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推导 设定值电阻R上加电压U1时流过的电流为I1,加电压U2时流过的电流为I2,则R=U1/I1=U2/I2=U2-U1/I2-I1=△U/△I(设U2>U1). 功率变化:△P=P2-P1= U22/R-U21/R=(U1+U2)(U2-U1)/R=(U1+U2)(U2/R-U1/R)=(U1+U2)(I2-I1)=(U1+U2)△I或△P=P2-P1=U22/R-U21/R=(U1+U2)(U2-U1)/R=(U2/R-U1/R)(U2-U1)=(I2+I1)(U2-U1)=(I1+I2)△U.  相似文献   

2.
1推导设定值电阻R上加电压U1时流过的电流为I1,加电压U2时流过的电流为I2,则R=UI11=UI22=UI22--IU11=ΔΔUI(设U2>U1)。功率变化:ΔP=P2-P1=U22R-UR12=(U1+U2)R(U2-U1)=(U1+U2)(UR2-UR1)=(U1+U2)(I2-I1)=(U1+U2)ΔI或ΔP=P2-P1=UR22-UR12=(U1+U2)(U2-U1)R=(UR2-UR1)(U2-U1)=(I2+I1)(U2-U1)=(I1+I2)ΔU。2应用例1如果加在定值电阻的电压从8V增加到10V时,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相应变化了0.2A,则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所消耗电功率的变化量为。分析与解直接由结论知:R=ΔΔUI=100V.2-A8V=10Ω,ΔP=(U1+U2)ΔI=(8V…  相似文献   

3.
电流电压电阻串联电路I=I1=I2……U=U1+U2……1/R=1/R1+1/R2……,若R1=R2=……=Rn=R,则R=1nRR=R1+R2……,若R1=R2=……=Rn=R,则R=nR并联电路I=I1+I2……U=U1=U2……根据上述,由于各分段电路R1、R2……各有定值,可导出电流、电压及其电功率的分配比例(如下表):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特点、规律是学习物理的重难点之一,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些特点、规律对学好电学知识,解决电学实际问题有着十分重要意义.串并联电路特点、规律可列成下表:串联电路电流相同U1U2=R1R2……P1P2=R1R2……并联电路I1I2=R2R1……电压相等P1P2=R2R1……电…  相似文献   

4.
设定值电阻R上加电压U1时流过的电流为I1,加电压U2时流过的电流为I2,则R=U1/I1=U2/I2=U2-U1/I2-I1=ΔU/ΔI(设U2〉U1)。功率变化:ΔP=P2-P1=U2^2/R-U1^2/R=(U1+U2)(U2-U1)/R=(U1+U2)(U2/R-U1/R)=(U1+U2)(I2-I1)=(U1+U2)ΔI或ΔP=P2-P1=U2^2/R-U1^2/R=(U1+U2)(U2-U1)/R=(U2/R-U1/R)(U2-U1)=(I2+I1)(U2-U1)=(I1+I2)ΔU。  相似文献   

5.
欧姆定律的内容是: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用公式I=RU表示.使用欧姆定律时,要注意的是指同一导体在同一时刻的I、U、R三者的关系.其变形式为U=IR及R=UI.再结合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及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I1=I2=I、U1+U2=U、R串=R1+R2;并联电路:I1+I2=I、U1=U2=U、R1并=R11+R12),可以去求解电学中的计算类问题.由于同学们在解题时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或对题设条件的认识不透彻,导致错解.现结合具体例题解析,以供同学们解题时借鉴.例1如图1所示,有R1、R2两个阻值分别为2Ω、4Ω的电阻串联…  相似文献   

6.
某些物理问题。往往牵涉到两个物理变量之间的关系,利用绝对值不等式定理来求解,显得方便简捷。定理:①若a、b为任意两正数,并且a+b=定值,则其乘积ab仅当a=b时为极大;②若a、b为任意正数,并且ab=定值,则其和a+b仅当a=b时为极小。下面举例说明: 例1、如图1电路,证明:当R=r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 [证]∵U+U_r=ε为定值。由定理①可知,U=U_r时,即IR=Ir,或R=r时,U·U_r,有极大值。  相似文献   

7.
推论若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由U1变化为U2时,通过R的电流由I1变化为I2,记△U=U2-U1,△I=I2-I1,则R=△U/△I.证明根据欧姆定律有I1=U1/R,即U1=I1R,①同理U2=I2R.②②-①,得U2-U1=(I2-I1)R,  相似文献   

8.
Schrdinger方程-Δu+λ2u=u2q-2u有唯一的正径向对称解Uλ,当r→∞时Uλ指数衰减到零.因此可以预料薛定谔方程组-Δu1+u1=u12q-2u1-εb(x)u2qu1q-2u1,-Δu2+u2=u22q-2u2-εb(x)u1qu2q-2u2存在在某些点附近形同Uλ的多峰解.对于u=(u1,u2)∈H1(R3)×H1(R3)定义非线性泛函Iε(u)=I1(u1)+I2(u2)-ε/q∫R3b(x)u1qu2qdx,其中I1(u1)=1/2‖u1‖2-1/2q∫R3u12qdx,I2(u2)=1/2‖u2‖2ω-1/2q∫R3u22qdx.证明了此泛函的临界点就是薛定谔方程组的解.设Z为非扰动问题的解流形,TzZ为此流形的切空间.寻求Iε的形如z+w的临界点,其中w∈(TzZ)⊥.应用Iε的性质,证明了Iε存在近似于(∑ni=1U(x-ξi),∑ni=1V(x-ξi))的多峰解.  相似文献   

9.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中的概念和规律,学生能够直接感知的不是很多,有相当一部分比较抽象,初学电学知识的学生不易理解把握.如: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电热六个重要电学物理量,是由概念、字母、单位、公式等描述的,然而,电学物理量概念的概括性强,描述的语言抽象,学生感觉难学,感到难记,容易混淆,特别是电学规律把多处相关的物理量联系后,学生不容易把握,如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式,I=U/R,R=U/I;再如电功率公式P=IU,P=U2/R,P=I2R单从数学的角度来看,P=U2/R反映出电功率P与电阻R与反比,而P=I2R则表明电功率P与电阻R成正比,如何把握?  相似文献   

10.
一、电流随电阻变化的“串反并同”规律如图 1所示电路 ,当变阻器 RW的滑动触头P向左滑动时 ,各电阻上的电流怎样变化 ?图 1        图 2分析 当变阻器 RW 的滑动触头 P向左滑动时 ,RW的阻值减小 ,整个电路中的总电阻减小 ,根据 I=E/( R r)可知 ,电路中的总电流增大 ;进而根据 U端 =E- Ir可知 ,电路端电压减小 ;根据 U3=U端 可知 ,R3两端的电压 U3减小 ;根据 I3=U3/R可知 ,I3减小 ;根据 I2 =I- I3可知 ,I2 增大 ;根据 U2 =I2 R2 可知 ,U2 增大 ;根据 U1=U端 - U2 可知 ,U1减小 ;根据 I1=U1/R1可知 ,I1减小 ;根据 IW=I2 - I1可知 ,IW增大 .分析过程如图 2所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当 RW减小时 ,通过跟 RW串联的电阻 R2 以及电源中的电流增大 ,跟 RW 并联的电阻 R1、R3中通过的电流减小 .同理 ,当 RW 增大时 ,通过跟 RW 串联的电阻 R2 以及电源中的电流减小 ,跟 RW并联的电阻 R1、R3中通过的电流增大 .由此可以得出如下规律 :变化电阻、电源...  相似文献   

11.
最简单的直流电路如图1所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基本形式是 I=ε/(R r) ①当电源电动势ε和它的内电阻r恒定时,图1中的电流强度I,是负载电阻R的单值函数。由①式变形可得 U=ε-rI′ ②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灵活运用因式分解可以帮助我们简捷地解决现实生活和生产中的许多问题.本文举例如下.例1在串联电路中电压U与电流I及电阻R之间的关系为U=I(R1+R2+R3),当I=2.5,R1=3.8,R2=2.3,R3=1.9时,求电压U.解当I=2.5,R1=3.8,R2=2.3,R3=1.9时,U=I(R1+R2+R3)=2.5×(3.8+2.3+1.9)=2.5×8=20.答:当I=2.5,R1=3.8,R2=2.3,R3=1.9时,电压U等于20.图1例2如图1,在一块边长为acm的正方形纸板的4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b(b相似文献   

13.
电压分配和电流分配问题是电学中的基本问题,灵活运用电压分配和电流分配的原理解决电学问题,是初中生必须具备的能力.1.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分配如图1所示,电阻R1、R2串联接在电压为U的电源两端,R1、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U2,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有U=U1+U2,也可以说电源的电压分配给了各个电阻.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是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即I=I1=I2,结合欧姆定律U1=IR1、U2=IR2可得UU12=RR12.这说明串联电路中,电阻两端分得的电压与电阻的大小成正比,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也越大;进一步还可以得到U1=R1R+1R2U,U2=R1R+2R2U.对于n…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北京市)如图1是小李探究电路变化的实验图,其中R1、R2为定值电阻,R0为滑动变阻器、电源两极间电压不变,已知R1>R2>R0,当滑动变阻器R0的滑片P置于某一位置时,R1、R2、R0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U2、U0;当滑片P置于另一位置时,R1、R2、R0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U′2、U′0.若ΔU1=|U1-U′1|、ΔU2=|U2-U′2|、ΔU0=|U0-U′0|则()(A)ΔU0>ΔU1>ΔU2(B)ΔU1<ΔU2<ΔU0(C)ΔU1>ΔU2>ΔU0(D)ΔU0<ΔU1<ΔU2分析:我们乍看此题无从下手,一时没有解题思路,从理论分析:串联电路中,滑动变阻器具有分压作用.U=U1+U2+U0的和不变,…  相似文献   

15.
初中阶段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往往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单纯从物理公式本身解题.有时非常困难,学习中如能充分运用数学手段,渗透数学思维.不但使许多物理过程简单明了.还能从中找出物理规律,现以一题为例说明数学方法的妙用。如图滑动变阻值变化范围为0-R1欧,定值电阻 R0欧(R1>R0),电源电压U不变,若闭合开关S滑片P 从左端向右端移动过程中,变阻器消耗的功率如何变化? 解法一:根的判别式法滑动变阻器R1的消耗功率P=I2R1=U2/(R0+R1)2R1①, 整理得PR12+(2PR0-U2)R1+PR02=0,要使该方程有实数解,△≥0,即(2PR0+U2)2-4P2R02≥0,U4-4U2PR0≥0,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物理课本中,我们学习了电池的串联和并联。可是我们看到手电筒、收音机、录音机、电动玩具等家用电器,电池盒中的电池都是串联使用的。那么,电池为什么不并联使用,如果并联使用会出现什么后果呢?下面我们结合实际问题给予分析和讨论。如图1中两电池电动势分别为ε1和ε2,内阻分别为r1和r2,它们并联向负载供电。设负载电阻为R。现在来考察ε1和ε2提供的功率。假设各支路的电流强度分别为I1,I2和I,方向如图1所示。根据克希荷夫定律可得出如下方程:I1+I2=I(1)I1r1+IR=ε1(2)I2r2+IR=ε2(3)联立(1)、(2)、(3)三式解得:I1=[(r2+R)ε…  相似文献   

17.
1.逆推法 :所谓逆推法 ,就是从提出的问题入手 ,推出问题与已知量相关的物理量。如图(一 )所示 ,R1 为标有“2 2 0 V1 0 0 W”的电铬铁 ,当 K闭合时 ,R1 正常工作 ;K断开时 ,R1 的功率只达到原来的 14 ,求 R2 的阻值。解题思路 :R2 =U2I2而 U2 =U- U1 ,U1 =I1 · R1 ,R1 =U2P1=484 ,I2 =I1 =P实R1,P实=14 P=14× 1 0 0 W =2 5W,从而得到 R2 =484 。再如物理课本中的例题 :高出水面 30米处有一个容积是 50米 3的水箱 ,要用一台离心式泵抽水给水箱 ,1小时能把水箱抽满即可 ,这台水泵的功率至少多少千瓦 ?其思路可简要归结为 :P W…  相似文献   

18.
正对于含有电动机的电路,属于非纯电阻电路,欧姆定律将不适用,即U=IR,或I=ε/(R+r).但电路中的能量变化遵守能量守恒定律,即电流所做的功转化为焦耳热和机械能,由此可知,UIt-I2Rt+Δt,则UItI2Rt,表明电功大于电热,而且IU/R,即UIR.电功率为P1=UI,热功率为P2=I2R,二者之差为机械功率,那么P≠U2/R.有关含有电动机的直流电路问题可分  相似文献   

19.
1串联电流相等的应用如图1所示,电阻R1和R2串联,因为I=U/R,I1=I2=I,所以U1/R1=U2/R2=U/R。例1如图2所示,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电阻是R1的3倍,A、B之间电压为8V,当滑片P从  相似文献   

20.
在串联电路中,电阻值越大的电阻所分得的电压也越大。运用这个规律确定某个电学量的取值范围,或确定某个电学量的可能取值时,可以省去常规解法中的繁琐计算和分析讨论,将大大提高例电1学难题的解答速度和正确率。如图1所示,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当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最左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则把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到C点(RBC=R52)时,通过R1的电流大小可能是()A.0.28A。B.0.33A。C.0.39A。D.0.41A。解析当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最左端时,R2=20Ω,变阻器两端电压:U2=IR2=0.3A×20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