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长句与短句的变换技巧长句变短句有三种基本方法:一是把长句里的修饰限制成分抽取出来变成各自独立的短句;二是把长句中共同修饰一个中心语的各个成分分离出来,分别与中心语搭配,变成若干并列的短句;三是让长句的主干部分单独成句。短句变长句的方法正好与长句变短句相反。首先按原句的内容找到句子的主干部分,然后或者是把各个短句变成长句里的修饰限制成分,或者是把原来分别与各自中心语搭配的成分合并在一起,让它们只和一个中心语发生关系,多余的删去。二、整句与散句的变换技巧把散句变成整句,就是要使句子的结构相同或相似。为达此…  相似文献   

2.
长句和短句变换属于高考语言文字运用的一个知识点,是历年高考关注的题型.如2004年的全国卷Ⅱ、全国卷Ⅲ和湖北卷,2004年辽宁卷,2005年广东卷,2006年天津卷都考查了长句和短句的变换.特别是长句变短句,由于句子太长,考生做题无从下手,很难理出个头绪.其实,长句和短句变换,考生只要找准长句主干,分清长句修饰成分,就可化繁为简,迎刃而解了.这里,笔者拟就长句变短句,谈一些粗浅的方法,以期对考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高考对句式变换的考查主要集中在长短句变换及给定开头要求重组句子两项内容上。2004年15套高考语文试题中有5套考查了这一内容,其中又以长句变短句样式居多。下面分别谈谈这两类题的变换方法。  相似文献   

4.
汉语表达是有一定规律的,长句与短句的相互变换也可以探索出一些思路。一、长句变短句。长句变换成短句可按如下步骤进行操作:(1)分析长句语法结构,找出句子的主干;(2)切分附加成分,根据题意整合;(3)改写附加成分,使之成为较完整的短句;  相似文献   

5.
长句之长主要由修饰语造成,因此厘清句子主从信息,拆分修饰成分,将修饰语变为分句或独立句,按原意进行合理排序是长句变短句的一般策略,具体可分三个步骤操作。1.抽主干,组部件。变换的前提是“拆”,先提取主干,再按表意的相对独立性把附加成分拆为几个语意单位。附加成分多处在定语位置上,语意单位最好写成“主谓式”或陈述关系。如:例一由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组织的、紧密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热点和市场消费环境,围绕打击假冒、信用建设、质量兴国、名牌战略等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以“诚信·科技·质量·名牌”为主题,聚集各个领域专家学者进…  相似文献   

6.
长句是指修饰成分多、结构复杂的句子,而短句则是指修饰成分少、结构简单的句子,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其中又以“长句换短句”最为常见,在高考中也时有考查。将长句转化为短句,我们可以通过“结构分析法”和“对象分析法”这两条简单易行、操作性强的途径来完成。下面结合具体的例子,对这两种方法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7.
长句是指修饰成分多、结构复杂的句子,而短句则是指修饰成分少、结构简单的句子,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其中又以“长句换短句”最为常见,是高考的一个知识点,在高考中也时有考查。将长句转化为短句,我们可以通过“结构分析法”和“对象分  相似文献   

8.
句式变换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将句子由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句式变换的常见类型有以下六种:1.长句和短句的变换一般单句中结构复杂,用词较多的句子就是长句,否则是短句。长句变短句的方法:(1)把长句的附加成分抽取出来,变为复句里的分句,或单独成句;(2)把并列成分拆开,重复跟并列短语直接配合,形成叠用的句式,变成复句的几个分句;(3)如果一个句子的宾语中心语和它前面的几个并列式的修饰成分之间存在着解说或总分关系,则可把此句变成一个解说复句;(4)借助复指,把长句附加成分变成并列分句,然后用一个代词去取代它…  相似文献   

9.
汉语表达是有一定规律的,长句与短句的相互变换也可以探索出一些思路。一、长句变短句。长句变换成短句可按如下步骤进行操作:(1)分析长句语法结构,找出句子的主干;(2)切分附加成分,根据题意整合;(3)改写附加成分,使之成为较完整的短句;(4)分析短句在语义上的内在联系,确定短句的排列顺序;(5)根据汉语表达的规律和习惯,整合成句。整合时,要充分借用代词和虚词,以使语言简明、连贯。例如,把“人类的历史已不再是乱七八糟的一堆应当被这时已经成熟了的哲学理性的法庭所唾弃并最好尽快被人遗忘的毫无意义的暴力行为”这个长单句改写成四个语义…  相似文献   

10.
短句与长句是就单句的容量而言的。结构复杂、内容丰富、字数多的单句就是长句,反之则是短句。短句与长句各有其表达优势,语文高考卷中也常见短句变为长句题。如何进行变换呢?下面两种方法可资参考。一、插入法。所谓插入法,就是先根据题目给定的几个短句的内容,构建一个可以容纳这几个短句的单句主干框架,然后将每个短句的内容插入这个单句中作附加成分。  相似文献   

11.
(一)掌握快速理解文中句子的技巧 (1)对复杂的长句,抓主干。抓住了“主干”,搞清了句子的基本成份,掌握了句子的基本意思,再去分析附加成份的作用。 (2)把长句变换成短句。有的长句比较复杂,可以根据语法规则把这种复杂的结构转换成几个简单结构的短句,就容易理解了。  相似文献   

12.
一、长句变短句例1: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2004年高考全国卷甲22题)古人类学是研究化石猿猴和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人类发展过程中体质特征的变化和规律等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问题的一个分支学科。笔者认为,做此类题可分三步:第一步,提取句子主干。无论一个多么复杂的长句,它总是只有一套主谓宾,所以,面对一个复杂的长句,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干。分析这个长句的结构,很容易得出此句的主干为:古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第二步,切分…  相似文献   

13.
从近年高考试题看,对变换句式的考查.主要是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的变换,而重点是长句和短句的变换。因为它相对其他句式来说有一定难度,不但考查考生掌握变换技能、技巧的能力,也考查了考生概括、表达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做好长句与短句的变换呢?  相似文献   

14.
从近年高考试题看,对变换句式的考查.主要是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的变换,而重点是长句和短句的变换。因为它相对其他句式来说有一定难度,不但考查考生掌握变换技能、技巧的能力,也考查了考生概括、表达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做好长句与短句的变换呢?  相似文献   

15.
句子的长短是相对的,没有截然的界限,它们各有用处。长句容量大,便于详尽的叙述事物,严密的阐述道理,适用于书面语,特别是科技著作和人文科技著作。短句结构简单,表意灵活,简洁明快,干脆有力,适用于文学作品和口语。长句和短句之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转换呢?下面通过几个有一定代表性的题目的分析,来探索长句、短句互换的解题思路。代入式——短句变长句第一步,在现有的短句中选择一句作为未来长句的主干。这一步最为关键,选择正确与否关系到能不能成功地将短句变换为长句;所选句子也决定未来长句的框架。第二步,将其余各句变化为定语、状语或补语,代入所选主干句中。第三步,根据语意、逻辑关系调整语序。例如,把下面的句子综合成一个单句,不得改变原意。(1)俄罗斯“亚轨道集团”公司展示了太空旅游飞船样机模型。(2)这个样机模型的设计尺寸和外形与太空旅游飞船完全相同。(3)这次展示的地点在“米亚西谢夫”实验机器制造厂。(4)这次展示是首次公开展示。思路一,以(1)句做主干句;根据(2)句“这个样机模型”的提示,可将(2)句作为“太空旅游飞船样机模型”的定语;(3)句变为状语放在主语前或谓语前;(4)句“首次公开展示”代入主干句...  相似文献   

16.
“句式变换”大致包括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变换,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表达相同意思而语气不同的各种句式的变换,长句和短句的变换等等。其中长句和短句的变换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1988年以来,全国卷考查了三次。据有关省市高考语文评卷质量分析报告,长句变换成短句,还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心中没“谱”,答题也完全是跟着感觉走。  相似文献   

17.
辩证炼句除了人们常说的辩证运用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等句子之外,还需要辩证处理好句子锤炼中的常和变、显和隐、通和顺。在结构上辩证运用常式句和变式句,在表意上注重语意的凸显和隐而不露,在句子的衔接上做到不但要通而且要顺,这些也是辩证炼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一)说要辨析复杂长句的目的在于准确把握句意。这是高考命题的方向,也是复习的原则。结构复杂的长句有单句与复句之分。单句的复杂一是因为句中定状补等修饰成分由多个递加式短语或复杂短语构成;二是主谓宾等句子主干由复杂短语或复句形式充当。因此,分  相似文献   

19.
句子根据语气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主语的性质叮分为主动句、被动句;根据结构的繁简可分为长句、短句;根据判断的性质可分为肯定句、否定句;根据句子成分或成分句的位置可分为常式句、变式句、“把”字句;根据语体风格可分为口语句、书面句;根据句式整齐与否可分为整句、散句;根据句子数量可分为单句、复句。高考常用语意连贯衔接题的形式来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长句变短句其难点就在于如何切分句子的各个部分,只要能够正确切分句子的各个部分,这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其操作程序可以这样进行:提炼出长句的主干部分;找出长句中的动词,围绕动词寻找起连带成分,也就是宾语;根据语言环境为每一个动词添上恰当的主语,这样就切分成一个一个的短句;最后进行有序排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