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木铎金声是儒家对教师的一种文化想象和价值推断,阐明了古代教师的基本操守和意境。家国情怀是教师的人生意境,孔颜乐处是教师的学术意境,有教无类是教师的教育意境,诲人不倦是教师的教学意境,切磋琢磨是教师的创新意境。实行合理的教育治理,放松对教育的行政干预,回归儒家的教师意境,使教师能够自由地发出木铎金声,可以为中国教育的复兴辟出一条蹊径。  相似文献   

2.
创设审美意境。文学作品的意境是作者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外界景物)融合为一的结果。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教师必须设法把学生带到文学作品的意境中去。如教师应以强烈、饱满的感情范读文章,使学生受到感染,将作品所描绘的景物、人物形象地再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而其中的情感教育则是语文新课标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碰撞,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利用情感导入,与学生一起投入课文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深刻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展开争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教育时代,强调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同时也更加注重文化传承的意义。在这一教学时代背景之中,小学美术课程不再只是学生接触艺术,提高审美感悟美学的重要课堂,同时也是核心素养培育以及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因此,在当前的教育时代背景下,如何以小学美术课程展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当前教师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水墨画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瑰宝,有着中国独有的意境美,也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意志。当下在研究小学美术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以水墨画教学实践为切入点,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价值,展现其中所蕴含的韵律与文化。以美术课堂的笔墨韵律,弘扬传统文化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的任务是指导学生理解作品的语言文字,掌握语文知识,认知作品所描摹的事物、所揭示的事理、所表达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情感教育作为教育目标,使教育活动渗透情感,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和艺术性、形象美,调动学生的审美情感。一、阅读教学要注重师生、生生、师生与作品的情感交流在阅读教学中,抓住文章的情节和情感,依据学生情感的共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获得人间的真理,提高道德评价能力。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要让学生体会作品的意境…  相似文献   

6.
言中蕴藏着丰富的审美教育因素,只要教师认真发掘,言教学同样可以和诗歌教学、现代教学一样对学生实施生动活泼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在言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课所表现的自然美、人格美、情感美、哲理美、意境美和语言美等。  相似文献   

7.
正教法是辅助教师顺利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手段,常见的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探究法、发现法等。"意境教学法"作为教法的一种,高中语文教师在运用时应熟练地掌握其内涵,结合课文实际,准确地运用。一、"意境教学法"的内涵"意境"是意和境的结合,文艺学中,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唐代诗人王昌龄在其《诗格》中指出,诗有三境,即"物境"、"情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是一个长久的课题,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对待。文字描述的意境美、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表达抒发的情感美等,都是小学语文美育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教师情感是亟待关注和有待深入研究的丰富多彩世界,存在诸多无奈、困苦甚至迷失现象.教师情感是一种人文性、主体性、发展性、功能性、综合实践性情感,教育品性是其特殊属性;其原因在于教师情感的生化受制于教师主体的教育认知、教育意志、教育行为以及教育环境等多因素的制约,是一个由发生走向发展、由浅表走向深化、由表象触及教师心灵的过程.对教师职业实践及专业发展而言,提升教师的教育价值理性、关照教师情感实践,守护教师情感的教育品性最终是为了构筑美好的教师情感意境.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增加语文教学的深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创设审美意境。文学作品一般是在景物的传神写照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作品的思想感情的。文学作品的意境正是作者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外界景物)融合为一的结果。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教师必须设法把学生带到文学作品的意境中去。为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注意作品的范读(一般指短篇)。教师范读得好,往往是审美教育的先导。在范读课文时,教师应该以强烈、饱满的感情和自…  相似文献   

11.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也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应有之意。师德方面的"三不"问题能否解决直接决定示范性高职院校能否发挥其"示范性"。高职院校必须将师德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要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及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从教师个人来讲应该高度重视自身的师德修养,围绕着搞好"教育服务"这一宗旨,彻底完成从中专到高职的思想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提高新形势下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的实践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基础性工程和战略性举措,也是丰富和完善高校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只有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整体协作功能,才能不断提高廉洁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教育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其功能更加丰富和完善,它与社会、经济、政治的联系也日益紧密,尤其是对社会和谐及社会价值观念的形成、开发人力资源促进生产力发展都将产生巨大的作用。完善教育体制,调控教育持续、适度、和谐地发展,促进教育发展同社会发展相和谐,避免人才过剩或不足状况的发生,使教育在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中发挥出最大的功用,让“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富民强国、和谐中国的梦想。  相似文献   

14.
成人教育随着自身和社会的发展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必将产生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人教育要按照和谐社会的相关要求,提高认识,创新成人教育理念,加强法律保障,加强理论研究等方面大力发展成人教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价值取向,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加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支撑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和谐是一种伦理价值追求,因此,从伦理学入手就能强化社会公德的基础,而今,公民道德滑坡,道德秩序紊乱,加强公民道德势在必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是社会公德建设的伦理基础,有利于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师德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教育,和谐教育更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分析了师德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的重要性及其主要表现,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师德的内涵问题.具体论述了:安贫乐道,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18.
继承和发掘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大力推进学校的道德教育改革,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道德危机问题。通过阐述德育建设对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意义,借鉴西方20世纪德育发展的经验以及特征对于我国德育建设的启示,提出加强德育建设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视像文化已经占据了人们生活的主要空间,尤其对未成年人,产生着日益强大的影响作用.认真研究文化传播问题,加强和改进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20.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反思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探索新形势下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加快学校的发展,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