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我国工业化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民工大量流向城贰农民工进入城市所面临的住房问题,阻碍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也影响到了城市化进程及社会和谐。本文分析了捉民工住房难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司文涛  戚伟  孟霖 《资源科学》2022,44(4):820-832
农民工日益成为城市流动人口的主体,关注新时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有证据表明,心理资本能够影响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进程,但现有研究尚未充分探讨二者之间的影响机理。本文将心理资本分为乐观、自信、希望、韧性4个维度,将城市融入细分为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心理融入3个维度,分维度研究心理资本与城市融入的关系,同时辨析农民工城市融入过程中的能力即地方适应性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探究心理资本对城市融入的影响路径。研究表明:①乐观、自信、希望和韧性对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乐观、韧性对心理融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自信和希望对心理融入影响不显著;②地方适应性的中介效应表现为:首先,在乐观、自信、韧性对经济融入的影响中,为部分中介作用;在希望对经济融入的影响中,为完全中介作用;其次,在乐观、韧性对社会融入影响中,为部分中介作用;在自信、希望对社会融入影响中,为完全中介作用;最后,在乐观、韧性对心理融入影响中,为部分中介作用;在自信、希望对心理融入影响中,为完全中介作用。本文揭示了地方适应性在心理资本对农民工城市融入影响的中介效应,为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拓宽了视野,亦可为推进农民工城市融入、促进城市健康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农民工市民化,农民工市民化的重点问题是如何让农民工能够真正的融入到城市享受城市生活。农民工要想融入城市,就需要迁入地政府的接纳,这就需要政府投入资金去承担城镇化建设公共成本。本文将农民工市民化的公共成本分为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教育成本、社会保障成本,并通过估算结果对比分析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城市规模的农民工市民化的公共成本,作者认为现在社会中,主要负担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支出的是各级政府。这需要政府各部门制订相应的政策,确保政府的资金投入真正用到实处,更好地推动城镇化。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成为现代城市管理中的一个焦点,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融入的迫切愿望和诉求更是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民政部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更凸显了政府对该议题的重视,然而我国却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对此,笔者运用社会支持系统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融入困境。以此为出发点,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并从个案、小组、社区、社会行政等层面展开,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5.
我国产业工人有2/3是农民工,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促进劳动力转移增收、融入城市主流社会的关键.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直接影响着我国产业现代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农民工人力资本和积累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途径.结合湖北省孝感市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现状的调查,多方位进行分析,找出完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姚永丽 《科教文汇》2014,(32):218-219
新生代农民工与其上辈一样为城市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他们又有与上辈不尽相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呈现出新特点,在城市融入进程中产生了不少的新问题、新情况。本文试着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重要性出发,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障碍因素和解决路径,从而对这一问题作出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992位新生代农民工的问卷调查,从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心理认同三个维度考量了他们对自我“市民”身份的认同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主要以追求自我在城市的发展为务工动机,他们的乡土记忆模糊,渴望融入城市,对自我“市民”的认同感较低。在此基础上,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自我身份认同的因素,进而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对城市的建设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制度和立法等原因,他们的各项社会保障基本权益得不到切实保护,致使这部分庞大的群体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受阻,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埋下了隐患.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其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希冀能引起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对这个特殊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是在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是其他国家的城市化过程中所未曾出现和存在过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问题。研究和解决农民工问题对于加速中国城市化,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据统计,2010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4亿,农民工为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由于其工作特点和工作环境的恶劣。建立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是必然需要。但是,由于我国在政府政策角度、企业和农民工自身等方面原因,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仍然存在着种种障碍。  相似文献   

11.
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是21世纪中国最紧迫、最有价值的社会现代化战略工程。实施“农民工市民化工程”的价值在于: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能否实现社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任务,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现代社会流动下进城农民工在家族网络的范围、结构、功能等诸多层面上的变化,认为家族网络的社会存在仍然是现代农民工的重要依托,传统的家族网络作为富有生命力的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的现代性嬗变中可以实现与现代化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战略的纵深发展,农民工问题变得日益严峻复杂,如何正确处理农民工问题将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从大部制角度认识农民工问题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也为农民工问题的破解提供了新的视野.新形势下我们要遵循改革发展的规律,从大服务和城乡统筹的战略层面去认识农民工问题,科学合理地进行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循序渐进地推进农民工问题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4.
林凌辉 《学会》2011,(1):37-40
从拓宽传统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的视角,将NGO作为政府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重要补充,分析了农民工公益组织的基本情况、影响与制约因素,并从政府角度对管理和规范农民工公益组织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金崇芳 《资源科学》2012,34(7):1369-1374
从资源经济学角度来看, 人力资源的质量, 即人力资本, 是影响劳动力效率的重要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之一, 为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本文采取耕地劳动比例法对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进行了估算, 并对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质量现状进行了简单地实证研究。分析显示, 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人力资本方面目前主要存在如下问题:①陕西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且总体数量呈增长趋势;②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质量较低;③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结构明显不尽合理。因此, 改变陕西乃至全国经济过去多年形成的城乡发展不均衡局面, 全面提高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的教育投资, 既是体现社会公平、和谐发展的一项主要内容, 同时更是实现陕西及全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大策。促进陕西经济的发展必须从加强农村教育入手, 积极通过公共政策有效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健康水平、受教育程度及劳动技能, 充分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社会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小说集中描述改革情境中身陷城乡分割体制中的人生存在,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然而,相形之下,农民工小说的社会价值更加凸显,这标明它过度胶着在社会现象层面.相比描述农民进城生活遭遇的经典小说,农民工小说对主人公精神文化世界的深度开掘显得乏力,这使得它成为阶段性的文学成果.妨碍农民工小说深度掘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作家受实用的牵绊太多、缺乏必要的沉潜外,现代性自身的复杂、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影响也是重要原因,这促使农民工小说在价值判断上陷于犹疑和焦虑,影响了对思想和艺术的深度探究.  相似文献   

17.
基于演化博弈论的农民工权益保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迫切解决和处理好社会上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问题。当前,农民工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重要环节。文章应用演化博弈理论的思想和方法,把农民工权益的保障置于政府与企业学习的渐进演化系统,通过政府企业博弈模型构建和分析,研究系统演化过程及影响演化稳定的重要因素,促进政府与企业在长期良性互动的运动中有效实现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高春玲 《现代情报》2013,33(4):73-77
21世纪,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后,城市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城市化已成为人类进步和全球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和核心动力。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后经济危机时期,城市发展面临的格局异常复杂,如何切实推动城市可持续性发展,成为关系社稷民生的热点话题。2012年也成为中国城市化的新元年,城镇常住人口超过了农村常住人口,如何将城市人口转化成人力资源,并使其拥有可以支配的智力资本,是城市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城市发展进程中担当中坚力量的图书馆,如何更好完善知识服务,融入城市发展进程,切实满足区域社会中政府,企业,市民的知识需求,不断转型与突破,逐渐走向新生,是本文致力于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是中国社会的必然趋势。中小城市是中国城镇体系的主体,也是吸纳城市化人口的主体。当前中国大城市的问题非常严重,形成所谓的“大城市病”。而中小城市的“包袱”较小,可吸取大城市前车之鉴,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城市化的希望所在。学术界和决策者对处于城镇谱系中间的中小城市关注不够。中国城市化研究及发展战略需要特别关注:如何提高城市的吸纳能力以及如何提高城市的发展与运行效率。研究以城市能量代谢过程为核心的、定量的城市空间结构、人流物流形态、社区形态等等的行为效率问题十分必要;由此建立城市效率学科,可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提供更好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