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4 毫秒
1.
佛学传入中土后,必须借助中国传统思想的概念来介绍阐发佛教的义理。西晋中叶以后,佛学利用魏晋玄学的相关思想内容和方法,以玄释佛,以佛解玄,在此基础上,中国佛学最后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东晋佛学思想对陶渊明苦难观和生死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对苦难的本质和原因的认识受到了佛学苦谛说的影响,他虽以儒家的“君子固穷”来标榜自己,同时又明确表示对固守穷节以留取身后之名的否定,陶渊明能做到固守穷节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佛学忍辱度修持方法的影响。陶渊明对待死是豁达的,儒学、玄学的生死观均未达到这种境界,而佛学十二因缘体系所体现的生死观是极为豁达的,但陶渊明委运任化的生死观并不单单是佛学对其影响的结果,同时还受到玄学“乐天委运”的思想的影响,是佛学和玄学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隋唐时期是佛教中国化完成时期,也是佛学进一步融入中国思想文化、参与中国思想文化重构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涅檠学逐步成为佛学的主潮,佛学理论出现了哲学主体实体化、佛教的“因缘”学说与道家的“自然”说融合、在佛性论上的走向自然主义和佛性的人性化等倾向,这些就是隋唐时期佛学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4.
由于家庭影响及个人经历,许地山对佛教有浓厚的兴趣,在他的许多作品中包含了丰富的佛学意蕴。这既表现在佛教题材、语汇和意象的使用,又表现为佛学义理在作品中的体现。从佛学这个特异的角度来表现生活,使读耳目一新。这种“陌生化”手法,为其作品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名字就取自佛教的一部经书。他一生和佛学结缘深厚,雅称“诗佛”。苑成的《酬王维序》中称他“当代诗匠,又精禅上理”。可以说,佛学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人生态度,自然也深深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因此,在他的诗歌中蕴含着浓烈的佛学意趣自不足奇。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受佛教文化的浸润,具有推重利生和不绝有情的特点。他对佛教文化持佛学佛教二元论观点,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把佛学与国民性改造问题密切联系起来,在批判儒道文化的同时,旁及对佛教文化的批判,借以建立新的人权观念、人格观念和反传统精神。同时,陈独秀还凭藉对佛学内典的修习,建构了自己独特的人格。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章炳麟曾著有大量研究佛学的文章。他对佛学十分服膺,认为佛学具有无神论的特点,而且与哲学和儒学相沟通。他对佛学理论有深入的研究和阐释,尤其在对法相宗的研究中见解独到,造诣颇深;他评价佛教流派,倡言宗教改革;考证大乘源流,梳理佛教学说;他称赞佛教,认为其对革命党人会起到精神上的鼓舞作用,但又不沉溺于佛经,在思想上并未受到佛教的束缚。因此,他对佛教的研究态度和方法是理性主义的,他的研究成果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明代居士佛学盛行 ,李贽与袁宏道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他们的佛学思想不但在明代 ,就是在整个中国佛学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他们二人的佛学思想进行了对比研究 ,分析了他们佛学思想的形成及其同中之异 ,并对他们佛学思想的意义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9.
郭应传博士的学位论文《真俗之境——章太炎佛学思想研究》,今年5月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250千字。作为近代佛教复兴浪潮一朵醒目的浪花,章太炎的佛学思想既具有应用佛学形态以佛教介入社会变革、以佛法观照世法的典型的经世品格,又有高度的理性自觉,通过汲取、改造法相唯识学的思想资料,建构起名理与人事兼顾的庞杂的哲学思想体系。本书对章太炎的佛学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性、整体性的梳理、探讨。运用动态与静态结合、纵向与横向交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世说新语》展示的士人人格美至今令人仰慕,这与士族佛学有很大关系。士族佛学是佛学与中国士人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士族佛学的诞生既使佛学得以在中国士人间流传,同时也解决了魏晋士人们的精神困惑,使他们展示出宁静从容的人格美。  相似文献   

11.
西拉木伦河流域是西辽河的主要干流,10世纪初由契丹人在西拉木伦河流域建立起来的辽上京城成为辽王朝的统治中心。这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继北魏之后所建立的最壮观最辉煌的一座特殊都市。自金朝灭亡后,辽上京城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清康熙至嘉庆年间,由编写"大清一统志"的文人们发现并确认了辽上京城的所在位置。以往中外学术界一直认为,辽上京城的重新发现是清道光年间蒙古学者张穆所撰写的《蒙古游牧纪》一书,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其实最迟在《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中已经有明确记载。此外,契丹人所修建的辽上京城从"二元"理念出发,采用了"北朝南市"的二元体制,分为南北二城。北城即皇城,为辽朝皇帝的临政之所;南城即所谓汉城则是以容纳汉人为主体的包括契丹人之外的各族人的生产、生活、市易、井肆、居住的场所。辽上京城是西辽河流域古代都市文明的标志,对东北亚乃至内陆亚洲的文化交流与传布,商品贸易的往来等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楚辞通论》是全面系统深入研究楚辞学的学术著作;《辽代文史新探》首次对辽代文学文化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王路平先生的《贵州佛教史》在探索源头时不强作解人 ,多费笔墨 ,只把贵州佛教之源上溯至西晋 ,而迳以唐代牛腾作为贵州佛教传播之始 ,表现出其学术严谨性。该书大量利用黔僧史料 ,以及贵州各地方志 ,发掘出许多新鲜内容。在佛教史方面 ,注重法脉相传 ,把贵州佛教与全国有机地联系起来。在方法上 ,本书史论结合颇佳 ,难能可贵。读一本《贵州佛教史》 ,了解西南一方风俗民情 ,知道多民族社会的形成史 ,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14.
辽代崇佛之势远胜同期的南方政权。作为一种文化,佛教曾对辽政权的建立与巩固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后世却有“辽以佛亡”之语,认为崇佛加剧了阶级矛盾,使皇帝疏于政事,最终导致亡国。其实,辽亡与崇佛的关联,绝非简单的崇佛之故,而是几无限制的崇佛,其深层原因则是统治者及其制定的佛教政策使然。  相似文献   

15.
僧《出三藏记集》最初之“十卷本”,当始编于南齐建武时代并成书于齐代,它是探讨刘勰《文心雕龙》与佛学之关系的最可征信的文献材料。僧入梁后对《出三藏记集》续有大幅度增补,所以学界一般认为《出三藏记集》成书于梁,这也是并不错的,但当说明是十五(或作十六)卷本。一个关键问题在于某些论著没有仔细考察其“十卷本”与“十五(六)本”的编撰时间有先后之别,从而混淆了《文心雕龙》研究中的有关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康有为的《大同书》深受中国佛教的影响。清末的学术背景以及康有为早年求学的经历,使佛学在其思想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对于世间"苦"的描写,对于未来社会的设想都体现出佛教在作者思想中的痕迹。深入把握佛学在康有为"大同"思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对于全面把握作者的思想,认识中国近代政治思潮的流变以及认识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孙强玉篇》,唐孙强修订。宋陈彭年等人《大广益会玉篇》之后逐渐亡佚。今从金人书中发现,辑校成书,共30卷,545部,22872个条目。《韵》,辽人佚名撰。原为韵书,今仅存辽行均《龙龛》和金邢准《新修篇海》的注文中。辑录23547个条目,比孙书规模还大。《小学钩沉三编》,有65种书目、两万多条目为《小学钩沉》和《小学钩沉续编》所没有,《史籀篇》、《姓苑》、顾野王《玉篇》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8.
《意见》是明代万历时期内阁大学士陈于陛的著作。《意见》一书反映了陈于陛忠君爱民、维护儒家传统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但其中也包含了佛、道、天命等方面的消极思想。  相似文献   

19.
《祖堂集》是第一部禅宗灯史书,它以唐五代流行的白话与方言记录了大量唐五代禅师语录,对研究唐五代语言、近代汉语词汇语法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穷尽性搜集了《祖堂集》中动词作定语的用例,从句法语用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揭示了动词作定语结构中标记“之”的隐现特点.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佛教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与流行.前燕幕容皝统治时期,佛教便已传入辽西地区.后燕时,佛教僧侣与上层统治者关系日益密切,并开始参与国家军政大事.辽西地区现存的北魏时期的石窟、佛塔就凸显出这一时代背景.到了隋唐时期,统治者对北魏时期的佛塔进行了翻修,出土的墓志中保留了当时辽西地区佛教居士的礼佛信息.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辽西佛教对东北佛教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高句丽与渤海国的佛教都间接或直接受其影响.文章主要以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相结合的方式来探讨三燕至隋唐时期辽西地区佛教的发展与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