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不久给某国驻华大使馆打电话,接电话的是中国人,那声音冷硬得让人无法忍受。跟一位西方国家外交官的夫人谈起此事,她也深有同感。她说,如果她讲中文,使馆里接电话的中国人很没礼貌,如果她讲外语,中国人的声音就全变了。看来这个“中国人的问题”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我想这些由政府派到各国驻华大使馆的工作人员难道没有受过教育?当然不是。可他们中的有些人,你仅通过电话就能知道他们是多么没有教养。教育与教养在中国是两回事。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知识,所谓读书做官是也。教养是什么?教养是教人如何尊重人。你只有尊重别人…  相似文献   

2.
经典常谈     
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梁启超你如果想要儿童变成顺从并守教条的人,你就会采取压服的教育方法;而如果你让他能独立地、批判地思考并有想象力,你就应该采取能够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陶行知许多学问是集腋成裘的。一块块砖砌起来可以砌一个大房子。中国的传统方法要大家都守规矩,按部就班地使很多学生达成造一个大房子的地步。假如他们当初不受这种  相似文献   

3.
《家教世界》2012,(23):12-13
联欢晚会某外国语学院举行迎新生联欢晚会,在一个圆桌旁坐着5个人。A是英国人,会讲法语;B是法国人,会讲日语;C是中国人,会讲英语;D是新西兰人,只会讲英语;E是日本人,会讲汉语。他们彼此需要交谈。如果你是晚会的主办人,你会如何为他们安排坐位呢?  相似文献   

4.
教育地图     
北野教育是教人知识;教养是教人如何尊重人。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做到自尊。而自尊是一个人自立的基础。如果教育只注重知识,  相似文献   

5.
宝宝的注意力比较集中,也会有不容易教养的一面吗?对于容易分心的宝宝来说,有什么妙法可以提高他的注意力吗?如果受到声音、光线、人、事或物等外界干扰就停止原本  相似文献   

6.
女儿接电话     
“您找我妈妈吗?请您等一下,我帮您去叫!”五岁半的女儿在接电话,她的声音里充满了热情。这个小家伙总算懂得该怎样接电话了。回想当初,女儿刚学会走路时,就对电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次我们接听电话,她总会跑过来在一旁观看,她怎么也搞不懂,那么大个的人怎么会躲进那么小的电话里讲话。尽管我和她爸爸一遍又一遍地向她解释,无奈她就是搞不懂。后来,不知怎么她就懂了:原来人不是躲在电话里讲话的,而是在电话的另一端讲话的。从那时起,女儿便开始尝试接电话。大概是感受到接电话的乐趣,每次有人打电话过来,她总是抢着跑过去接听,并且不厌其烦地问人家各色各样的问题。到后来,只要是她接的电话,来电话的人不自报家门,就休想过她这一关。一天早上,我正在厨房里手忙脚乱地准备早餐,电话铃突然响了起来,女儿快步跑了过去。只听她在追问人家叫什么,是哪里人,还听她说:“你不说姓名,我就不替你叫我妈妈。”听到她这么说,我赶忙放下手里的活儿。这时,女儿叫了起来:“妈妈,一个叫张秋艳的阿姨叫你接电话!”我边走边纳闷,我可从来不认识张秋艳这个人啊。一问才知,原来人家打错了电话。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文教育的问题、人文素质问题、人文精神问题,应该是这些年来的热门话题,报刊上讨论得也很多。那么到底什么叫人文?什么叫人文教育?什么叫人文素养?什么叫人文科学?它与人才成长的关系是什么?人文这两个字它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在我们中国古代就有人文这两个字的提法。它主要的是指礼教文化,讲礼貌、礼仪、教育、讲礼教文化。那么人文科学这个词汇最早来自于拉丁文,它主要的还是指人性教育,人文工作主要的是讲人性和教养的问题。大家都知道  相似文献   

8.
把学生当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以广 《师道》2005,(3):10-11
也许有人看到这样一个标题,会感到好笑:这也叫论?告诉你,我可不是在写什么论,对于今天的教育,我真的有话要说:教育必须把学生当人。索里特尔富说过:“如果你把学生看作是负责的人,他们就会有认真负责的行动:如果你把他们看作是小孩,他们将会像孩子似的行动;如果你期望你的孩子去偷东西,他将不会使你失望。”  相似文献   

9.
"诚实"是什么?如果你置身下面的教育场景之中,就会有另一番体会和感悟。当课文第一次出现了"诚实"这个词,这位小学老师反反复复阐释它的含义,大讲特讲它对于人  相似文献   

10.
《教育情报参考》2004,(3):63-63
对很多——如果不是大多数——学生而言,教师是教育理想的楷模。教师向他们展示有教养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但是,教师自己又有多少知识呢?我们要求高中学生每年都要掌握几门学科领域内的知识内容。那些知识被认为是重要的,是每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应该掌握的。可是,当一个学生拿一个代数问题去问她的  相似文献   

11.
陈均磊 《山东教育》2003,(25):31-31
师:“假如你就是贝多芬,你想通过月光曲来告诉我们什么?”生:“我很敬佩这兄妹俩,他们两人在这样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值得我们学习。而更让我感动的是那盲姑娘,她虽然什么也看不见,但她是那么地喜爱音乐,她对我的乐曲是那么的熟悉,而且我能够听得出来,她对于音乐有很好的天赋,她对于生活是那样的热爱,我就想,如果音乐不属于这样的人,难道还能属于那些只知道花钱,却听不懂我的音乐的人吗?”生:“音乐是平等的,它就像月光,无论你是穷人,还是富人,只要它出现在天空,它就会把月光均匀地洒在每一个喜爱它的人身上。音乐也应该属…  相似文献   

12.
22世纪?22世纪是什么样子?跟你这样21世纪的人讲我们这个时代可真是费劲,如果你非要我告诉你纳米奥赛机、古里呼拉饮料、毛里乌斯病……是怎么回事的话,那恐怕我这个故事还没有开始,就会因为讲述那些对我来说司空见惯对你来说深奥费解的玩意是什么东西被你累死。想一想,如果请你跟一个1900年的清朝人解释什么是爱滋病、网络、VCD,你将会面临多大的困难。现在,你大概明白我的难处了吧。好,那我就跟你讲一个你能够理解的故事。你们那个年代网络不是刚刚兴起吗?你们那时代的人不是对足球非常着迷吗?那么,我就给你讲一个网络足球赛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13.
记者手稿: 五一假日,英国驻华大使馆于北京启动学生签证新程序第一天,记者专程赶往其签证处实地采访,快速地为中国学生转达了第一手文字信息。7月上旬,记者应英国驻华大使馆邀请参加媒体见面会,再一次前往位于北京朝阳区光华路一号嘉里中心21层的英国使馆签证处,近距离英国驻华大使馆签证移民事务主管马思先生,英国驻华大使馆领事苏萌蕊先生,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教育一秘、英国文化协会驻华办事处教育总监狄士礼先生,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领事彭立诚先生,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领事苏珊娜女士。 媒体见面会结束时,英国使馆出乎意料地揭开其神秘“面纱”,邀请记者们参观签证处一个重要的工作部门——申请材料处理办公室。这个部门的主要工作是就申请人的签证申请文件与英国有关学院、中国有关部门沟通及检查申请人材料的真伪,从而帮助签证官做出是否给予申请人发放签证的决定。 一位负责申请材料鉴定的英国女性工作人员向记者们展示了部分假文件:雇佣信、户口簿、护照、学历证明、银行存款证明等。遗憾的是记者没有权利拍摄这位幕后工作的女性及她所展示的假文件。  相似文献   

14.
一、各课重点解析 Lesson 101 1.Hello. Is that Rick? 这是电话中一种惯熟的说法。相当于汉语的“你是……吗?”。同样,如如果要找的人正是接电话的人,他(她)可以这样回答  相似文献   

15.
变化的点点滴滴陶行知先生要求教师善于变,他说:"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教育在于让你所教育的对象有所变,变好、变坏都是教育。我们要在每一天里感受着教育给你所教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16.
<正>很多人恨父母,这是最傻的。天下有很多不是的父母,有的父母真的很坏,可他们是你生命的源头。所有的东西都是一种能量,你本身就带着父母的能量。父母是你生命的源头,如果你恨你生命的源头,你能快乐吗?不管小时候父母对你做了什么事情,最重要的是要跟他们和解,要知道在当时的知识和教育程度下,他们已经尽力了。我妈妈年轻的时候,非常忙碌,根本没时间管我,但是她尽她的所能在爱我。  相似文献   

17.
高伟:在路上     
电话里联系上高伟,她正在路上,声音的轻扬和跳动让人感觉沐浴在阳光灿烂中。几经约定,汇众大厦7层简单的办公室里,眼前的她和从声音里感知的她毫无二致。 说起回国创业,高伟笑了:“是中国人,就要回到祖国,这有什么说的?当初回来就是想要自己做点事情,如果单纯追求物质,我想在国外会赚得更多,生活得更舒适。”  相似文献   

18.
江玲 《教师博览》2008,(8):29-29
“如果你说谎,就会像那个哥哥一样被狼吃掉。”蒂娜刚学会说话的时候,曾在中国工作过的父母就经常给她讲《狼来了》的故事,他们教育蒂娜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相似文献   

19.
《心愿》里写了一家法国人。这是怎样的一家人呢?先看看这家的小女儿。文章开始,写“我”在巴黎的一个街道公园里,坐在长椅上,翻了几页书之后,忽然听到一个孩子的声音:“先生,你是中国人,是吗?”这虽然是个问句,但肯定的成份很大。当“我”叫她猜猜时,“她挺自信”地说:“我说是!”她为什么会那样肯定?原来是她家的好多不说话的中国人帮她认准的。她能一下子认出“我”是中国人,足见她对家里的那些中国泥人观察得细致,看了不知多少遍。她不知听过多少有关中国人可爱可亲的故事。她大声呼喊,急切  相似文献   

20.
《新作文》2007,(10)
本期策划教师,既是一个称呼,也是一种职业。何谓教师?教者,意即将自己所知、所有传授、教给学生;师者,人之表率与楷模。那教,该教人什么?教人学会思考,教人探求知识,教人解决问题,教师就应该是这几方面综合体现的表率与楷模。如此看来,身为教师,自身必须会思考,要有思考的内容与目标,应当让自己的教学穿行于思考之间。因为只有教师自身能、自身有,才可教给、传授,如果自身都不能,自己都没有,拿什么传,又拿什么来教?传与授,就变得令人怀疑。或许正是这个原因,也就有了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的尴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