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形容词"任性"由"任"和"性"所组成的动宾短语演变而来。汉唐时期,"任性"开始连用,明朝时期开始出现词汇化倾向,直到清代最终词汇化为形容词。在现代汉语中,"任性"词义更加泛化,多带有调侃或宣扬意味。"任性"的发展过程中,频繁使用和重新分析等动因和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教学随笔》2011,(1):F0004-F0004
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  相似文献   

3.
清代宁夏人口的地理分布及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宁夏人口分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和明朝相比,人口分布从点状分布逐渐变成了片状分布。人口地理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政治稳定使人口增加,而人口增加又导致对荒地的垦殖,人口逐渐扩散。清代宁夏民族构成及分布变化和1862年西北回民起义又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4.
【文体概说】满清王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在入关后基本上继承了明朝的政治文化制度,并使之更加完备与强化,成为封建专制主义集权的高度发展形态。清代文学集封建时代文学发展之大成,是古代文学的一个光辉总结。各种文体无不具备,蔚为大观,诸多样式齐头并进,全面繁荣。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样式,清代使之得到复兴;小说、戏曲、民间讲唱等新兴文学样式,清代使之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清代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全面成熟期,也是清代文学辉煌的标志。清代文言小说在明代传奇复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获得了巨大成功。清代初年,蒲松龄的《聊…  相似文献   

5.
明清江南与华北地区的经济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江南同华北等地的经济联系,反映了清代区域经济交流的一些共同性特点:一方面,江南手工业品明朝时独树一帜的销售局面被打破。另一方面,也正得益于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实际上已突破了异地经济交流中单纯的互通有无的互补性,两地在更高层次上的经济交流。清代江南经济在全国范围内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6.
副词"成心"是由"成""心"所组成的短语演变并虚化而来的。隋唐五代时期,"成心"有了词汇化倾向,明朝时期完成了词汇化。而"成心"的副词化过程历时相对较长,清代才演变为一个副词。在"成心"的发展过程中,转喻机制、重新分析和相邻句位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瞿昙寺有着悠久的历史,受到了明王朝的大力支持.明朝不仅封授了瞿昙寺很多很高的头衔,还确定了其在乐都南山"七条沟"政教合一的统治,但这种区域性政教合一的统治在清代被统治者慢慢削弱,并最终取缔.  相似文献   

8.
清代开国之初,努尔哈赤在与明朝进行军事较量的主战场之外,在思想舆论上也公开质疑明朝统治中国的合法性。努尔哈赤宣扬天命正统观,以证明其反明行动合乎天意,所建政权具有合法性。这一观念对统一女真各部和与明争夺辽东战争的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后期由于其思想观念的僵化也对后金政治产生了消极影响。继努尔哈赤而登基的皇太极,继承发展了这一思想,在宣传国家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皆受天命保佑观念的同时,更加重视得道者天命佑之、失德者天命弃之的正统观,积极奉行德政。皇太极最终完成了后金政权意识形态与儒家思想文化的链接,为其最终获得以"道统"为标志的文化象征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吴红卫 《科教导刊》2019,(7):150-151
清代的晋商文化曾被晋商分为"晋南"、"晋北"两种类型。清代的晋商文化除了与明朝北部的边境贸易密切相关,还与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建州女真、张居正、李成梁、努尔哈赤,这些名字表现出的民族纷争与彼此谅解,以及"祁氏之田"、剪桐封弟、狐突教子、割股奉君等,众多文化因素将晋商文化呈现得丰富多彩、气象万千。思辨、创新、继承与融合是清代晋商文化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黔东南汉语方言在贵州方言中有特殊的地位,其内部包括湖广、桂北、川黔三种西南官话类型,另外还有属于湘方言的“酸汤话”。讨论黔东南汉语方言的形成有助于深化贵州方言研究。文章认为黔东南汉语方言的形成是明清时期汉族移民的直接结果。黔东南汉语方言在明朝时期渐具雏形,清代“开辟苗疆”时期在州内各县基本形成。在其形成过程中,移民来源、历史区划、民族语言、自然地理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八大山人是我国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著名的画家,是清初四僧之一,明王室的后裔,由于坚持自己对明朝的忠贞思想,所以在清代不愿仕官,一直隐居在山林,以绘画来抒发自己情感,是典型的文人画,一生画了大量的作品,但是他笔下的形象非常个性,充满了自己的悲情,是一个创新的画家,其艺术对后世影响很大,文章试图从他不平凡的人生来探析八大山人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2.
虽说“才学”二字最早被用于清代的小说分类中,但早在明朝汤显祖的戏剧《牡丹亭》中,就随处可见以炫耀“学问”为主要特征的才学痕迹。《牡丹亭》兼营诸种文体、庋藏经子学问、包罗华美辞章的特点,已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明显的才学倾向。  相似文献   

13.
清代宫廷戏剧管理可分作三个时期,即教坊司时期、南府景山时期和昇平署时期.其中教坊司时期,国家初建,体制不全,沿习明朝居多,教坊司以宫悬大乐为主.南府景山时期则从康熙年间初创至道光七年改制,历经一个半世纪.由于宫廷演剧逐步走向极度繁荣,管理机构庞大,成员众多.昇平署时期始于道光七年改制直至1924年紫禁城内的最后一次演出.对清代宫廷皇家剧团管理机构沿革的研究,旨在挖掘内廷演剧在整个清代戏剧史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明代官私史乘就《元朝秘史》的著录可以看出学者对这一蒙古典籍价值的认识经历了由语言形式到历史内容的发展过程,井证明我国学者对于它的研究不是始于清代,其时间上限应推至明朝洪武年间。  相似文献   

15.
才子佳人小说以写男女离合之情为主要内容,上承明朝的中篇传奇,下开清代的世情小说.它在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上有开拓性的发展,确立了有清一代的佳人标准.本文拟对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佳人形象进行简要剖析,概括其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陌上桑》是乐府民歌中的精品。后世许多文人雅士以相同的题目,或以其中的女主人公罗敷为题材,写出内容相近的诗作,被称为《陌上桑》的“拟作”。从汉代以后,直到清代,“拟作”不断,其风格深受诗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风尚的影响。唐前及唐代的“拟作”唯美而浪漫;宋朝至明朝中叶之前的庄重;明朝中叶之后再现浪漫。同情蚕农疾苦和表现真善美则是《陌上桑》“拟作”之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正清代书法,是我国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主要原因有三:第一,明朝末期,政治虽然腐败,文化艺术却较为发达,有人把这个时期叫做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时期的书法,是以表现浪漫主义为主要特征的,代表人物有徐渭、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它的出现,严重地冲击了以赵、董为代表的糜弱书风。第二,清代初期,社会动荡,人心不稳,积压在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分析,我们发现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后,中国海洋航海事业开创了新的局面。通过对明代、清代的历史分析,我们发现明朝和清朝的最后时期具备了很多相似地方,但明清两朝在对外政策上却大相径庭。本文以郑和下西洋为研究切入点,分析明清两朝对外政策的差异与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明朝中央确立及维护对西藏地方统治过程中,朝贡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形成朝贡制度。西藏地方对明朝中央的朝贡,在促进汉藏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交流及入藏交通的改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辽宁濒黄海、渤海,海岸线东起丹东西至锦州,辽阔的沿海地区有着天然的港湾,有着发展海运业的有利条件。本文主要研究清代鸦片战争以前,辽宁沿海海运业的发展情况,并探讨其对清代中叶以前辽宁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影响。明朝末年,辽宁是明清战争的主要战场。长期的战争,加之后金统治时期的落后政策,导致大量汉人逃亡,使辽宁的经济受到极大的破坏。清入关以后,由于当时清朝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