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分子角度分析了两类取代基咔唑衍生物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中的不同作用原理,通过SN1反应机理,采用不同的实验条件,合成了5种N-取代基咔唑衍生物,获得较好的收率.物质结构经^1H NMR,IR,MS和元素分析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乙酰异丙胺基取代和丁基取代杯[4]芳烃聚硅氧烷固定相的合成.按此合成路线得到的杯芳烃衍生物产率高,约为60%.  相似文献   

3.
1,8-萘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光谱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四种具有推拉电子结构的1,8-萘酰胺衍生物.测定了它们在氯仿溶液中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发现改变1,8-萘酰胺衍生物中酰亚胺基团上的取代基,其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的峰位变化不大,但其荧光强度随着取代基推拉电子能力的不同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通过 2-溴-N-(2-硝基苯)乙酰胺和取代的喹唑啉酮在 NaH 催化下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再经过氢化、酸化合成了 2 个新型常山碱类抗球虫药物——N-(2-氨基苯基)-2-喹唑啉酮乙酰胺盐酸盐.其中 2-溴-N-(2-硝基苯)乙酰胺通过溴乙酰氯与邻硝基苯胺反应制备,取代的喹唑啉酮使用取代的邻氨基苯甲酸与甲酰胺反应合成.化合物的合成具有合成路线短、产率高、原料易得等优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IR 和 HRMS 等方法确证.  相似文献   

5.
通过合成的取代水杨醛与取代邻氨基酚反应,合成了系列的取代水杨醛缩取代邻氨基酚Schiff碱化合物(B1-B12),通过元素分析、FT-IR、1H NMR、UV-Visible和ESI-MS对Schiff碱化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合成Schiff碱化合物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合成Schiff碱化合物苯环上连接卤素原子越多,其荧光越强,且溴原子的作用强于氯原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设计、合成四氢异喹啉酰胺类化合物,为开发更为安全、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候选药物提供参考.方法:依据药物化学中的拼合原理,设计含有四氢异喹啉母核和阿魏酸结构的四氢异喹啉酰胺类化合物.以取代苯甲酸、胡椒乙胺、乙酰阿魏酸为起始原料,通过酰胺化反应、Bischler-Napieralski反应、水解反应、亲核取代反应等步骤对其进行合成.结果:设计了2个四氢异喹啉酰胺类化合物.按照合成步骤对其进行了合成,2个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 H-NMR、13C-NMR、MS谱图佐证.结论:设计、合成了2个四氢异喹啉酰胺类化合物,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不对称脲类化合物活性与合成方法做了比较全面的综述。不对称取代脲是一类极为有用的重要精细化学品,可广泛用做除草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及药物中间体。由于结构中含不同取代的肽键(-CO-NH-),故大多具有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8.
化学分子结构与性质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化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文章设计合成了末端被二苯胺基取代的对称的二聚芴的9-位氢分别被甲基、丁基和苯基取代后获得的二聚芴,并考察这些取代基对二聚芴的热稳定性、光学性质和电化学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酸性条件下,用过二硫酸铵和硝酸银作引发剂使喹啉和脂肪酸发生自由基烷基化反应,合成了6种具有不同长短侧链的新喹啉衍生物,合成产物为α-单取代,其结果由元素分析,UV,IR,^1HNMR所证实,对反直条件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含有各种取代基β-卤乙烯酮的合成,特别是在其α位及β位上代入芳基的合成,目前虽有不少合成方法,但都基于一定的经典型[1].该合成法简化了步骤,在操作上也有明显改进.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美国经济学教育学会开发的大学生经济学理解力测试问卷(TUCE4:Test of Understanding In College Economics),综合运用统计分析与计量模型分析了北京城市学院大学生经济学理解力状况以及影响经济学理解力的因素.研究表明,我校学生微观经济学理解力普遍高于宏观经济学理解力;宏观领域女生较男生理解力更强,微观则无性别优势;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解力都具有良好的年级效果,即年级越高,经济学理解力越高;学生直接应用能力高于间接应用能力;宏观领域学习过经济学的理解力高于未学过的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针对我校学生的特点,改进和完善教学安排,加强案例教学环节,以增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6个3-氨基-1-H-1,2,4-三唑的Schiff碱和6个新的5-氨基-1-H-1,2,3,4-四唑的Schiff碱,通过UV、IR、^1H NMR和元素分析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生物活性测试试验表明,不少化合物都具有良好的植物激素活性,其中Ⅰ系列化合物具有优良的细胞分裂素活性,而Ⅱ系列化合物则具有很好的生长素活性与生根性能。氯代苯甲醛、噻吩甲醛和吲哚甲醛的Schiff碱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生源受到社会环境因素、文化素质、不良行为习惯、智力水平的制约使得他们在智力、感情、意志、行为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学校根据教育部《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摸索出了一些方法,在工作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中枢。1942--1944根据地遭受了严重的旱灾和蝗灾,中国共产党人以人为本,采取了一系列的发展生产等自救措施,他们一方面同敌人作斗争,一方面开展生产救荒活动,通过具体的计划和救灾措施,不仅粉碎了敌人的封锁,而且渡过了这场罕见的灾荒。这次救荒也为今后战胜灾荒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韩国的大学评价也逐渐多样化,其中社会评价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韩国中央日报社的大学评价与企业视角中的大学评价在评价目标、评价内容、实施方法等方面各具特点,一方面为学生、家长及企业界等教育消费者提供了大学的相关信息,努力促进大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受到大学的批评与质疑,其发展状况值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6.
纸质出版物作为传统的出版形式,其地位在数字时代备受冲击。有人认为,纸质出版很快就会被数字出版替代,但也有不同的意见。其实,两种出版方式各有优缺点,出版者只要保有打造经典,出精品出版物的理念,数字出版物就不会替代传统的纸质出版物。  相似文献   

17.
美国社会能力培养研究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儿童能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能力不仅影响着儿童的个性发展和社会适应性 ,而且还影响着儿童未来的社会生活。从 2 0世纪 70年代开始 ,社会能力培养的研究受到美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关于社会能力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得到拓展 ,并在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介绍美国社会能力培养研究的发展以及社会能力研究发展的新特点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美国社会能力培养研究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培养创新型教师是目前高师数学教育的一项重大任务。在高等师范院校中以元认知理论指导的数学教学和传统教学作为对照实验,采用访谈、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及教育统计等方法,深入研究,评价实验结果。结论认为,通过元认知理论指导数学理解的师范生有较强的元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有较完善的数学观与教育观等。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the introduction of a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 (VLE) on teaching practices within a new university in the UK, and explores the factors that have encouraged or, conversely, discouraged, the adoption of the VLE by teaching staff, from the latter's perspective. It is based on findings from the analysis of qualitative interviews with 23 members of academic staff from across four subject areas at Kingston University (KU), conducted as part of a broader research project on the use of VLE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at KU (2002–2005). It reports on the areas of teaching that have been most affected by the VLE; details the specific ways in which practice has been transformed by the VLE and describes the nature of the adjustments that staff have had to make; and specifies the factors that have encouraged the adoption of a technology such as a VLE as part of teaching on undergraduate courses.  相似文献   

20.
Presidential debate questions and the public agend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Presidential debates have become an institutionalized component of presidential campaigns. Debates have been shown to create learning in voters and are capable of influencing vote choices. Although candidates have some control over their utterances, questions, usually asked by journalists, have a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topics candidates can address. It is fashionable to criticize the questions posed by journalists in these “joint press conferences.” This study adds a new twist to media agenda‐setting, providing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voters’ issue interests influence the topics of journalists’ questions. Results show that the questions asked by journalists in debates do not reflect the public interest. We recommend that future debates eschew the use of journalists as sources of questions for presidential deb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