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代诗歌中有大量以死亡为主题的死亡诗,展示了哈代独特的人生感悟和审美体验。哈代强烈的、独特的死亡意识,在他的死亡诗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哈代死亡意识的产生受生活背景、先人创作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他通过妻子的悼亡诗和描写想象中的死亡来诠释他的死亡观,哈代认为死亡是对生活苦难和不幸的摆脱,是对生活的一种胜利,死亡是对生命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哈代的爱情诗与死亡诗,是其诗歌创作中最富有自我独特的人生感悟和审美体验的部分,也是最有创新意义、最有价值的部分。其爱情诗,从表面上看,对抒发美好爱情理想的常见模式有所颠覆,而其实质,则是在更为真实的层面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呼唤,追求爱情价值与意义的回归。死亡诗则用形象的语言表现出其独特的死亡观——把死亡视为“永恒的休息”。哈代的死亡观映照出他的存在观,其存在观可以用负重精神来概括.  相似文献   

3.
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笔下一个充满魅力又颇受争议的女性形象,她既有着宿命式的服从又有着至死不悔的顽强反抗,对于死亡她有着不同一般的独特意识和态度,她的最终死亡更是带给人们无穷的启示。对苔丝死亡意识产生的过程及原因进行分析,可知哈代作为跨世纪的伟大作家对死亡这个重大的人生问题的深刻而复杂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美国重要的作家海明威的生活和创作与暴力、战争与死亡有着不解之缘,对于战争和死亡的深刻体验,促使他在自己的创作中对死亡加以思考,并将自己日常生活中摆脱死亡的智慧上升到对死亡的伦理的、哲学的探求,形成了他文学独特的死亡意识,具有深刻的文化功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莫莉 《文教资料》2010,(7):11-12
“死亡”在文学中历来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甚至可以说是文学创作中众多作家始终坚持的一个母题,鲁迅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在很多小说中,他以其独特的生命体验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塑造及其不幸的遭遇来阐释他对“死亡”的理解,透露出强烈的死亡意识。而这种死亡意识有着深刻的内涵。那就是对文化之死的痛斥。对生命之生的唤醒。  相似文献   

6.
余华是一位有着独特生活体验和对西方现代文学阅读经验的作家.他的作品较多地关注死亡这个命题,对生存的感悟和表现有一种深彻的哲学意识.无论是写历史还是写现实,无论是写生还是写死,他都不囿于人物和情节本身,而是较为注重在人物命运演绎过程中带给读者的神秘思虑和意识的撞击,以及对生命本体的探究.在他的小说中,总是在不断揭示死亡的寓意和它呈现的一种动态关联,把生存放在死亡的天幕下拷问.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作为中国晚期封建社会的生活悲剧的百科全书,它无处不是死亡。由于作者家族的悲剧和他所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曹雪芹只能借助“死亡”对封建末世发出强烈的控拆。他将这种死亡意识投射于《红楼梦》中,创造了以死为开端、以死为结局的死亡叙事结构,借助作品人物的死亡强烈地控拆着封建社会的罪恶。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作为中国晚期封建社会的生活悲剧的百科全书,它无处不是死亡.由于作者家族的悲剧和他所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曹雪芹只能借助"死亡"对封建末世发出强烈的控拆.他将这种死亡意识投射于<红楼梦>中,创造了以死为开端、以死为结局的死亡叙事结构,借助作品人物的死亡强烈地控拆着封建社会的罪恶.  相似文献   

9.
普希金死亡意识专题研究在国内外尚属一个新课题。普希金是一个具有强烈死亡意识的诗人,这与他的死亡体验密不可分,他是在深刻的死亡震颤下走上自由自觉的诗歌道路的。其深刻背景有三:一、“双希”死亡模式,二、普希金的生活体验,三、普希全学接受中的死亡化。  相似文献   

10.
奥尼尔剧作的死亡情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尼尔的死亡意识来源于深刻的社会背景和他本人的生活阅历。他认为强烈的欲望会导致毁灭 ,现实中不能实现的理想只能靠死亡来求得精神上的寄托。他还认为死亡既是对苦难现实的逃避 ,也是生命的回归。奥尼尔这种特殊的死亡情结充分地体现在他的剧本之中 ,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美国现实社会的强烈挑战精神 ,同时对他的人生哲学也有一种粗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杰克.伦敦的小说的死亡意识主要表现在抗拒死亡的威胁、寻求有尊严的死亡与遵循死亡的自然规律等方面。这是他热爱生命、礼赞生命的独特方式。  相似文献   

12.
艾米莉·狄金森的死亡诗运用独特的视角和笔触,向我们展示了对死亡的反传统理解。她的死亡情结来自于与周围的宗教热情格格不入的宗教观、生存环境和失意的感情生活。死亡在她眼里是一道自然法则,是美和真理。  相似文献   

13.
冯攀 《文教资料》2008,(28):220-222
文学界关于日本当代畅销作家渡边淳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男女小说"上,而忽略了他纯粹的医学小说的价值.渡边淳一作品中的死亡意识更明显地是通过他的医学小说<无影灯>表现出来的,活的时间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死的形式.他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死亡意识,是由他本人的医生经历,日本的文学传统和日本民族独特的生死观三方面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海明威作品中的死亡意识是一种迷惘至绝的精神,意志与理性的死亡,他通过“硬汉子”形象的独特视角逆向强化了此意识,并通过象征手法加以含蓄、深沉的表现,此意识成为影响和贯穿20世纪学大潮的一种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死亡主题贯穿了布朗肖的全部作品,把他对文学、语言、哲学、政治、伦理学的论述全部串联起来。死亡既是他理论著作中重点阐释的对象,也是他“叙事”作品中重要的意象。布朗肖肯定了黑格尔的死亡的否定性力量,认为这是死亡的“可能性”,他在海德格尔的基础上将死亡“不可能性的可能性”变为“可能性的不可能性”,提出了“不可能性”的死亡。布朗肖认为死亡与文学、语言、黑夜有相通之处,“不可能”的死亡即是文学的“第二个斜面”,是遮蔽的语言,是“另一种夜”。他所追求的死亡即是自由,是美和超越。布朗肖一生围绕死亡和写作在思考,他的作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空间和死亡美学。  相似文献   

16.
段建辉 《现代语文》2009,(11):118-119
福楼拜的小说描绘了大量的死亡现象,展现了精彩纷呈的死亡情节。本文将从人物死亡过程的现实性和自杀情节两个方面来阐述,从而挖掘作者独特的死亡意识和死亡观。  相似文献   

17.
林卫霞 《考试周刊》2014,(47):15-16
安徒生童话中对死亡的描写反映了安徒生独特的死亡意识,死亡控诉不公,死亡惩罚罪恶,死亡成全爱情。由死亡意识构建的追求真善美圣、宗教信仰和贡献社会的生存信念对人生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在小说中从“个体”到“群体”的死亡描写体现出他的现代死亡意识的逐步形成和深化,是他的“生命”意识中抗争精神的高场。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后半世纪英国社会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传统的农村经济旧秩序开始解体,农民阶层开始瓦解,由农耕者转变为工资劳动者。机器社会替代传统农业社会给平静的乡村带来了嘈杂与纷乱,同时小说中人物在这一社会转变中命运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哈代将这一时代主题置于他的《德伯家的苔丝》中,以人物的死亡,刻画出社会替代的必然性和农民阶层在这一时期的悲剧性。也正是通过对死亡的阐述,哈代揭示了历史转型时期人物命运的悲惨性,同时以苔丝肉体的死亡,象征着哈代宗教意义上精神的升华和纯洁。  相似文献   

20.
死亡一直是千百年来文学家追逐与书写的一个母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曹禺的戏剧无论是《雷雨》、《日出》,还是《原野》、《北京人》,都存在着大量诸如自杀抑或其他死亡形式的书写,并在其死亡的叙述中,渗透了作者对于死亡的认知与思考,浸润了他独特的死亡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