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美国教育史学家科恩提出教育史研究应实现“新文化史”、“语言学”和“文学”等三个方面的转向,这为美国教育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国当前教育史学的发展日渐式微已成一个不争的事实,分析原因后不难发现,科恩的后现代教育史学主张对我们扭转教育史研究所面临的困境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我们应该开阔研究范围,拓展史料来源;重视史料语言的研究;研究成果的表述要富有文学方面的色彩等。  相似文献   

2.
美国教育史学家索尔·科恩站在后现代主义的立场,提出了教育史研究应实现“新文化史”、“语言学”和“文学”等三个方面的转向,这为美国教育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水。我国当前教育史学的发展日渐式微已成一个不争的事实,分析原因后发现,科恩的后现代教育史学主张对我们扭转教育史研究所面临的困境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我们应该开阔研究范围,拓展史料来源;重视史料语言的研究;研究成果的表述要富有文学方面的色彩;等等。  相似文献   

3.
劳伦斯·克雷明是美国著名的温和修正派教育史学家,其代表作是<美国教育史>(3卷本).劳伦斯·克雷明在教育史史料的选择上,偏重于边缘史料,如布道词、诗、个人传记、档案甚至书信;在教育史编纂上,试图综合叙述史学和问题史学两种方法,发展起一种面向问题的叙述史学写作模式,有力地推动了美国教育史从传统教育史学向新教育史学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教育史学的想象力——后现代史学观与教育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静 《教育史研究》2003,(1):1-5,20
本文主要从叙事理论、微观史学、口述史、史料采集四个方面来分析后现代文学理论对教育史研究的影响;并对此影响下的教育史研究中的宏观与微观以及教育文学的专业化问题作了思考;只有不断寻求教育文学理论与方法的突破才能丰富教育史学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5.
影像史学是史学发展的新动态。从影像史学的学术背景、学术主张和学术价值来看,将影像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中国教育史研究,对教育史研究思路的扩展和教育史学科地位的提升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以影像为史料的教育史研究尝试,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显不足。以教育纪录片为例,视觉史料、听觉史料和档案史料,对近现代教育史研究都有着重要价值。因此,不仅要认识到历史影像在史料层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更要充分发挥影像史学的理论价值,积极推进教育史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育史研究当然要搜集材料,但史料并不是史学,最后赋予史料以生命的或者使史料成为教育史学的,是要靠教育史家的思想。任何一种教育史叙述或解说,不可避免地是根据某种哲学的前提假设出发的。本文试图从教育史研究前提假设的视角,探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对于当代中国教育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传统教育史学强调要在搜集史料上下工夫,似乎不穷尽史料就不能有发言权。而笔者认为,教育史研究当然要搜集材料,然而史料无论多么丰富,它本身却并不构成真正完备的教育史知识。史料并不是史学,单单史实本身不可能自发地或自动地形成教育史学,最后赋予史料以生命的或者使史料成为教育史学的,是要靠教育史家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英美两国教育史学同属一个学术传统,20世纪60年代,随着修正派教育史学的兴起,两国的教育史研究趋于成熟,形成了不同的研究风格:美国教育史学界热衷于争论教育史研究的范围,批评、颠覆之风十分盛行;英国教育史学家则侧重扩大教育史的研究范围,英国教育史学的变化是渐进的,而不是革命式的;另外,英美两国的教育史研究都强调借鉴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但在具体研究中,英国教育史学比美国的更富有洞见。  相似文献   

9.
教育史学具有社会科学的一般发展规律:教育史学适应教育社会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发展;深受政治的影响而具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与社会文化的更迭兴衰遥相呼应。教育史学作为历史学的分支,又有史学的演进规律:教育史学发展史就是教育历史被不断重写的过程;研究队伍的整体素养与教育史学发展水平成正比;教育史学研究中史料、方法与理论三者密切配合、协调发展;描述叙事性的教育历史与解释分析性的教育历史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宏观教育史研究与微观教育史研究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教育史学自身的特殊的演变规律表现为: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活动的历史研究齐头并进,且维持动态平衡;教育史学与教育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相互依赖、互相借鉴。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期以后,微观史学思想作为新史学转向期的一种探索趋势,对同样处在转型期挣扎的美国教育史学有着重要的启发性。美国新教育史转向过程中,在研究视野上转而用社会群体置换了传统关键性单一个体,研究史料上试图涵盖各种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实践活动印记,研究方法上演变为以叙述为基础的问题史趋向,这些研究范式的转变让美国教育史学得以...  相似文献   

11.
武翠红 《教育学报》2012,(2):113-123
在本国师范教育改革和欧美新教育史学的双重影响下,战后澳大利亚教育史学模式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新教育史学兴起,阶级和性别成为教育史研究的重要分析范畴,福柯理论和政治经济学方法指导下的教育史研究盛行。另一方面,运用传统教育史学模式研究教育史的仍大有人在,教育传记的撰写一直盛行,传统传记和集体传记方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传统教育史学的势力,和新教育史学家一起推动了澳大利亚教育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交,英国教育史学面临学科独立性受到质疑、学术团队萎缩、课程教学减少和研究“碎片化”的危机。在全球史观、民族主义教育史学的引领下,教育改革的现实性牵引教育史学呈现多元化、跨学科的态势,为当代英国教育史学的转型带来了契机。转型的主要路径是关注社会现实、构建多元化的学科理论与方法论体系,从而提升教育史研究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的西方史学发生过两次转变,一次是从传统史学转向新史学,另一次是叙述史学的复兴,形成今天传统史学、新史学和新新史学"三足鼎立"的格局,这种状况对战后西方教育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试图分析"自下而上的"西方教育史学发展的国际史学背景,并从比较教育史视角述评战后西方主要国家自下而上的教育史学.  相似文献   

14.
二战后德国新教育史学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学历危机和教育不公平问题的讨论阶段;2)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针对教育和社会的关系、青年教育和青年运动等问题,新教育史学进入自我反思阶段;3)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新教育史学从自身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改进研究方法、拓宽研究宽度和深度。新教育史学在德国产生了许多积极的影响,如扩大了教育的内涵,教育史研究的中心从政策和课程转向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实际互动;计量方法被广泛采用,对社会机构的变化作出了细致的检验等等。但新教育史学也受到诸多批评,如教育史研究具有明显的政治化特色,并且在当今德国的教育史研究中,缺少系统的理论指导,仍然将现代教育的矛盾性作为教育史研究的中心,这些将使德国新教育史学陷入新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制度史的研究始于19世纪,到20世纪又形成了制度经济学和新经济史学。制度史和制度经济学的研究逐渐赋予了“制度化”在历史过程中的动力学意义。考察制度史和制度经济学有关研究的发展,从中可以看到历史发展观由进化的直线发展观向非线性发展观的变迁。比较人类曾经有过的进步史观、循环史观和倒退史观,可发现只有进步史观是历史过程本质的反映。围绕人类历史的进步发展,先后形成过进化论的单线发展观和多线发展观的理论模式,但根据当代科学的发展,非线性才是对进步史观的最佳解释。在非线性历史发展观中,“制度化”有着特殊的态义。从非线性的角度说,“制度化”乃是历史发展道路得以实现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史学科的方法论问题逐渐被置于议事日程。心态史学法是法国年鉴学派的成果之一,经历了萌芽、降格和方兴未艾三个阶段,开辟了史学研究新领域。心态史学法在具体应用中,聚焦于群体的无意识心态,注重研究的整体性和微观性,从跨学科的研究视角解构问题,并运用一切可用之资料解决问题。教育史作为历史学和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在当前全球化视野下,研究心态史学对教育史学大有裨益,有利于拓宽教育史学研究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并树立整体的教育史观,强化教育史研究的反思性和问题意识,从而使教育史学在反思的基础上化解“危机”、骎骎日上。  相似文献   

17.
In Anglophone educational research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name Foucault has been more pointedly celebrated in some subfields such as curriculum studies relative to its more noticeable censorship in subfields such as history of education. This paper illustrates how such differential epistemological politics might be accounted for through reapproaching the challenges to historiography that Histoire de la Folie (Madness and Civilization) raised. Through the formalist lens of performative apophasis, and with attention to the dependencies of discourse that characterize narrative prosthesis, this paper re-engages the least referenced of Foucault's major histories in the educational field to bring into noticeability other 'conditions of possibility'—ones that explicate how an apophatic turn might account for divergent reactions to less familiar philosophies of history and/or to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documents through which history is now being narrated and critiqued in education and beyond.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是教育史研究的客观对象,也是教育史评的客观基础和确立教育史评标准的重要依据.教育史学评论的社会标准往往集中体现为一定的阶级和政治标准,尤重其"资治"功用,但必须尊重教育历史的客观事实,遵循教育史学自身的客观规律.教育史学评论的学术标准主要是史学内容的真实性和表现形式的完美性.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西方新史学范式对外国教育史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在西方史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新史学范式具有研究范围扩展、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强调史学家的主体认识作用、用问题史学取代传统的叙述史学等特征 ,它至少在研究的领域、研究者的主体性、叙事体例三个方面对外国教育史研究具有方法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继承白寿彝先生的史学史思想遗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史思想遗产具有深厚的内涵和理性的魅力 ,举其重要者如 :一是关于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的理论。二是对史学史领域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 ,如史学遗产、对于历史本身的认识发展过程、史学的社会作用的发展过程、史学史对于历史教育的意义、探索中国史学发展规律、史学与经学及子学的关系、怎样看待史学史的古今论述、中国史学史的分期问题等。三是发展史学史研究的设想 ,如研究兄弟民族史学史 ,进而把中国史学史写成全民族的史学史 ;进一步研究、撰写外国的史学史 ,如国别的、地区的史学史 ;编写出实用的教材 ,编写史学史丛书 ,编辑《中国史学论著选》,撰写全书6册的《中国史学史》等 ,都包含有丰富的思想和深刻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