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班化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小班化教学优势能否得到充分发挥的重要基石。师生关系中潜藏的误区会导致教师表现出过于平均主义、过于民主、忽视人格平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建构师生关系时要正确理解教育平等,构建和谐的师生氛围;优化班级组织管理方式,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注重师生关系中的人格平等,改变传统的师生观。  相似文献   

2.
和谐师生关系是指师生能够民主、平等地进行活动和交往,形成师生间真挚的情感联系,达到心理相容以及心灵的互相接纳。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信、活泼、开朗的人格,有利于他们获得成就感和生命价值的体验;此外,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能使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工作的热情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但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师生关系和谐,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师生关系,以彼此尊重为基础,通过教师家访、师生个别交往、利用电子信息平台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一、建立平等师生关系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 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把教师和学生都看成真正平等的“人”,即师生在人格、教学主体地位上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更要建构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使学生在人与人特别是师生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尊严、理解、宽容,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励、指导,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5.
李国霞 《教师》2014,(4):16-16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在教育教学中形成的师生间人格平等,和谐共处的一种相互生活、交往的关系。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相通、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情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必然,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迫切性,要建立在教师胸怀大爱,宽容大度,民主公平的品格和风格之上。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在知识、人格、精神、道德等各层面能够展开交流,通过交流,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指师生双方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师生双方建立一种平等、自由、宽容、合作的关系。只有在这样一种师生关系中,教师才能真正体会到学生作为独特的个体的需要,体会到学生作为发展中主体的自由,从而尊重学生,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怎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我们教育教学效率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要以爱赢得爱爱是教育工作的前提,有了爱,才能有信任和理解,才能达到和谐的境界。教师不但要爱学…  相似文献   

7.
<正>建立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成功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任重道远,教育工作者要寻求行之有效的方法,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中教书育人,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教育实践证明,要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用自己的身心去影响学生,用热情去感染学生。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师生心灵相容,心灵相互接纳,  相似文献   

8.
霍小菊 《甘肃教育》2011,(19):50-50
和谐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融,心灵相通,形成师生互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发展学生的自主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进一步完善。因此,教师要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身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谈关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9.
一、主体地位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新型师生关系应该体现为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它的宗旨应是本着学生的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要尊重学生人格,建立平等关系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师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一种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教育活动得以良好实施的前提和保证。处在成长期的学生的自尊心非常敏感、脆弱,更需要教师的细心呵护。课堂上要进行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教师首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的心灵,用个人高尚的人格魅力与合乎人性的平等师生关系去打动学生。在此前提下,学生才会在健康、自由、愉陕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自觉学习。  相似文献   

11.
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享受体育的快乐,体验到学习中的平等,同时也能得到教师与同伴的激励和指导。在和谐的体育学习氛围中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感情体验。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新型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享受体育的快乐,体验到学习中的平等、自由、  相似文献   

12.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享受体育的快乐,体验到学习中的平等,同时也能得到教师与同伴的激励和指导。在和谐的体育学习氛围中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感隋体验。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新型而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3.
张宇环 《考试周刊》2011,(15):216-217
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禁锢了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所以建立人格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也成为一种必然。作者从教师的角度,揭示出在教学活动中人格平等的内涵:以人本教育为理念,由重视人的"受教育权"转向重视人的"学习权",进行师生平等对话,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再者,就是要尊重学生,从而形成师生人格平等的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14.
赵娟 《辽宁教育》2001,(2):58-59
新型师生关系,相对于传统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以学生主动发展、终身发展为目的建立起的以平等、合作、和谐为特征的师生共同完善人格的关系.这种以平等、合作、和谐为特征的新型师关系既可以通过“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工作关系表现出来,又可以通过“教师长“和“学生幼“的伦理关系表现出来,还可以通过师生间以情感为基础的心理关系表现出来.但如果从师生交往的场所和时间上看,课堂教学则是建立和展示新型师生关系的“主阵地“.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平等、合作和和谐呢?……  相似文献   

15.
赵娟 《辽宁教育》2001,(1):58-59
新型师生关系,相对于传统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以学生主动发展、终身发展为目的建立起的以平等、合作、和谐为特征的师生共同完善人格的关系.这种以平等、合作、和谐为特征的新型师关系既可以通过“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工作关系表现出来,又可以通过“教师长“和“学生幼“的伦理关系表现出来,还可以通过师生间以情感为基础的心理关系表现出来.但如果从师生交往的场所和时间上看,课堂教学则是建立和展示新型师生关系的“主阵地“.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平等、合作和和谐呢?……  相似文献   

16.
一、课堂上建立培养创造性人格的良好环境(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良好的师生关系特别是师生间融洽的情感关系使师生亲密合作,形成和谐愉快的情绪气氛。这种气氛会使学生不紧张、少拘谨,敢于表现自己,形成自信乐观等积极的创造性人格特征,因此,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学校中师生之间角色地位的辩证关系,要将民主、平等、热爱学生作为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准则,高度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在师生之间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关注…  相似文献   

17.
陈石英 《广西教育》2009,(22):28-28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需要教师树立四种思想 一是师生平等的思想。教师,作为人师,没有权力,也没有资格以任何方式去侮辱学生的人格,以任何方式去嘲笑学生的失败,以任何方式去讽刺学生的愚蠢。教师应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对学生不是命令而是指导,如说“你想……”表示对学生的尊重,体现师生平等,从而使教与学的关系达到平等。  相似文献   

18.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新时代呼唤师生关系突破传统,实现重构,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新模式——"师生共同体".当前,校园师生关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师生关系事实上的不平等、不民主依然存在;便捷的网络社交方式降低了师生面对面交往意愿;师生间不和谐现象有增无减;师生共同学习成长意识淡薄.建构"师生共同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减少网络依赖,促进师生交往;教师持续改善,促进师生和谐;密切师生沟通交流,实现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爱是教育的基础,情是心灵的钥匙,师生民主平等,感情融洽,学生摆脱了压抑感、恐惧感。教学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这样的教学就能充满活力,在和谐和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灵感、思维容易被激活。而这一点却往往为大多数教师所忽略,新课标下的师生关系是朋友般平等的关系;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领导者,仅仅是学习团体中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中的首席”。为了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要用心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一、营造提问的条件,使学生敢问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消除提问的心理障碍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和教学观,为学生大胆提问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教师在人格上尊重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