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接球技术是构成篮球进攻战术的基础,合理运用传接球技术关系到进攻配合的质量,也是反映整个球队实力的标志.文章认为运用传接球技术时要有明确的传接球目的;正确的观察与判断;合理运用假动作;掌握最佳的传接球时机和方式.还应加强传接球的默契配合,队员之间建立一套“动作语言”,从而沟通队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接球技术的重要性,应加强中学生篮球运动员传接球基本功,篮球传接球意识,心理素质,对提高学生的传接球技术,提高篮球运动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锐  林文欣 《考试周刊》2009,(6):120-121
传接球技术是篮球运动中为取得胜利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技术,是进攻队员互相配合的纽带,是战术运用的基础。掌握全面熟练的传接球技术,才能使队员联成一体,充分发挥集体力量,创造更多的投篮机会,因此,要充分认识到传接球意识的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8,(29):125-126
足球运动是目前影响力最大的体育项目。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的足球事业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这与我国综合国力以及人口基数是不相符的。中学阶段的青少年处在生理与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他们开始足球教学工作必然会为我国储备大量的足球人才。而传接球技术是足球运动中最为基本的一项技能,想要提升足球能力必然需要加强传接球技术的学习。为此,本文从足球传接球技术相关理论知识入手,研究了当前农村中学生传接球技术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传接球技术的培养策略,旨在推动我国足球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蓝球的传接球技术是蓝球运动中一项最基本而且运用最多的进攻技术之一.在一场蓝球比赛中传接次数可多达几百或上千次,传接球技术是实现攻击目的的基础,是集体配合的关键.随着现代蓝球运动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防守技术的提高,对传接球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好的传接球技术能把全队的进攻战术巧妙地组织起来,增强本队的进攻能力,掌握场上的主动权,牵制和调动防守队员,寻找攻击时机.传接球技术是蓝球比赛中影响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传接球失误一次就等于失去一次进攻机会,反而使对方增加一次进攻的机会,失误的次数越多,失去进攻的…  相似文献   

6.
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是篮球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传接球方法,要掌握此项技术必须要打好基础,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7.
篮球四角传接球练习是提高传接球技术的有效练习方法,它受练习场地的影响很小,对体育器材的要求也不高,人少也能练习,人多也能有条不紊地组织活动。对于练习者运动负荷的强弱和练习密度的大小也很容易控制,各种传接球技术都能在篮球四角传接球练习中得到提高,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要广泛运用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师篮球课传接球技术的教学与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篮球传接球技术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本文阐述技术能力、观察能力、脚步移动与对抗能力对传接球技术的影响,探讨教学与训练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三门球比赛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传球与射门的比赛。传球是组织进攻的桥梁和纽带。接球是传球、射门等技术的准备工作。实践证明传接球技术差,三门球比赛中失误就多。因此,在教学中,对传接球技术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练习,严格要求技术动作,提高传接球技术。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和实践法,总结出以尝试指导模式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传接球技术是篮球比赛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技术 ,也是教学中的重点部分。本人就这些年的教学经验较系统地介绍了传接球的教学步骤、方法 ,并对教学中常出现的错误及纠正方法做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11.
传接球是篮球运动的重要技术之一,是实现技,战术配合的纽带和桥梁,在篮球比赛中,只有全面熟练地掌握传接球技术,才能把五个队员联成一个整体,充分发挥集体力量。  相似文献   

12.
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是全队进攻的重要手段,起着组织全队配合的重要桥梁作用,是篮球运动基本技术之一,是篮球技术教学的重点单元。通过练习,不仅能够让学生巩固传接球技术,提高熟练程度,还可以培养学生机智、果断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调研和教学实际,以毽球三人传接球练习为例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可操作性的练习方案,并提出了传接球的教学原则和教学建议,为组织毽球技术练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脚内侧踢球技术在足球比赛中广泛应用,是传接球和近距离射门的有效技术。如何认识、掌握和运用相关的生物力学知识进行教学训练,采用合理方法是提高这一技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如何搞好篮球专项教学 ,笔者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应引起重视 :一、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定要有连续性。因为学生在校其间有四个学期的专项学习时间 ,所以每学期的学习内容要有连续性 ,技术动作的学习要由易到难 ,战术的学习要由简单的基础配合到复杂的全队配合。例如传球技术的学习 :二人传接球→二人传接球中间有一名防守队员→三人传接球中间有二名防守队员→半场“五对五”移动中传接球。再如战术学习 :“二打一”→“三打二”→“三打三”→“四打四”→“五打五”。任课教师要统筹好四个学期的教学大纲 ,认真编写好每个学期的教学计划 ,…  相似文献   

16.
在三大球的教学训练中,篮球的传接球、投篮,排球的控制球,足球的传接球、射门等是教学与训练的重点内容,是保证各项技术合理运用和正常发挥的基础。我在教学与训练的实践中发现,墙在体育教学训练中,是一种很好的辅助体育设施。对墙练习可以增加练习密度,训练控球能力,对促进技术进步具有良好的作用,且简单易行,便于推广。一、篮球对墙练习法1.运球练习在开始训练队员时,由于他们球性不熟,所以运球时手指弹拨球的动作掌握不准。可以让运动员离墙一臂距离,面对墙站立,手举球于肩部位置,用手指弹拨对墙连续拍球,由慢到快,循序渐进,熟悉球性。2.传接球练习在篮球训练中,特别是初学者,如果让两位同学一起练习,会产生注意力不集中,掌握动作慢的情况。此时如果对墙自己练习,反复体会,对墙进行双手胸前传接球、反弹传接球、单手传接球等练习,并且在墙上作一些标志,以增强传球的准确性,效果会好得多。3.对墙投篮练习在墙上高3.05~3.40米处画一方格,练习者离墙一米或几米站立,用球击方格,渐渐过渡到运用高手或低手投篮进行反复投篮练习,能使运动员较快掌握投篮动作、球的飞行弧度及球的旋转等技巧。二、排球对墙练习法1.传球(1)单人连续对墙传球。准备姿势开始...  相似文献   

17.
传接球在少年足球运动中是最基本的技术,也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技术之一,它是构成整体战术配合和局部战术配合的基本因素.一场高水平的足球比赛,都是由精妙绝伦的传球组成的,每一次有威胁的传球都会形成一次具有威胁性的进攻,这种漂亮的传球往往是及时准确而又巧妙隐蔽的,因此在观众心目中具有特殊的“欣赏价值”.运动员只有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传接球技术,在比赛中才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有意识地与同伴配合传递,有目的地组织进攻,以至达到威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在三大球的教学训练中,篮球的传接球、投篮,排球的控制球,足球的传接球、射门等是教学与训练的重点内容,是保证各项技术合理运用和正常发挥的基础。我在教学与训练的实践中发现,墙在体育教学训练中,是一种很好的辅助体育设施。对墙练习可以增加练习密度,训练控球能力,对促进技术进步具有良好的作用,且简单易行,便于推广。一、篮球对墙练习法1.运球练习在开始训练队员时,由于他们球性不熟,所以运球时手指弹拨球的动作掌握不准。可以让运动员离墙一臂距离,面对墙站立,手举球于肩部位置,用手指弹拨对墙连续拍球,由慢到快,循序渐进,熟悉球性。2.传接球练习在篮球训练中,特别是初学者,如果让两位同学一起练习,会产生注意力不集中,掌握动作慢的情况。此时如果对墙自己练习,反复体会,对墙进行双手胸前传接球、反弹传接球、单手传接球等练习,并且在墙上作一些标志,以增强传球的准确性,效果会好得多。3.对墙投篮练习在墙上高3.05~3.40米处画一方格,练习者离墙一米或几米站立,用球击方格,渐渐过渡到运用高手或低手投篮进行反复投篮练习,能使运动员较快掌握投篮动作、球的飞行弧度及球的旋转等技巧。二、排球对墙练习法1.传球(1)单人连续对墙传球。准备姿势开始...  相似文献   

19.
以临汾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和2014级4个系8个教学班为教学对象,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辅助以多媒体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进行16周的足球运动教学,对两组学生的十字绕桩、15米直线踢准、25米踢准、传接球和射门等技术水平进行阶段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在足球运动基本的运球、快速踢准、快速传接球、传接球次数和射门次数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在踢高远球教学对比中差异则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20.
进攻传接球失误是指在篮球比赛中由于进攻队员在传球或者接球时,方法、时机、力量、路线等不当,导致失去球权,造成的攻防的转换的失误.为了了解赤峰市篮球联赛上赤峰地区男篮球队员在比赛中进攻传接球失误的情况,特选取2011年赤峰市篮球联赛第二阶段比赛的8场比赛作为研究对象.与此同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现场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对赤峰市篮球联赛第二阶段比赛时的进攻传接球失误的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对进攻传接球失误进行概念界定和对其表现形式进行分类,找出导致进攻传接球失误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赤峰地区男篮的训练和比赛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