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对炎帝·姜炎文化诸问题的探讨此问题是本次研讨会的中心议题。有32篇论文分别对炎帝的发祥地、活动地域、功绩、精神等进行了重新梳理和审视。关于炎帝的发祥地和活动地域 ,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宝鸡渭水流域 (即古“姜水”)是炎帝族的发祥地。有学者认为 :“《国语·晋语》提到的列山氏 ,后人认为是神农。烈山即厉山 ,今湖北随县有厉山 ,显然不能与炎帝联系起来。”湖南炎帝陵建于北宋初年 ,不过千余年 ,“此说纯系传说 ,当然难以置信”。而“黄帝以姬水成 ,炎帝以姜水成”的“姬水与姜水今固不能确指 ,但在陕西周原和宝鸡一带是可以肯定…  相似文献   

2.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尹盛平《国语·晋语》说:"昔少典娶于有娇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国语》是记载炎帝事迹最早,也是最可靠的文献。从以上所引《国语》的记载中,可...  相似文献   

3.
宝鸡:炎帝族之源□张序民姜水是炎帝族的发源地,姜水的地望在今宝鸡境内。宝鸡的炎帝应是创业阶段的炎帝。本文拟从两方面略作论证。首先是,宝鸡境内关于炎帝神农氏的遗址很多,而且特别集中于清姜一带。相传炎帝诞生于姜城堡以东的蒙峪,至今还有个“神农坑”。又说,...  相似文献   

4.
时值春夏之交,我们在友人陪同下驱车来到宝鸡市南清姜河东岸,参观传说中的中华始祖之一炎帝的诞生地.这里原有炎帝沐浴过的九龙泉、神农词、姜炎圣母庙等规模恢宏的建筑.岁月沧桑,现在只有一汪古老的泉水和明代所立的刻有“浴圣九龙泉”的残碑.遗址虽荒凉,却激起我的百般感叹:古人说“炎帝以姜水成”,看来确有遗址存在嘛!友人补充说,这是《国语·晋语》一书  相似文献   

5.
略议炎帝神农氏及其与中原史前农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龙 《华夏文化》2006,(4):17-19
在我国古籍及传说中,有关记载既不统一也不系统。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说:“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帝王世纪》说炎帝与黄帝是亲兄弟,可又说炎帝死后经过八代五百余年黄帝才继承王位,无怪乎唐代司马贞提出疑问“何其时之长也”。其次,《世本》将炎帝与神农合为一人,而《  相似文献   

6.
萧兵 《寻根》2003,(2):60-64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佚书《黄帝四经》说:“昔者黄宗质始好信,作自为象,方四面,傅一心。”这与《尸子》“古者黄帝四面”、《吕氏春秋·本味篇》“黄帝立四面”的记载相合。现在我们都知道,黄帝既是“传说祖先”,又是“神话天帝”,他的一个形象是正方形的头,四张面孔。从前儒家学者用欧凡麦(Euhemerus,古希腊“历史学派”神话学家)式的机械“理性主义”,把“黄帝四面”硬说成是黄帝依靠四位贤人治理四方,这是很可笑的。但是,黄帝为什么有四张面孔呢?一般学者都把它跟“五行”观念联系起来:黄帝是中央(最高)之帝,以四…  相似文献   

7.
评《炎帝传》──兼论炎帝研究的一些问题杨东晨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但因其所处的时代久远,缺乏文献记载,后世人访问采集而撰写的论著,又多不一,所以为炎黄二帝"立传",难度很大。霍彦儒、郭天祥两位同志经过认真研究和细心梳理,在众说纷经中独辟溪径,...  相似文献   

8.
炎帝部族和黄帝部族是原始社会末期发源于渭水流域的两大部族。他们世代通婚,繁衍壮大,构成了华夏族的主体。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华夏始祖”,全世界华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然而,长期以来,炎黄子孙对黄帝的尊崇明显...  相似文献   

9.
张殿兵 《寻根》2012,(4):125-128
一 姜姓来源于远古的炎帝神农氏,《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娶有蛴氏女,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百家姓中有很多姓氏都是由姜姓衍生出来的。姜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北方为其主要分布地,尤其以山东省为多。姜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60位。  相似文献   

10.
朱绍侯 《寻根》2012,(1):11-14
怎样认识炎黄二帝 《国语·晋语四》说:“昔少典娶有娇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以后很多古籍都承袭这一说法,认为炎黄二帝都是少典之子,  相似文献   

11.
炎帝与中华民族张润棠中华民族的始兴与上古时代姜姓部落首领炎帝紧密相联。炎帝与尤、黄帝的战争开创了氏族部落融合的先河,炎黄结盟则奠定了华夏族的发展基石。一、炎帝是杰出的姜姓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本来分别是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制瓦解,父权制兴起之际的姜、姬两...  相似文献   

12.
怎样看待关于黄帝的文字记载?刘宝才记有黄帝史迹的古代文献有上百种.遍布于经、史、子集各类著作。其中以《逸周书·尝麦》篇为最早这篇文献作于两周中期,以前许多人说黄帝史迹见于文字不早于战国,那是不对的。其中最重要的文献当推《国语》中的《鲁语》、《晋语》和...  相似文献   

13.
陈仓,宝鸡的古称,位于八百里秦川的西端,巍巍秦岭矗立南部,关、陇山脉雄踞西北,境内山、丘并连,平川与原野出乎其间。在历史上宝鸡不仅是中原连接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而且还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在宝鸡诞生,周秦两个王朝曾在宝鸡孕育。“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两千多年前楚汉争霸时期的这一典故,使得陈仓知名度远比“宝鸡”大得多。陈仓之名最早见于《史记.封禅书》,但对其来历却众说纷纭。有一种解释目前比较流行,即“陈”字在古时通“阵”字,“陈仓”即为“战阵之仓库”。然而古时能作“战阵之仓库”的地…  相似文献   

14.
姬姜二族的『三缘』关系霍彦儒景天勋《国语·晋语》云:“昔少典娶于有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是季子劝重耳说的话。季子和重耳都是姬姓,黄帝之后裔,应该说对先祖是比较...  相似文献   

15.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华文化的创立,起了奠基作用,由此而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成为中华传统价值观的标帜。从历代的典籍记述可以看出,黄帝以人格形象凝聚和代表着中华传统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征。黄帝所代表的中华传统价值观主要是:一、崇尚文明的观念。崇尚文明,摒弃野蛮,注重文野之辨,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观念。《尚书》有“睿哲文明,温恭永塞”(《舜典》)之赞,《易传》有“天下文明”(《乾.文言》)、“刚健文明”(《大有.象》)之志,《荀子》有“不敬文,谓之野”、“君子贱野而羞瘠”(《礼论》)之论。这些观…  相似文献   

16.
郑金洪 《寻根》2005,(5):102-105
张姓源流张姓主要源自黄帝第五子挥。《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氏族总部》:黄帝“第三妃彤鱼氏生子二:挥、夷彭”。“挥造弧矢,封于张。”黄帝第五子挥,夜观弧星座如弓,得到灵感,发明弓和矢,黄帝用以战胜蚩尤,赐挥以弓正之官,封于青阳。挥子二:昧、般,承弓正之职,主祀弧星,后世子孙以弓长为张姓,尊挥为张姓始祖。  相似文献   

17.
朱乃诚 《寻根》2010,(3):22-30
<正>龙,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在中华民族文化中,有着广泛的流传。在汉代,就已将龙与炎帝、黄帝、天子等联系起来。在先秦文献中也有许多文献记载着龙的故事。但大家一直认为,古代对龙的各种记载,是一种传说。然而,2004年经考古发掘清理后辨认  相似文献   

18.
“侑”是相佐相助的意思,“以乐侑食”就是在宴会中用乐舞来助兴佐餐。以乐侑食之风,历史相当早。《周礼·天官·膳夫》上便有了“以乐侑食”的记载。《诗经·唐风·山有枢》也说“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曰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周朝的大典、大宴,用大雅乐;一般的宴  相似文献   

19.
炎帝神农氏是我国上古时代姜姓部落的首领,号烈山氏或厉山氏。据《史记》、《路史》等史书记载,他担任部落首领,因天之时,分地之利,教民耕种,被尊为神农氏;因以火德代伏羲治天下,故称炎帝,在位120年。据《帝王世纪》和《路史》记载,炎帝神农氏为民治病,采药来到湖南,日遇七十毒而不辍,终因误尝断肠草而“崩葬长沙茶乡之尾”,即今湖南省炎陵县鹿原陂。炎帝神农氏创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味百草,开医药先河;设立廛市,开辟市场;绩麻为布,制作衣裳;造五弦琴,教民傩舞蜡祭;冶制陶器,相土安居。由于功绩显赫,他被人们尊为中华民族始祖,受到历代炎黄子孙的崇拜和敬仰。特别是他在生产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百折不挠、开拓创新、乐于奉献的炎帝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姜炎文化与粟作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强 《寻根》2003,(1):30-33
文化。上述观点中至少有两点是共同的,即炎帝部族是姜炎文化的创造者,宝鸡渭水流域是姜炎文化的发祥地。本文认为姜炎文化是姜炎部族在距今约7000年的宝鸡渭水流域创造的原始农耕文化,是新石器时代的地域文化。大约在距今6000年至5000年时,炎帝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姜炎文化进入兴盛期。到了距今约5000年左右时,炎帝在阪泉之战中败给黄帝,姜炎部族与黄帝部族融合,姜炎文化与姬黄文化开始交融,并形成了华夏文化的主体。再到距今约4000年左右,黄帝部族的一支后裔周人与姜炎部族通婚,姬黄文化与姜炎文化的进一步交融产生了更为先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