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赵美风  席建超 《资源科学》2012,34(12):2418-2426
旅游活动是生态旅游区短时段区域性水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本文以六盘山生态旅游区为案例区,通过参与式观察、问卷调查和比较分析,研究了不同类型旅游者旅游排污行为及其水环境干扰模式。结果表明:①从旅游活动环节看,住宿活动污染物排放量最高,餐饮其次,游览最低;②从游客类型看,在人均干扰程度方面,以下四类游客的旅游活动干扰综合指数(TADI)依次降低:商务会议(1)>休闲度假(0.57)>科学考察(0.19)>观光游览(0);在总干扰程度方面,以下四类游客的TADI依次降低:休闲度假(1)>商务会议(0.51)>观光游览(0.33)>科学考察(0);③商务会议、休闲度假、科学考察和观光游览四类游客对住宿和餐饮要求依次提高,日排水量依次增多。六盘山处于重要的战略转型期,商务旅游、休闲度假将成为未来发展重点,旅游区水环境问题将更为凸显,因此,必须重视这种转型升级可能引发的旅游区水质恶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六盘山自然保护区不同类型植被对人类旅游干扰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人类旅游干扰与生态系统响应互作的双重视角,选择保护区3个核心景区的不同植被类型,在初春植物萌芽敏感期(旅游“五一”黄金周期间),分别进行0~500次的践踏处理,并在2周、3个月后跟踪调查植被与土壤的响应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①旅游践踏强度与植物生长负效应呈显著相关,各种类型植被都表现为高度降低,盖度下降,种群发生变异,土壤硬度增加等负面效应,即使经过2周和3个月恢复,践踏对植被生长负面影响并没有消失,仍在持续; ②不同植被类型对人类旅游践踏干扰响应差别较大。小南川景区对旅游践踏响应最大,梁殿峡次之,野荷谷最小; ③结合旅游者对景区土壤裸露度的可接受改变限度(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LAC)测定,小南川景区在处理前后,均超过了LAC阈值;梁殿峡景区仅在500次践踏强度处理下,2周后LAC超过阈值,3个月后,恢复到LAC阈值以内;野河谷景区在75~500次践踏处理后,2周内都超过LAC阈值, 3个月后250次和500次处理仍超过阈值水平。可见,瞬间饱和践踏很容易对植被带来重大破坏,这些后续变化已影响到旅游者游憩体验。3种地表植被类型中,除野荷谷景区外,小南川和梁殿峡景区植被长期管理问题十分突出。因此,在目前保护区缺乏系统规划建设前提下,采取相关措施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0,(6)
水环境污染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随着经济和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质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水环境保护中,需要对水质进行监测,其中高锰酸盐指数是水质检测重要指标之一,能够很好的反应水体中含有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程度,从而更好的对水环境采取保护措施。本文主要对水质中高锰酸盐指数的检测影响因素和水质中高锰酸盐指数测定方案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冯卫英  杨明  周琳  尹盈  王玉花  黎星辉 《资源科学》2012,34(12):2316-2322
历史名泉是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中的重要元素。为了客观评价环太湖地区现存历史名泉水质,进而进行资源保护并为科学开发提供依据,本文从环太湖地区旅游景点的著名茶事井泉中选择6个井泉分别采集水样,对泉水的感观性状、一般理化性状、毒理指标和微生物数量等24项指标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现存参检名泉水中铅、硝酸盐超标,部分水样的可溶性固体和微生物含量超标,这些泉水不能直接饮用;按照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1993)进行综合评价,卓锡泉、虎丘泉、惠山泉都达到Ⅱ类地下水,金沙泉、无碍泉、憨憨泉仅达到Ⅳ类地下水。水质分析的结果表明对环太湖地区现存历史名泉的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李文杰  乌铁红 《资源科学》2012,34(10):1980-1987
近年来,随着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区旅游设施的不断建设和旅游活动的增加,其草原环境岛屿化现象严重。为保护草原景观和当地生态环境,探索草原旅游干扰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可为调控旅游干扰和实施规划与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和理论支撑。在诸多的旅游干扰影响因素中,游客的活动和践踏以及车辆的碾压是草原旅游点及周边旅游环境产生变化的直接影响因素,而其影响又直接反映在该立地上的植被生长、发育和演替变化上。本文采用植物样方调查法对草原旅游点周围、不同活动区周边、不同等级道路上的植物种类构成与各种植物的相对密度、植被的总盖度、草群高度、植被地上生物量以及丰富度指数等进行了调查分析,以其相关指标变化来探究旅游干扰对草原旅游点植被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典型草原地区旅游发展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君  刘丽梅  陈田 《资源科学》2008,30(6):837-842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为研究区,对草原旅游发展对土壤容重和含水量的影响、土壤机械组成的影响、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分别加以分析,得知旅游活动的干扰对土壤容重和含水量的影响比土壤的机械组成要明显,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干扰又比对土壤的容重影响显著;在干扰范围上。旅游者游览活动波及的区域面积比旅游经营活动的核心地段广。研究进一步构建了土壤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据此诊断出如下结果:在道路区,旅游发展对土壤的干扰极重;在敖包区,旅游发展对土壤的干扰是重度干扰;在马场区,旅游发展对土壤的干扰属于中度干扰。从而文章确立了不同旅游活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干扰程度,提供了不同旅游活动范围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干扰参数,有利于目的地快速诊断旅游发展的土壤影响强度,及时作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7,(10)
根据2014年建湖县乡镇主要河流以及行政村主要支流水质监测指标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3-N)的监测结果对农村河流的水体污染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流经乡镇主要河流的水质指标看,溶解氧变化范围较宽,存在劣Ⅴ类水的严重缺氧情况,也有达到Ⅱ类水情况,其浓度受河流有机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影响;高锰酸盐指数为Ⅲ类、Ⅳ类,以Ⅲ类水为主。(2)从流经乡镇主要行政村主要支流的水质指标看,溶解氧变化范围较宽,从Ⅱ类到劣Ⅴ类水,河流有机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更为严重;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为Ⅲ类、Ⅳ类,以Ⅲ类水为主。(3)全县西南恒济镇、九龙口镇、沿河镇和颜单镇四镇河流水质相对较好,其他镇水质较差,普遍存在溶解氧劣Ⅴ类水情况,说明河流水质污染与经济活动有关,经济发达乡镇污染情况更为突出;行政村主要支流水质普遍比乡镇主要河流污染更为严重。分析了农村河流污染的主要成因。必须从源头控制、环境管理和宣传报道等方面同时着手来改善和提高农村地区地表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8.
基于DPSIRM健康距离法的南四湖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峰  杨俊  席建超  李雪铭  陈鹏 《资源科学》2014,36(4):831-839
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加剧,湖泊生态系统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实现湖泊监测管理、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基础。基于人地和谐发展视角构建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DPSIRM)因果关系模型和健康距离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典型湖泊健康评价的水质-生态-社会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南四湖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南四湖生态系统的水质指标、生态指标、社会经济指标和综合健康距离分别是0.398 9、0.249 5、0.498 3和0.436 2,总体健康处于"较健康"水平,湖泊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好,但水质指标未能全部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在社会治理投入上仍有较大差距;②该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适用性较强,评价结果较为客观,为湖泊生态系统的管理、治理和修复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常规综合分析手段,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表征方式,对蠡湖综合整治前后的水环境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年时间的综合整治成效明显,主要水质指标呈下降趋势,至目前为止,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已分别达到(GB3838—2002)Ⅲ类、Ⅳ类标准,且满足了江苏省人民政府“十一五”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中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0.
供水公司分为四类。第三、四类水司供水50×104 m~3/d以下,要求其供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供水100×104m~3/d以下的第二类水司供水水质要达到80年代国际水平;供水100×104m~3/d以上的直辖市、对外开放城市、重点旅游城市要达到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第三、四类水司的“水质目标”分别根据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饮用水水质准则”和1980年欧洲共同体“水质指令”并结  相似文献   

11.
王宗宣 《大众科技》2013,(6):324-327
近十年来,桂林市内接待的入境游客数量呈逐年减少趋势,而韩国客源的减少最为突出。基于旅游六要素的调查显示,韩国游客对桂林的整体旅游环境满意度不高,尤其是餐饮、住宿和交通环境。扩大桂林韩国客源市场,需要在保持桂林特色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加入韩国文化的元素。桂林国际旅游的竞争力,更多地取决于多元文化和谐交融的旅游环境。唯有创建多文化特征的韩国客源市场营销模式,才能吸引更多地韩国客源来桂林旅游。  相似文献   

12.
罗慧敏  喻忠磊  张华 《资源科学》2016,38(2):353-363
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是基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旅游地,对其游客满意度的研究可以为该类型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文章基于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综合考虑文化创意型旅游地自身特性和旅游行为特征,构建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游客满意度指标体系和测评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确定其中的权重,并对田子坊、M50和红坊3个上海典型的文化创意型旅游地进行满意度测评,识别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游客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子为主题特色、创意、文化内涵、文化创意交流环境等反映旅游地文化创意资源的变量,其次,购物环境和卫生状况也是重要影响因子;游客对3个旅游地均较为满意,其中以田子坊游客满意度指数(3.649)最高,M50(3.609)紧随其后,红坊(3.447)最低;由满意度-重要程度综合分析法(IPA)指数可知,田子坊发展态势良好,M50应完善旅游地购物环境和文化交流环境,红坊则应加强购物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3.
绍兴三江水利旅游区资源特色与开发战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毛明海  范今朝 《科技通报》2000,16(6):468-472
绍兴三江水利旅游区以水利设施为依托,资源特色突出,开发潜力巨大,因此,在开发中,必须紧紧把握水利特色与水环境背景。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源与环境的系统化开发,即确立旅游区的主体游观系统(包括景观系统和旅游活动组织系统)及辅助支持系统(包括管理服务、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以及区域旅游活动组织等);同时,针对不同的客源市场,制定动态开发策略并进行营销策划。  相似文献   

14.
基于网络游记的婺源县乡村旅游体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蓉  黄朋涛  胡静  李亚娟 《资源科学》2019,41(2):372-380
旅游体验是旅游者旅游功能与价值的核心,丰富提升旅游者乡村旅游体验已成为体验经济时代背景下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中国最美乡村”婺源为案例地,以马蜂窝在线旅游网上关于婺源的旅行游记为数据来源,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游记文本进行乡村旅游体验要素编码并对各要素指标逐条打分,得到婺源乡村旅游体验要素结构表及各要素评价等级数据集。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及“重要性-表现程度”分析法(IPA)对其要素结构特征及各要素旅游体验质量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①内容分析编码归纳发现,婺源县乡村旅游体验共包含自然风光、动植物景观、建筑景观、人文景观、文化展示场所、居民生活风貌等27个要素指标;②SNA分析发现,婺源乡村旅游体验要素网络结构内部协调性较高,且旅游交通、建筑景观、自然风光是最核心的三大要素,而基础设施、市场秩序及文化展示场所是最边缘的三大要素;③IPA分析发现旅游者整体旅游体验质量较高,且旅游者对拍照摄影体验的评价最好,对旅游开发程度的感知最差。基于研究结论,本文为婺源未来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军胜  马耀峰 《资源科学》2016,38(8):1476-1490
不同群体对区域旅游的供给感知评价可为目的地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基于北京市入境游客与社区居民一手调查数据,建构两大群体旅游供给结构方程感知模型,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分析两大群体对北京旅游供给感知程度及其差异,以识别旅游目的地发展过程中不同群体所注重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①通过对入境游客与社区居民样本数据的公因子萃取,提取出两大群体旅游供给感知公因子,包括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与安全、交通服务、服务质量与设施、旅游活动、信息服务与营销、旅游景区等方面,并以此建构并验证两大群体结构方程感知模型;②入境游客与社区居民旅游供给感知存在宏观差异,入境游客注重旅游目的地整体发展水平与软件环境建设,注重旅游过程中的情感性消费,而社区居民更注重目的地旅游资源、安全、市场营销等基础层次消费;③入境游客所提取出的一阶隐变量对旅游供给感知的路径系数较高,而社区居民所提取出的一阶隐变量对旅游供给感知的路径系数相对较低;④入境游客与社区居民的旅游供给感知受个人及群体认知能力、感知水平等一系列微观因素影响,受旅游目的地旅游供给结构、发展水平等宏观条件的制约,同时在二大群体所扮演的自然人与理性人角色的共同影响下导致对目的地旅游供给感知出现差异与错位。  相似文献   

16.
王观远  宋书巧 《大众科技》2011,(11):216-218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作为旅游业发展载体的旅游景区的游客接待量也大幅攀升,出现旅游景区“人满为患”的同时也对其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破坏和污染,同样也使游客的游览体验质量大幅下降。如何科学地界定旅游案区入区人数,以保证景区最佳旅游功能的发挥并使人们获得良好的旅游体验,必须对风景区的旅游承载力进行系统研究,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对景区进...  相似文献   

17.
黄潇婷  张晓珊  赵莹 《资源科学》2015,37(11):2140-2150
本文基于旅游者时空行为视角,以香港海洋公园为案例对大陆游客在境外旅游景区内部的旅游行为进行研究,以参与活动、停留时间和到访景点等为聚类要素进行聚类分析,结构化描述大陆游客在香港景区内的旅游时空行为模式,为更加全面和准确地认识大陆赴港游客在景区内的旅游时空行为,提升大陆游客出境旅游体验质量和优化景区产品管理提供研究基础。香港海洋公园大陆游客的样本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收入结构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的规律,地域结构基本符合距离衰减规律,在对有效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后得出8类模式,分别为全天覆盖型、半日覆盖型、下午覆盖型、全天山上型、半日山上型、中午场馆型、下午场馆型和短时折返型。本文通过研究旅游者外显时空行为模式的识别和结构化分析,在精确刻画的基础上帮助研究者更加深刻地理解旅游者行为方式,最终为优化旅游者行为、提高旅游者体验质量、提升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景区管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中韩出入境旅游对进出口贸易推动作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重新审视国际旅游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基础上,选取1990~2007年有关统计数据,从两个断面五组指标的对应关系出发,分析了中韩旅游互动对双边贸易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随着中韩出入境旅游客流量的增长,带动了双边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在出入境客流量与进出口贸易之间具有显著推拉方程;从韩国断面来看,随着出境中国旅游偏好及占中国入境旅游比的升高,导致韩国对中国贸易依存度同步升高;从中国断面来看,随着入境韩国客流量和占韩国入境旅游比的提高,并未导致出境韩国旅游偏好与对韩国贸易依存度的提高,这应是大小不同国家旅游与贸易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以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旅游生态足迹等方法,构建旅游地生态持续性评价体系,定量评价全县2001年生态持续性状态及其空间分异。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持续性在总体上处于可持续性强的状态,说明旅游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受社会经济、旅游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状态的空间异质性影响,丽江县生态持续性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丽江县生态持续性的空间分异分析表明,游客的空间集聚导致生态需求的空间集中,丽江县主要景区周边区域的生态持续性状态相对其他区域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