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夏宏图 《历史档案》2001,(2):97-102
清代报纸有官办、民办之分,前者主要包括邸报与清末官报,后者主要有京报和19世纪以后大量创办的具有近代意义的报纸。本文拟对这些报纸作一浅述。  相似文献   

2.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后,红军创办了诸多报纸。这些报纸在宣传党的政策、建设人民军队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也在中国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现将红军创办的部分著名的报纸汇总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5月1日。它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分别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8省区接壤。成立前,这个自治区分属于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和东北等省。内蒙古报业始于20世纪初叶,最早的报纸是由贡桑诺尔创办于1905年冬的《婴报》。这张报纸以启发民智、宣扬新政为宗旨,社址设在昭乌达盟喀喇沁右旗王府内。由于是以蒙、汉两种文字印刷出版,因此,它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张少数民族文字的报纸。1905年到1949年,在内蒙古地区创办发行的报纸约有132种之多。其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报刊有46种,国民党及其上层人士创办的有38种,民间知识分子、社团创办的有38种,外国人创办的3种,伪蒙疆政府创办的有7种。  相似文献   

4.
传媒大观     
《新闻爱好者》2004,(11):44-45
新闻出版总署根据《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制定的《报纸出版评估论证制度施行办法》已经于近期开始试行。该制度适应于报纸的创办、变更办报宗旨、变更出版业务范围、变更主管、主办单位等申请事项。而高校校报创办、变更,以及报纸因地名改变或主管、主办单位更名而变更报纸登  相似文献   

5.
面对新媒体的竞争,报纸除了“跨媒体”创办手机报之外,同时积极拓展新的报纸产品和新的营销方式,创办免费报纸就是其战略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6.
地区性报纸,我们定义为非中心城市、非全省发行,只覆盖省内部分地级市的区域性报纸。如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所创办的"楚天系"报纸:覆盖鄂西北地区的《楚天快报》、覆盖鄂东地区《楚天时报》、覆盖江汉平原的《楚天民报》,湖南《潇湘晨报》创办的《长株潭报》等。对于地区性报纸来说,网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报纸品牌知名度的拓展上。其表现形式为:新闻的电子化传播,与读者更便捷的互动。在实践中,《楚天时报》的网络运用探索,大致可分为三步走:第一步:建立网站、电子报,将每日报纸新闻延伸至网络;第二步:建立官方微博,利用网络开放平台打造品牌;第三步:与强势网络新媒体形成合作关系,借船出海扩大影响力。构建基础平台:建立网站、电子报,  相似文献   

7.
胡航  解航 《传媒观察》2003,(6):63-64
《今日美国》创刊于1982年,此前,美国几乎没有全国性大报,从《今日美国》开始,美国报业有了针对全国的报纸。《今日美国》的办报方式一方面给其他一些老报纸以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也成为美国全国性报纸的成功典范。 创办背景与主要竞争对手。《今日美国》由甘纳特集团1982年9月在华盛顿创办,总部设在弗吉尼亚州阿林顿,是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今日美国》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为全国性报纸,创办人纽哈斯对《今日美国》的希望坦率地  相似文献   

8.
都市报怎样打好“主流新闻”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类报纸创办初期打的都是“市民牌”,从新闻题材的选择到写作,都体现一个“软”字。随着都市类报纸的发展,相对老牌的都市报和新创办的都市类报纸都开始举起“主流新闻”大牌。这种定位的调整,说明都市类报纸已经意识到“主流新闻”对受众的影响力;通过这种调整,为进一步占据市场争得了主动。但对都市类报纸来说, 打“主流新闻”牌,毕竟是一个新课题,尚需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申报》的创办与飞速发展,标志着我国近代中文商业性报纸发展到了成熟阶段,是我国商业性报纸的一个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10.
我看创办这个刊物很有必要,大有好处。一、可以推进通讯工作,报社可以得到大量的情况;二、可以提高通讯员、业余作者的政治水平、写作能力;三、更重要的是,能加强报纸与实际、与群众的联系。我这个看法是有根据的。回顾历史,我们很多报纸创办通讯刊物,指导新闻写作,不仅可以办好报纸,而且培养了一批出色的新闻干部和作家。这是我国人民新闻事业的传统经验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共正式成立为时间节点考察了共产国际对建党前后中共报刊出版的影响。认为,虽然共产国际是为革命而来,但在其帮助筹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对于中共报刊出版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在中共正式成立之前,共产国际对中共报刊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代表的个人活动实现的,中共正式成立之后,则主要通过组织层面进行。鉴于当时苏维埃俄国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领导地位,以及共产国际与中共的上下级关系,共产国际与建党前后中共报刊之间的关系表现为苏俄单方向地影响了中共的报刊出版,涉及内容、资金、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中文报纸人机通用无号排序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将"中文期刊刊名汉语拼音首字母-全拼排序法"及国家新闻出版署报纸"类别代码"引入中文报纸的排序,实现了中文报纸报名排序的统一和分类排序的统一,以及中文报纸手工排序和计算机排序的统一;实现了中文报纸报名的计算机快速检索,将中文报名的计算机检索速度提高到了比用全拼检索一个汉字还要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吴瑾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9):18-96
清末社会,为考虑社会下层民众读书看报的问题,白话报刊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维新时期国人自办的有5种,到1915年时全国大约出版170余种白话报刊。白话报刊的创办,为中国语言文化走向“言文合一”,为启发民智,提升民族、民权意识,促进辛亥革命成功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辛亥革命时期海外创办中文报刊情况的搜索与梳理,以表格的形式浓缩提供海外报刊的信息,并对海外报刊创办的群体及活动特点进行介绍,重点说明海外华侨在创办报刊活动中给予的经济支持及发挥的网络、阵地与桥梁等重要作用,以此歌颂华侨的爱国之情并纪念辛亥革命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response of Hong Kong newspapers to the social change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It is found that Hong Kong newspapers are largely conservative, reconciliatory and non‐critical This pattern was remarkably stable in the last four decades. Although the newspapers shifted their focus from public services to civic and political issues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they were insensitive to the changing labour conditions. The newspapers’ geographical locus of attention was also stable over the years with little response to the changing world.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newspapers in Hong Kong seldom criticized the Hong Kong or Chinese governments in. editorials,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partisan newspapers whose attitudes varied with time and political stand.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介绍了报纸的发展历史,总结了纸本报纸保存的局限性。对当前报纸长期保存的两种方式——缩微化和数字化做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叶建 《出版科学》2016,24(2):118-122
19世纪末,随着西学知识的大规模传播,国粹与欧化之辩始见于一些私人信函、日记和报刊言论之中。由于其相关言论或为私密之语,或为零碎杂言,遂不为时人重视。20世纪初,近代学人借助于国学期刊这一新期刊类型,借助其出版平台和发行网络,集中回应了当时的众多文化问题,展现了学术同人以在野身份坚守国学传统,提倡古学复兴的文化图景,进而获得上至精英知识分子、下至青年学子的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18.
同为帝制王朝统治下情上达的形式,上书与报刊如何区分、两者关系如何,这一问题尚未得到系统解答。以报刊为基本史料,论文探究清季以降上书的形态递嬗,及其与报刊的关系特征。研究发现,报刊中的上书依据时序递嬗,呈现出勃兴、低落、迭起三个阶段性特点;上书与报刊的关系,以"关于上书的新闻"和"作为言论的上书"为特征;比较起来,上书与报刊具有历史情境的同一性和媒介特征的异质性。对两者的讨论,有助于理解新式报刊的中国前身和中国政治传播演化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在不同时期所推行的语言教育政策引发华语社会地位与功能的变化,也使当地华文报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和构建华人身份过程中做出了调整,其新闻采编也由此折射出独具新加坡特色的华人身份及认同感。本文以当地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联合早报》为例,通过追溯新加坡语言教育政策的历史演进,结合政治、经济、种族文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探究《联合早报》与华人身份认同所经历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Bo Li 《Media History》2013,19(3):270-283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witnessed both the thriving of Chinese newspapers in the British colony Hong Kong and the boom of Chinese translation of foreign literature.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translated literature in Chinese newspapers, explores the interaction among print media, Chinese women, and translation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Hong Kong. It argues that many factors contributed to the prevailing ideology concerning women in the British colony, including the skewed sex ratio, Confucianism as the hegemonic ideology, and the conspiracy between elite Chinese and the colonial rulers, and thus that the manipulation of images of women in Chinese translations was ideologically motivated. Such pervasive ideology characteristic of Hong Kong at that given moment in history undoubtedly created pressures on the translators, which were exacerbated by the differ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mages of women in the English original and its Chinese translated counterpar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