共产党执政史上的重要一页.从理论上讲,党在领导省港大罢工时已明确提出"学习掌握政权"的口号;在实践中则组建了"小小的工人政府"--省港罢工委员会,积累了政权建设各个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城市工作和组织工人阶级参政方面的经验.有的甚至是后来在农村的"局部执政"无法取得的.但省港罢工委员会还只是"第二政府",与后来农村根据地割据一方不同,无法纳入"局部执政"的范畴.在此前后,共产党参与了国民政府的联合执政,上海第三次工人起义中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市民政府",农民运动中出现了"农民政权的雏形".可以说,大革命时期是构成中国共产党执政史的学习阶段.  相似文献   

6.
罢工,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说曾是那么遥不可及。记忆中,只是儿时从老电影中领略过那充满血雨腥风的工人运动:“二七大罢工”、“省港工人大罢工”等,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和凶残镇压以及工人们舍死忘生的抗争都曾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过难以磨灭的印象。但万不曾想到在20世纪90年代末,在我们梦想中是民主和自由的“乐土”,世界公认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澳大利亚,我会“有幸”亲身经历一次大规模的罢工。澳洲全国最主要的电视台、昆士兰最大的报纸《信使邮报》都对该次罢工作了重点报道。记得,当时我在罢工前真有一种“人在画中游”,时光倒流般既紧张又…  相似文献   

7.
1925年,反帝烈火燃遍神州大地。正是“不惑之年”的苏兆征,饱含着革命豪情,并以鲜明的政治立场,积极参与发动和领导省港大罢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担任了省港罢工委员会的领导工作,是确保罢工实现和顺利发展的重要台柱。他在为坚持罢工的实际斗争中,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8.
一九二五年爆发的省港罢工是我党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领导的一次大规模罢工。它的发生、发展和结果与整个大革命的进程密切相连。深入研究这次大罢工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大革命的发展规律,以及党在这个时期的路线、政策和策略。这里着重谈谈省港大罢工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共洛阳组在领导陇海铁路工人罢工斗争过程中,正确运用了统一战线策略和宣传策略。统一战线策略解决了陇海铁路工人内部的团结、工人和员司的团结、陇海铁路和其他路局工人相互支持问题,弱化了北洋政府和军阀反对罢工的意愿;宣传策略以表达罢工的有理、有节为核心,促进了不同群体对罢工的了解和支持;两种策略的正确运用促进了陇海铁路工人罢工斗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一九二五年一月十一日至二十二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蔡和森、邓中夏、周恩来、恽代英、瞿秋白等二十人。大会讨论的中心问题是党如何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大会讨论并通过了关于职工运动等议决案。会议成立了中共中央职工委员会。委员会由李立三、刘少奇、项英、刘华等人组成。一九二五年二月一日,小沙渡内外棉八厂工人因反对日本资本家开除中国工人,而首先罢工。中共中央组织专门指挥这次罢工的委员会,指定邓中夏等同志负责,并要求上海党部全体党员,全力以赴。(当时上海党员有百余人) 二月四日,刘华同罢工工人代表商量罢工条件,由沪西工友俱乐部代表工人向厂方提出。内容为:一、以后日本人不准打人;二、增加工资二成;三、第八厂辞退的工人须全部复工;四、承认俱乐部有代表工人之权;五、罢工期内工资照付;六、以后职工非犯通奸斗殴等事者,不得无故开除。同时把这些要求印成传单,发给各厂工人,酝酿总同盟罢工。另一方面劝导工人等到八、九两日领到工资后开始罢工,以保证罢工后工人的生活费用。二月九日,内外棉东五厂、西五厂、七厂、八厂、十二厂首先发动罢工,七千多工人冲  相似文献   

11.
这是流行于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大罢工工人当中的“八小时之歌”。此歌的影响,并未因历史腥风血雨的消散而淡去,随着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决议把“五一”确定为国际劳动节,它的印记被赋予了更多“以人为本”的历史意义后,愈来愈深地烙在了地球人的心中。  相似文献   

12.
山海关京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首次工运高潮中取得胜利的一次重要运动。此次罢工的成功有赖于以王尽美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准确的斗争策略。文章结合历史文献和地方档案资料,分析总结了王尽美等领导人在整个罢工过程中的四大策略,即:借直奉战争之机,壮大组织力量;因势利导,同恶势力作斗争;抓住工人心理,调动工人情绪;与工人团结一致,进行流血斗争。罢工的胜利,为工人争取了权益,同时也为后来开滦五矿工人同盟大罢工等运动的开展增强了信心。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罢工出现了新特征。这些新特征包括:参加群体更加广泛,工会在组织罢工中程序性更强,罢工多发生在传统行业和公共交通部门,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成为罢工的新矛头,罢工以经济性、谈判式为主,西欧各国联合罢工趋势增强,罢工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文化并进一步与其他社会运动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14.
八十年代以来,西、北欧地区各国的失业总人数,已经超过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情况之严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从未有过的。虽然由于就业总人数增加,失业率比三十年代要低,然而工运的情况却同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很不相同。那时,工运高涨,罢工浪潮此起彼伏,工会组织的力量和威信显著上升。而八十年代西、北欧地区的工运则明显后退,工会地位趋于软弱,会员数字下降,罢工次数减少,而且罢工斗争往往不能取得胜利,甚至导致更多的工人被解雇。因此,在一般工人中产生了害怕以至反对罢工的心理。1980年,意大利就曾发生过四万多职工为反对菲亚特汽车公司工人罢工上街游行,1985年法国雷诺汽车公司的一部分职工也打出了大幅标语,不同意罢工行动,要求谈判。同年丹麦总工会发动了三十万  相似文献   

15.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罢工的经过、意义及教训,罢工对国共合作及工人运动复兴的影响,中共与罢工的关系,国际声援等几个方面.研究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研究方法简单、研究范式陈旧、研究成果不均衡、重复研究明显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试析1922年开滦五矿同盟罢工失败的主观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22年开滦五矿工人同盟大罢工,是中国第一次罢工高潮中最主要的一次罢工,在中国工运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深入总结这次罢工失败的原因,尤其是主观原因,对全面认识这次罢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罢工失败的主观原因作了系统论述,并指出主客观因素的统一,应是全面考察这次罢工失败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7.
罢工     
刘墉 《学习之友》2009,(6):49-49
战后,日本生产状况凋敞,罢工时常发生。 罢工者比较喜欢采取的办法是由工人占领工厂,照常工作,增加产量,使管理者丢脸。  相似文献   

18.
于光远同志在一次报告中说,我不赞成说资本主义国家没有民主.说“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是假的”,我就要发生一个疑问,那么从马克思以来的工人运动,在资本主义国家斗争了一百多年,所有的斗争结果都等于零.能不能接受这种观点?资本主义国家有一点民主.但这并不是资本家的恩赐,而是劳动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罢工,资本家愿意让工人罢工吗?为什么他现在不得不同意工人罢工呢?这就是斗争的结果嘛!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五一国际劳动节的九十周年。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群众集会和罢工,将巴黎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关于五一节的决议付诸实现。从此以后,五一国际劳动节成为全世界无产者团结战斗的传统节日。恩格斯非常重视五一节的庆祝活动。他亲自参加了1890—1893年英国伦敦的五一节活动,并且指导和帮助德国、法国和英国的社会主义者拟定五一节庆祝活动的方针和策略,对  相似文献   

20.
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1918——1923年)英国工人运动的高潮在战后年代中由于受到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有力影响而越来越强大.1918年英国约有120万人参加罢工(几乎比1913年多一倍).1919-1921年总共有650万工人参加罢工,而在这些年代中总共有1亿5千万个工作日化在罢工上.工人不仅要求缩短工作日和提高工资,而且要求生产资料国有化和建立工人对生产的监督.英国工人为保卫苏维埃俄国而进行的斗争和它们的根本利益是相符合的.1920年,英国展开了全民运动,反对统治集团企图直接在军事上援助在同苏维埃共和国作斗争的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