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明代陈士元辑录的《古俗字略》和辽代释行均所作的《龙龛手镜》同为异体字字典,二者关系密切。通过对比研究《古俗字略》和《龙龛手镜》的注音、释义,来窥探二者的具体关系。  相似文献   

2.
《一切经音义》用字是《龙龛手镜》收字的源头之一,但其间字形具有多大程度上的联系,还是个未被完全揭示的现象。我们通过对高丽本刻本《一切经音义》与中华本《龙龛手镜》字形的比勘,发现《龙龛手镜》所收《一切经音义》用字具有较复杂的关系。主要表现为《龙龛手镜》收字随意性、局限性、规范性。  相似文献   

3.
《龙龛手镜》的部首主要承袭《说文解字》而来,少数部首为其首创。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了《龙龛手镜》242个部首的来源,并通过讨论与部首相关的问题,来揭示《龙龛》部首设置的特色:一是部首字在正文中是否作字头,二是部中之字如何安排。  相似文献   

4.
蒋德平 《天中学刊》2011,26(1):89-94
首次见收于《龙龛手镜》的47例楚简新出字与《龙龛手镜》中对应的增收字相比较,有三种情形:其一,16例增收字与楚简新出字之间构形、字用均相吻合。其二,21例增收字与楚简新出字之间构形吻合,且存在着音义上的联系。以上37例字,均当是传承自战国时期的古文字。由此可认为,《龙龛》中的增收字,除魏晋南北朝至唐五代时期产生的俗字、异体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传承自战国时期的古文字。其三,10例增收字与楚简新出字之间只是构形上的吻合而无音义上的联系,只构成同形字关系,其中的原因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宋元时代,我国出现了三部引人注目的字书。一是宋王洙、司马光的《类篇》,—是辽僧行均的《龙龛手镜》,再就是金韩孝彦、韩道昭父子编写的《四声篇海》。在这三部字书中,由于《四声篇海》晚出,又是在《玉篇》《类篇》《龙龛手镜。》等前代字书的基础上编  相似文献   

6.
辽代佛学字书《龙龛手镜》的写作地点为蔚州金河寺,该书对佛学传播和辽与朝鲜的文化交往发挥过重要作用,宋代最早的刻本产生于北宋熙宁中。  相似文献   

7.
《汉语大字典·异体字表》中所收的俗写变异字来源于《龙龛手镜》《改并四声篇海》《宋元以来俗字谱》及其他传世古籍,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增加或减少构件形成的异体字;二,构件相似导致书写混同而产生的异体字;三,因避讳而形成的俗写变异字;四,为求字的平衡、美观而产生的异体字;五,类化产生的异体字;六,俗字中保留古体残余而产生的异体字。  相似文献   

8.
姚小平 《中国语文》2015,(2):180-188,192
编纂于十六世纪末叶的《葡汉词典》(Dicionario Portugues-Chines),是已知欧汉双语词典中最早的一部,而其著者究竟为谁,迄今仍是一桩疑案。词典正文的汉语对应词和释义,由某位文字修养不高的中国人书写,含有大量俗字,包括简笔、异体、别字、自造字等,由之可窥明末民间使用汉字的情形。进而考察近代汉字的流变,上溯至敦煌写本,证之以《干禄字书》、《龙龛手镜》、《宋元以来俗字谱》等字书,可知《葡汉词典》中所见的许多字乃是汉字由古及今过渡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龙龛手鉴》指谬朱积孝辽僧行均所撰《龙龛手鉴》,多收佛书俗字。清乾隆年间修纂《四库全书》时,因见于辽人著作颇罕,故在《四库全书》中的《小学·字书》中破例录入。但《手鉴》殊鲜刻本,只有江都汪氏《正谊斋丛书》收有此书。字体宽大,最为豁目。张之洞在《书目答...  相似文献   

10.
历来对《龙龛手镜》的编排体例褒贬不一。它是第一部音序检字法字书 ,偏旁归部按敦煌写本而定 ,正俗说体依当时的实际用法为标准。  相似文献   

11.
可洪<藏经音义随函录>对汉语俗字研究的重要价值在于:一、可助我们识别佛典中的许多疑难俗字;二、可补充或纠正我们在俗字研究上的不足或错误;三、可为我们的俗字考释提供一些证明材料;四、可助我们了解一些佛典俗字形成的原由;五、可为我们的俗字考释增加一些新的说法.可洪<藏经音义随函录>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俗文字研究资料,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浅谈郭守敬治水成就及成功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阐述郭守敬一生中治水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扼要概括了郭守敬治水成功的经验,以期为全方位进行郭守敬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客家山歌与我国其他民歌相比较 ,具有歌词通俗易懂 ,曲调音域较窄 ,使用地方方言衬词的习惯等共性 ;从客家山歌的个性看 ,歌词结构严谨 ,曲式结构平衡 ,使用装饰音 ,有细腻、婉转、优美、真挚的感情风格。客家山歌与外国民歌相比 ,存在很大的差异。客家山歌必须吸收一切民歌的精华  相似文献   

14.
方言与民俗关系密切,调查和熟悉地方民俗,能为方言语音的研究提供新鲜的材料,丰富对语音演变规律的认识。梅县客方言字词中有一些特殊读音,隐藏于表示当地民俗事象的词语当中,在此枚举数例,进行分析、考证。  相似文献   

15.
“口彩”(吉祥话)是极富民俗特色的语言形式,是民俗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构成方式看,主要是谐音“口彩”;就其使用来说,可用于各种民俗场景。  相似文献   

16.
绩溪民俗词是绩溪民俗历史发展和绩溪方言历史演变的产物.绩溪民俗词是绩溪民俗事象在方言中的反映,是绩溪方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绩溪方言区别于其它方言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衬词是民歌构成中最具民族特色的结构要素之一,在巢湖民歌中衬词的运用比较普遍。民歌衬词反映出巢湖人的日常语言习惯,同样也是歌唱艺术在生活中的一种具体反映和表现。歌曲演唱中衬词的不同含义,彰显出巢湖的地域风情,有助于巢湖民歌的演唱方法更加多变。民歌衬词的独特内涵,决定了作曲者和演唱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歌唱技巧和审美价值。对巢湖民歌衬词的功能以及运用的研究,有助于对巢湖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创作方法的了解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新疆汉语方言词汇与新疆地域民俗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系统的构成成分内容丰富:有继承中原化的基本词语;有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基本词语,有反映新疆本地特色的语语,有大量的借词等。从这些词语中既反映了新疆汉语语方言的来源,特征也反映出新疆特有的地域民俗化内涵,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语言在其发展变化中具有的融合特点。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历史的文化现象只存在于某一历史阶段,语言的相对稳定性与传承性往往使某些逝去的历史文化信息保留在相应的词语(或文字)中,方言词语尤其如此.广东是客家民系的大本营,客家民系拥有悠久的历史与饶有特色的民俗民风.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很多历史文化现象今已不复存在,但客家方言中的某些词语今天仍能作为特定历史时期客家民俗民风的可靠见证,这无疑是语言地域文化研究的一条新路.文章拟用具体例证对广东客家方言词语中的历史文化沉淀作概括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