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倡短新闻,在我国已经喊了半个世纪了。时至今日,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还在不断地呼吁:将新闻写得短些,短些再短些!可见提倡短新闻,写好短新闻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在改革开放信息千变万化的今天,如何把新闻写短写精已成为新闻改革的重要课题。虽然,写短新闻的人越来越多,但问题并未根本解决,“扬长避短”之风仍在一些地方劲吹不止。因此,本文想就短新闻的地位作用。和写作技巧谈一些意见。 为什么党中央和新闻界的有识之士屡屡提出要写短新闻呢? 首先,短新闻是由新闻传播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报纸、广播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它要求通过大量的新闻,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只有多发,快发新闻,才能完成对新近发生的重大事实的报道,才能及时、广泛地交流情况、传播信息。传播要又快又多,就只有把新闻写短。  相似文献   

2.
勤奋     
夏邑县桑堌乡大李庄农民李德会,开始写稿10个月就发表150多篇,其中在省以上新闻单位发22篇。为什么收效这样快,回答不外“勤奋”二字。去年春节,他爱人刘淑莲对李德会使了个激将法:“我算看透了,你喝了十几年墨水白搭了!不能学着写写文章?”“写,3天写一篇!”李德会牙一咬,下了决心。他费了好大劲写了12篇稿件,投寄出去,全似泥牛入海。  相似文献   

3.
梁旭日 《青年记者》2012,(31):48-49
得知获奖,感觉最多的是忐忑。想来想去,《跨区校车热折射择校暗潮》这篇报道做得比较好的原因主要在于:在热闹的新闻事件面前,发现隐藏在新闻背后的新闻,展开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当时,国内接连发生多起恶性学生校车事故,如何给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提供安全校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就在这时,青岛首批"大鼻子"校车上路,并公布了规模较大的校车运营计划,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校车上路当天,我写了条消息。后来对这一事件跟踪观察后,发现运营企业出于利润  相似文献   

4.
我在大学读的不是文科,毕业后分配做新闻工作,感到有些茫然无措。参加函授学习后,听了几天课,读了几篇教材,自觉心里有了点底,便欣然提笔写新闻。谁知,临到下笔,想好的东西却理不出头绪。河南函授分校的孔老师笑着对我说:“小陈,你既要多写也要多积累些东西!”回到家,我就翻出艾丰的《采访概  相似文献   

5.
新闻浮世绘     
我们要典当有价 的物品!哈,你老真逗!卺公.你确定拉着的是我的 手吗当然这种多新潮。我爸快回来啦l你若要挂断我就告你爸看.医生给我缝的帽子I新闻浮世绘@郭竞雄 @言咏  相似文献   

6.
我们做新闻工作的都有这样一个体会:即使你经常采访、写稿,也难得碰上一条很有新闻价值的新鲜“活鱼”,如果一旦碰上了这样的新闻,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了,一定会“倚马可待”,手不离笔,笔不离纸,快写、快发,争取早日见报。谁不愿写出一条震动社会、深得好评的好新闻呢! 其实,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注意“精品意识”,才能真正把好新闻写好。  相似文献   

7.
学艺十五年     
我学习写新闻报道,十五年来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1970年,我应征入伍后在连队当文书,领导经常让我写点什么,可是我不会啊!就跑到团新闻干事那里去请教。新闻干事讲的,乍一听心里似乎明白些,可是铺下稿纸还是老虎啃天没处下牙.怎么办呢?我决定从头做起,先学着写日记,每天写一篇,一写就是七年.写日记觉得顺手点儿了又学着写广播稿.再到后来,发现了新鲜事,就写出来往《战友报》、《河北日报》等新闻单位投稿.结果  相似文献   

8.
我的新闻龄是以《扬子晚报》创刊日为起点的。4 年多来,在领导的具体指导下,稿子写了不少,好稿也有一些,现在静下心来想想,觉得有两点感受比较真切。出手——“快”与“慢”的辩证法新闻要快。对晚报来说,这个“快”的要求尤其苛刻。白天发生的新闻,电视台当晚就播了,日报第二天早晨就见报了,晚报要在第二天下午才能和读者见面。所以晚报新闻的“快”,主要靠捕捉夜间至翌晨或者是独家新闻来实现。有  相似文献   

9.
勤学老师: 你好。我是忻州日报一名普通采编人员,近日来,正在拜读您的新闻作品集《潮》,越读越上火,现在大部分篇目已经看完了。 读着您的作品,结合我的工作实际,有话想和您拉拉。您半年的时间,就能发表作品近50篇,平均每周2篇,不知道您哪来那么多的新闻素材。就拿我来说吧!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也抓不到一篇,我感到有力无处使。爱人也天天对我说,你不要只看书不写稿,你要好好地写啊!我说:“我写什么呢?我实在没有写的呀!”您说您每天在太原的大街小巷骑着车子跑。冯老师,恕我直言,您是不是每天不管三七二十一,推开许多单位的门,来碰新闻线索呢?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说:“人过30不学艺”。可我是快到知天命之年才开始学习写作,这得多感谢《新闻爱好者》和她的编辑同志们。按说,我在新闻单位工作多年,学习写作是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的。周围有许多编辑、记者,个人干过十几年校对,到新闻研究所后学习资料又比较齐全。可是,我原来自卑,掂起笔就想到:编辑成堆,写、编都是行家里手,自己昨能“班门弄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看到农村一片蓬勃景象,我很想讴歌党的农村政策、讴歌党的英明领导,曾写了《乐大伯又乐起来》、《多亏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等,但都压在抽屉里没有出手。 1986年《新闻爱好者》创刊后,每期我都仔细阅读。记者“谈体会”、通讯员“采写心得”和  相似文献   

11.
我如愿以偿     
我在童年时代就非常向往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如今终于如愿以偿。这应当感谢《新闻爱好者》这位老师! 记得我刚开始从事写稿子时,曾走了许多弯路,稿子写了上百篇,篇篇被“枪毙”,灯没少点,闲话未少听,还是未有成效。于是,我找到高中时期的语文教师刘其义请教。刘老师听完我的苦楚,哈哈一笑说道:我给你推荐一位最好的老师,它是《新闻爱好者》!别小看它,它培养了很多新闻写作能手。我将信将疑,立即补订了一份《新闻爱好者》。嘿、栏目挺丰富哩——新闻写作入门。  相似文献   

12.
我在乌鲁木齐矿务局主管全局对外报道工作。去年,我局稿件在各级报纸、电台刊用量创历史最高纪录,呈现了可喜局面。我们体会到,千方百计调动广大通讯员抢新闻的积极性,是提高刊稿量的一个有效方法。我们的具体作法是: 一、把用稿任务下达到基层,(编者按:这种办法好不好?大家可以思考。)局宣传部积极带头,上下竞争。本来,各单位的新闻应由各单位自己写,但我采用‘激将’的手段:如果你们不动笔,可别怪我们从你们眼皮底下抢走新闻!这样可以鼓励通讯员多写稿。二、一条新闻两人写,比谁角度新、质量高,共同提高刊稿率。我们在不断交流经验、互传‘秘方’的同时,还拟出题目,让局、矿通讯员一块采访,分开写作,哪篇写得好就发那篇。用这种办法,迫使通讯员和自己不得不动脑筋提高稿件质量,以减少无效劳功。三、同类稿件在速度上爭,看谁发稿快。我们经常鼓动通讯员在‘快’字上动脑筋,为  相似文献   

13.
5月8日的人民日报在《文化新闻》(11版)刊登了一条新闻,题为《人民日报社论列入中华经典诵读篇目》。这条新闻让我眼前一亮:好家伙,人民日报社论都成了中华经典了,真的好厉害!我对社论有着特别的敏感,这是因为我在地方报纸写了十几年社论、评论员文章,可以说对社论这种新闻体裁比较熟悉,当然对人民日报发表的一些社论也就读得比较多。人民日报的社论能成为"中华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个地市报的普通编辑,编稿之余也写写稿件,但不觉间,从1999年到2003年5年中,自己采写的稿件竟然有二十多篇获得了省级以上新闻奖。其实,仔细想想,很多同志的功夫比我深,采写的稿件比我好,我之所以能获奖,只是自己采写稿件格外用心罢了。所以,我常说用心就有回报,干什么事都要尽心,有多大的劲就用多大的劲,老天不会辜负有心人的。扑下身子,多研究些问题。新闻关键是新,没有新意,就没有新闻。写新闻如何写得有新意,这是能否写出好新闻的关键,而要写得有新意,就要多观察、多学习,多研究些问题。我获奖的稿件多数是问题新闻。这些问题,或是…  相似文献   

15.
党报如何才能尽到传播好新闻的职责呢?我认为,关键是要抓一个“新”字,即要集中力量突破“新”,用“新”来带动时效,精练和报道质量,以“新”来带动“短”,带动“快”,带动“活”,当然,写快,写短,写活也是写新的要求,你能够写出好新闻,可如果不讲快,结果新闻就会变成旧闻,人们就不愿意看,如果不写短,动辄洋洋数千写,大量实实践证明,写新闻稿,只要抓住“新”,就可以快,就可以短,稿子就能写好写活。  相似文献   

16.
有不少青年新闻爱好者问我:“搞好新闻报道的窍门儿是什么?”我说是四个字:“多、快、好、省”。所谓“多”,即采写的稿件登的多。当然,这种多是建立在你有了一定的新闻采写基础上的。我当初写稿时也曾经盲人摸象般地胡采乱写过,甚至一天便寄出去三四篇稿子。但许多稿件如泥牛入海,自己不久便泄了气。《运城根报》星期刊创刊号头版重要位置登了我的“处女作”《打鱼挖藕时节》,一下子又使我振作起来,每天不是攻读新闻写作知识和范文,便是有选择地忙于采写,就这样如痴如魔地坚持有的放矢地采啊写啊,渐渐摸出了点门道,用稿率也自…  相似文献   

17.
平时到部队采访,经常听到一些报道人员反映,发生在身边的事太平凡,不知道应该采访什么,找不到新闻写。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腿太懒、动脑少、手不勤。要改变这种不良现象,就必须多学、多思、多跑、多写。下面几段文字,就是我在宣传报道工作中的几点感受。  一、勤去基层边关,多到艰苦单位,哪里有新闻就在哪里出现  工作中,我有一个很深刻的体会:不跑找不到好新闻线索,不苦写不出好新闻稿件。近年来,为搞好本职工作,我上雪山、走高原、钻山沟,深入部队进行调查采访。哪里有新闻我就在哪里出现,不管有多大困难,…  相似文献   

18.
怎样才能把新闻写得精炼、隽永、深刻呢?笔者认为,除稿件内容要绝对真实可靠外,还要在快、短、活、深上下功夫。“快”是指报道迅速。新闻是易碎品,很讲究时效性。今天发生的新闻,不及时报道,到了明天有可能是旧闻,没有价值。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那么,如何才能把新闻写得快些、再快些呢?通讯员除有废寝忘食、敬业爱岗的精神外,把自己的爱好当作事业的追求,把平时自己认为有新闻价值的,就要赶快写,及时发。2001年11月1日,铁道部决定撤销临汾分局,并入太原分局,我及时撰写了这条改革新闻,第二天就被《山西日报》…  相似文献   

19.
我参加新闻工作以来,几乎没写过新闻(消息)。经常听到有人批评:“哪有新闻记者不写新闻的?”我们的总编辑胡绩伟也在会上讲:“年轻的记者要多多写新闻;年老的记者,也要学着写新闻!”去年春天我到湖北采访,就学着写了一些新闻,开始尝到了一点  相似文献   

20.
当兵第5年时,因我发表了几十篇诗歌、散文,在部队小有名气,便被集团军装备部的一位领导从所属的修理所“挖”到了机关,担任报道员。刚进机关,良好的办公条件,较多的个人支配时间,宽松的环境,着实让我高兴了一阵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却渐渐地被烦恼取代。没搞新闻报道之前,我总以为“本报讯”很好写,可一旦写起来,不是路子不对,就是选材不当、新闻语言把握得不准。进机关的前几个月,我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星期天,每天晚上都要学习、写稿到深夜。为了尽快起步上路,我还报名参加了《解放军报》的新闻函授,阅读了大量新闻作品和有关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