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省后奥运时期田径训练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省后奥运时期田径训练的新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的田径实力较强,历届全运会广东省田径项目所获得的奖牌数成"M"状发展,整体实力起伏中有下降趋势;短跑、短跨、接力项目是广东省田径的优势项目.针对新格局,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突出田径优势项群;加大资金投入,尝试多元化运行模式;完善教练员队伍体系,建立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的培养模式;改革激励机制;重视解决"学训矛盾";建立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完善竞赛体系.  相似文献   

2.
颜凯  徐晓阳  邓树勋 《体育学刊》2002,9(2):115-117
通过对广东省田径队参加“2 0 0 0年全国田径锦标赛”优秀短跨项目运动员 4周大强度训练和比赛的跟踪调查 ,观察大强度长时间训练和比赛对其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长时间大强度训练使T淋巴系统功能降低 ,整个训练期CD4+ /CD8+ 值低于正常值 ,呈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CD4+ 百分含量显著下降 (P <0 .0 5 ) ,但CD8+ 百分含量变化不大。经过调整和比赛后 ,所有指标均有升高趋势 ,但没有统计学意义。整个训练和比赛中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呈现对抗原刺激后的增加 ,训练后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果提示 :高水平田径短跨项目运动员赛前大强度长时间训练会导致机体T淋巴细胞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但是粘膜免疫系统功能在外界抗原刺激下有所升高 ,且训练后SIgA的变化与CD4+ 及CD4+ /CD8+ 值显著相关。因此 ,利用两者的变化可监测田径短跨项目运动员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2011年10月31日-11月25日,由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办。上海体育学院承办的2011年全国田径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班(径赛、竞走、全能)在上海体育学院举行。共有来自全国17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51名教练员参加此次培训。其中,短跨项目30人、中长跑项目12人、竞走项目5人、全能项目4人。本次培训班邀请孙海平、王魁、李国强、郭文军、方水泉、王卫星等教练员和专家围绕田径训练计划的制定、高水平短  相似文献   

4.
张勉 《体育科学》2002,22(4):91-94
通过对广东省田径队参加"2000年全国田径锦标赛"优秀短跨项目运动员4周大强度训练和比赛的跟踪调查,观察大强度长时间训练和比赛对其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时间大强度训练使T淋巴系统功能降低,整个训练期CD4+/CD8+值低于正常值,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CD4+百分含量显著下降(P<0.05),但CD8+百分含量变化不大.经过调整和比赛后,所有指标均有升高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整个训练和比赛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呈现对抗原刺激后的增加,训练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高水平田径短跨项目运动员赛前大强度长时间训练会导致机体T淋巴细胞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但是黏膜免疫系统功能在外界抗原刺激下有所升高,且训练后SIgA的变化与CD4+及CD4+/CD8+值显著相关.因此,利用两者的变化可监测田径短跨项目运动员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邢昊天  郝帅 《中华武术》2018,(12):42-44
代表辽宁参加全国少年赛的运动员或将为参加未来两届或者三届全运会比赛的后备力量。本文通过具体分析辽宁省田径后备人才优势所在和存在问题,为继续强化优势项目和寻求弱势项目的突破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跳跃项目后备人才严重匮乏;投掷、中长跑项目人才储备具有一定优势;男女短跨项目成绩均有进步,女子短跨项目有较大突破;原有优势项目的最好成绩和名次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第10届全运会田径比赛1~8名成绩、奖牌和项目地域分布进行统计,客观分析了各代表团男女单项优势项目地域分布特征;表明中国田径项目地域发展不平衡;短跨项目取得全面突破;长距离耐力项目属于世界高水平行列,将是中国2008年奥运金牌增长点。  相似文献   

7.
在长期的训练实践中,笔者经常运用负重半蹲跳、水平多级跳和60米加速跑这三个训练手段,对提高运动员力量、弹跳、速度和综合身体素质行之有效,并对田径各个项目的训练都有一定的作用,对于短跨跳跃运动员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2002年在洛桑国际田联大奖赛上打破由黑人运动员保持24年之久的世界青年纪录,是刘翔对世界发出的一声大喊:“我来了!” 今年3月,在第9届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上,刘翔又勇夺男子60米栏铜牌,成为18年来第一个在世界室内田径赛上拿到奖牌的中国选手,同时也是这次比赛中惟一获得奖牌的亚洲选手。 此前,亚洲人在短跨上的最好成绩是李彤创造的世锦赛第8,李彤之后,亚洲体坛一片寂静,让长久以来存在于欧美人头脑中“亚洲人不适合搞短跨项目”的观念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广东省田径队参加“2000年全国田径锦标赛”优秀短跨项目运动员四周大强度训练和比赛的跟踪调查,观察大强度长时间训练和比赛对其机体B淋巴细胞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时间大强度训练对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影响不大,但IgG始终低于正常水平,呈显著性差异(P<0.05);整个训练和比赛中,唾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呈现对抗原刺激后的增加,训练后与正常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赛后与正常值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提示:高水平田径短跨项目运动员赛前大强度长时间训练不会对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产生太大影响,但唾液SIgA则会显著性升高,表明黏膜免疫系统功能良好,不存在“开窗现象”。以上结果可能与训练水平或良好的心理应激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2007——2013年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女子甲组短程竞速类项目前八名成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个项目的竞技水平表现出并不一样的变化态势:1、短跑类项目的整体竞技水平要高于短跨类项目;2、女子100米和400米项目整体发展较为稳定,而且有不断提高的趋势,200米项目发展不够稳定,前后成绩起伏较大;3、100米栏前后期发展不稳定,400米栏发展缓慢,没有较为明显的提高趋势,女子短跨类项目整体竞技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田径运动员要在专项上取得优异的成绩,首先要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和机体的活动能力,同时还必须发展专项身体素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和专项身体素质的发展,是运动员在长期系统的训练中取得的,而正确、合理地选择训练手段是提高训练水平的首要条件。在我长期的训练体会中,我认为负重半蹲跳、水平多级跳、 60米加速跑这三个训练手段对田径各个项目的训练都有着一定的作用,特别用于短跨跳跃运动员,效果尤为明显。这三个训练手段既可以作为一般身体训练的手段,又可以结合专项作为改进专项技术的措施。许多运动员的实践,证明了三个手段的…  相似文献   

12.
田径运动员陈丽莎于2003年8月20-30日参加了在韩国大邱市举行的第22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项目是女子200m和4×100m,9月11-14日又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全国田径锦标赛,项目为:100m、200m、4×100m、4×400m,比赛刚一结束,便马不停蹄地于16日赴菲律宾马尼拉参加第15届亚洲田径锦标赛,项目是200m、4×100m和4×400m,比赛时间是20-24日,也就是说,陈丽莎在一个月内参加了3场国际、国内大赛。成绩见表1。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业余田径训练中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大学生在业余田径训练中的运动损伤进行了调查,并对损伤在项目上的分布情况、损伤性质及损伤原因作了重点分析。大学生在田径业余训练和比赛中,不同运动项目受伤的情况各有不同。同时对其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使运动员与教练员明确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办法,从而提高田径训练的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速度素质是田径运动员的主要运动素质之一,日常训练中教练员都把发展速度素质放在训练的重要位置。对于短跨运动员而言,速度能力的提高是专项运动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青少年时期是短跨运动员速度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他们可塑性强,体能发展快,速度能力上升潜力大,因此对于中学短跨运动员来说,如何  相似文献   

15.
根据项群训练理论,对多哈田径世锦赛所产生的奖牌进行分项群分析,重点分析奖牌以洲为界线的地理归属特点。本届世锦赛北美洲在奖牌数量上有绝对优势,欧洲、非洲紧随其后,在快速力量性项群项目中北美洲、欧洲实力相当;速度性项群项目中北美洲实力强劲处于统治地位;耐力性项群项目是非洲夺金夺牌的重点项目,竞走是亚洲的优势项目。认为当今世界田径朝着多极化的趋势发展,呈现出一超、多强、多弱的竞争格局。  相似文献   

16.
田径是体育运动的基础项目之一,练习田径也是最方便的强身健体方式。随着体育教育改革日益深入,初中体育教师有必要对田径训练做出一些调整,促使学生更科学合理地练习。鉴于此,教师需要明确田径训练中量与强度的关系,着重从科学调控、因材施教和重视恢复训练等方面做好量与强度的控制,不断优化初中田径训练。  相似文献   

17.
田径运动员是体育运动的重要项目之一,也是一种极限强度的竞技运动,田径竞赛是能力、技术、战术、心理的较量,特别是在高水平的比赛中更为明显。运动员的成绩越来越接近,经常以微弱之差决定胜负。  相似文献   

18.
据现代竞技运动发展特征,以亚洲男子田径运动员历届大赛成绩、创造世界纪录情况及当前世界和亚洲纪录为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尝试量化分析亚洲男子田径运动发展轨迹,揭示其发展规律和特征,为确立今后发展方向和提高运动水平提供研究依据。研究表明:在竞技体育发展的自然发展和新技术阶段个别跳跃类项目存在优势;大负荷阶段整体实力低迷,优势在周期耐力和跳跃类项目;科学化训练阶段获奖项目和国家增多,周期耐力、部分短跨和投掷类项目成绩突出。百余年间4个国家和1个地区运动员在7个项目上创造或平过世界纪录;当前亚洲田径运动开展仍然不是均衡。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与世界优秀男女田径选手的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进行分析和比较,表明:我国男女田径选手上述3指标具有明显的项群特征,且与世界选手3指标在不同分组项目中排序均具有一致性。在中长距离、超长距离同一分组项目中我国与世界优秀田径选手的上述3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在短跨、跳跃、投掷及全能同一分组项目中我国田径选手的上述3指标均明显低于世界选手,说明该类分组项目我国田径选手在身高及肌肉的发展程度方面与世界选手尚有一定差距。建议尽快完善、构建与世界优秀田径选手基础形态模型相适应,而又符合我国国情的田径运动员选材模式及评价标准,以提高我国田径项目选材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在伦敦奥运会上,我国田径运动员夺得1金、4铜的佳绩。成绩的取得缘于我国男女竞走、女子投掷等项目科学化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除竞走项目外,我国田径其他项目后备人才匮乏,很难形成田径项目群优势。我国田径项目整体水平较低,根本原因并非缺少有天赋的运动员,而是训练水平较低所致。2013年4月初,在成都举行的我国链球项目训练营上,授课专家、奥运会和世锦赛冠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